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是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系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诊危重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炎性反应和溃疡病
约占50%,包括食管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上消化道息肉等。
2.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数为大出血。
3.食管、胃黏膜病变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Weiss综合征)、药物(肺甾体类抗炎药)、消化道憩室或酸碱等化学刺激物多黏膜的损伤引起出血。
4.胆道出血
胆道结石管壁受压损伤伴炎性反应可导致出血。
5.血管因素少见
动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可导致出血。
6.全身性疾病
血液或肝脏疾病致凝血机制障碍,应激性溃疡、脓毒症、结缔组织病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出血。
7.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变特殊
包括咽下综合征、维生素K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1.症状
(1) 上腹或脐周疼痛、反酸、胃灼热、嗳气、腹胀。
(2) 呕血、黑便、便血。黑便呈柏油样,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则为鲜红色兼有血块。
(3) 失血性循环功能不全: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烦躁不安、心悸出汗。
2.体征
(1) 全身情况:首先应观察患儿的神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面色苍白等,还要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如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细数等。
(2) 腹部体征:肠鸣音亢进。
(3) 发热。
3.实验室检查
(1) 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
(2) 血气、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三项。
(3) 腹部超声波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消化系统和腹部各脏器疾患。
(4) 胸腹部X线检查。
(5) 特殊检查:Hp检测、 13C呼气试验以及末梢血Hp抗体检测。
4.鉴别诊断
(1) 与来源于鼻、咽部的假性呕血鉴别。
(2) 过敏性紫癜。
(3) 全身性疾病或肝脏疾病致凝血机制障碍,应激性溃疡、脓毒症、结缔组织病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出血。
【治疗】
1.迅速稳定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禁食水;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护,观察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记录尿量、呕血情况以及是否有黑便。
2.确定出血部位及病因。
3.积极补充血容量 有循环衰竭表现,生理盐水20ml/kg,0.5小时静脉输入。
4.输血指征 有循环衰竭表现,血红蛋白低于70g/L,输血后复查血红蛋白保持高于90g/L。
5.止血治疗
(1) 立止血(巴曲酶)每次0.5~1U,肌内注射,重症6小时后再注射1次,2~3天;酚磺乙胺每次125~250mg,静脉注射,维生素K 5~10mg,肌内注射。
(2) H 2受体阻滞剂:①西咪替丁每次5~10mg/kg,每4小时1次,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②雷尼替丁每次5~10mg/kg,静脉注射,每天2次,法莫替丁每天0.5~1.0mg/kg,静脉注射,每天2次。
(3) 质子泵抑制剂(PPIs):奥美拉唑每天0.6~0.8mg/kg,分1~2次,静脉注射或口服。
(4) 胃黏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每次0.5~1袋,口服,每天2次;蒙脱石散每天3~6g,口服,每天2~3次。
(5) 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注射用生长抑素每次0.35μg/kg,持续静脉点滴;继之0.35μg/(kg·h)持续静脉点滴。
(6) 奥曲肽:1μg/kg(最大100μg)静脉注射,之后以1μg/(kg·h)持续静脉点滴。
(7) 垂体后叶素:0.002~0.01U/(kg·min)持续静脉滴注,或20U加入500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8) 纠正出凝血机制障碍:凝血酶200U+生理盐水5ml口服,输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每次10~20U/kg,静脉滴注,每天1~2次,2~3天。
(9) 对于新生儿和婴儿维生素K缺乏消化道出血,给予维生素K 5mg,肌内注射,3天。
6.请消化内科会诊,行内镜直视下止血措施。24小时内胃镜是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标准方法。
7.急诊手术适应证 出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无效;复发性慢性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不能控制,有潜在大出血危险。
8.留观指征 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各种原因暂时不能住院。
9.住院指征 积极治疗仍有活动性的出血,病因不明,多次反复出血需进一步治疗。
(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