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一、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一)评分内容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为三个部分评分的总和,分别为包括12 个参数的急性生理评分(APS)、慢性健康评分(CPS)和患者年龄评分,评分范围为0~71 分,可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在ICU 应用较为广泛。
APS 包括12 项参数的评分(评分日24 小时内最差者),每项分值为0~4 分,年龄分值0~6 分,CPS 分为0、2、5 分。总评分范围为0~71 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具体评分方法见表2-1、表2-2。
表2-1 急性生理评分
续表
注: Na 为血清钠离子浓度;K 为血清钾离子浓度;Cr 为血清肌酐浓度;Hct 为红细胞压积;GCS 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表2-2 年龄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续表
(二)依据APACHEⅡ评分计算预计病死率
APACHEⅡ评分所反映的正常生理指标的偏离程度与多种内科和外科疾病病死率密切相关。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按照50 个诊断分类进行划分,采用适当的回归公式计算可以得到死亡概率,也就是可以通过APACHEⅡ评分来进行患者死亡危险的评估。
如R 记为预计病死率,可以通过下列的公式进行计算(表2-3):
ln(R/1 -R)=-3.517 +(APACHEⅡ ×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入ICU,如非急诊手术则为0)+诊断分类系数。
表2-3 APACHEⅡ—患者住ICU 的主要疾病诊断分类分值
续表
二、治疗干预评分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TISS)是一种根据病人所需要采取的监测、治疗、护理和诊断性措施,及每项干预措施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用于评估ICU 医疗护理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1974 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最初共计76 项干预措施评估,1983 年进行了修订,为了便于临床使用,将用于评估的干预措施简化为28 项(表2-4)。
TISS 评分是建立在下列假设基础上: ①无论患者诊断是什么,其接受的治疗越多,病情越重;②患者均可以得到ICU 的治疗;③患者是由于生理紊乱而非诊断而接受治疗;④治疗强度一致。因此,TISS 评分可以用于评估ICU 资源利用情况和医疗护理工作量,但其局限性在于疾病严重程度相似的条件下,不同的ICU 治疗水平不同,导致治疗强度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表2-4 TISS-28 评分系统
三、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1991 年芝加哥召开的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将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持续全身炎症反应失控的临床表现命名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2-5)。
表2-5 SIRS 诊断标准
(二)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
1991 年ACCP/SCCM会议在制定SIRS 诊断标准的同时,对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即Sepsis 1.0。诊断标准如下:
1.全身性感染(sepsis)指由感染引起的SIRS。
2.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指合并有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感染,也就是全身性感染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
3.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指严重感染导致顽固的低血压,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仍然不能缓解,需要血药血管活性药物。
4.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包括: ①临床上有感染的临床表现;②存在SIRS;③收缩压<90mmHg 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40mmHg 至少1 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④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少尿(<30ml/h)>1 小时,或伴有急性意识障碍。
(三)感染及其严重度定义和诊断的更新
随着对SIRS 和全身性感染认识和诊断标准应用的深入,其缺陷越来越明显。2001 年SCCM/ESICM/ACCP/ATS/SIS 联席会议在Sepsis 1.0 的基础上增加了21 条诊断标准,共25条复杂的症状和体征,形成了新的诊断标准,即Sepsis 2.0。该诊断标准由于过于复杂,未得到临床认可和应用,临床应用广泛的仍是Sepsis 1.0 诊断标准。然而,Sepsis 1.0 诊断标准存在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近年有研究显示,2003—2011 年,全身性感染的诊断率提高了170%,而同期肺炎的诊断率却下降了22%,这提示并非所有被诊断为全身性感染(感染+ SIRS≥2)的患者都是全身性感染;同时另一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有12.1%的患者并无SIRS 的表现,研究的深入揭示SIRS 的诊断标准(SIRS≥2)并不能准确反映机体对感染诱发过度破坏性炎症反应的适应性改变,因此,不能对全身性感染做出科学的诊断,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亟须改变。
近期,以欧洲重症医学专家为主的学者成立“The Sepsis Definition Task Force” 专家组,对全身性感染的诊断进行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探讨。研究组一致认为,全身性感染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感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身性感染的全新定义和诊断标准,即机体对于感染产生失控的炎症反应、并出现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相当于过去严重感染的定义。其中,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SOFA 评分≥2 分(表2-6);同时专家组对2001 年曾提出的Sepsis2.0 诊断标准中的25 条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预测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22 次/分、意识改变和收缩压(SBP)≤100mmHg,并将由此3 项指标构成的评分定义为Quick SOFA(qSOFA),用于评价和反映器官功能障碍,当感染患者出现以上3 项中的2 项时,提示出现全身性感染。由此,专家组提出了全身性感染新的诊断标准,即全身性感染=感染+器官功能衰竭(Sepsis 3.0)(表2-7 )。有研究显示,SOFA 评分标准更适用于ICU 患者,而qSOFA 更适用于ICU 以外的患者。
与全身性感染类似,过去的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也过于模糊,缺乏组织灌注不良的具体标准,同时仍以SIRS 作为诊断必备条件,这使得不同研究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差异非常大(25% ~75%)。因此过去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不能够准确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比全身性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死亡风险。感染性休克同样需要新的诊断标准。
上述专家组成员利用大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筛选,获得了能够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包括血压、血乳酸水平和液体复苏量。但由于不同地区液体复苏量的标准不同,所以专家组重点强调血压和血乳酸水平,再次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发现低血压合并血乳酸>2mmol/L 的患者死亡率达42%,与全身性感染死亡率(8% ~12%)相比,最具有差异性。
因此,感染性休克新的诊断标准建议在全身性感染的基础上增加出现补液无法纠正的低血压以及血乳酸水平>2mmol/L。
尽管1991 年提出的SIRS 诊断标准存在缺陷,但机体对于感染所表现出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判定这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未来会制定出准确的SIRS 诊断标准。虽然严重感染的定义被Sepsis 3.0 所替代,但这并不代表严重感染从此消失,Sepsis 3.0 中器官功能衰竭同样存在不同严重程度,其治疗和预后也不尽相同。在未来,根据器官功能衰竭程度不同,全身性感染可能被进一步进行不同程度的区分。
表2-6 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
表2-7 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
(一)Fry 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1980 年Fry 提出第一个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诊断标准(表2-8),仅包含了呼吸、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
表2-8 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Fry,1980 年)
尽管Fry 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是目前被公认的、应用最普遍的诊断标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①该标准未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常见的器官功能衰竭;②以终末期的功能衰竭为诊断标准,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③难以反映多器官功能衰竭动态连续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④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过于严格,容易漏诊。
(二)修正的Fry-MODS 诊断标准
1997 年提出修正的Fry-MODS 诊断标准(表2-9)。该标准结合国际常用的诊断标准,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当然,该标准未能包括MODS 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但避免繁琐的程度评分,较为简捷,增加了临床实用性。
表2-9 Fry-MODS 诊断标准
(三)Marshall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计分法
1995 年Marshall 和Sibbald 提出的计分法MODS 诊断评估系统(表2-10),是定量、动态评价MODS 病理生理过程较理想的一种评估方法。
表2-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估系统
注: PAR(pressure-adjusted heart rate): 压力校正心率=心率×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如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除非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证据,否则应视作正常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