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画圆 右手画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渴望永生的人总是试图预言未来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近年来因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声名鹊起。本文是对后者的书评。

对预测未来的渴望时常萦绕在历史学和物理学研究者心头,前者依靠对社会结构的先知式断语试图成为新时代亚瑟王的梅林,后者则追求终极理论以无限接近斯宾诺莎的上帝。而当如作者这样的历史学家开始以物理学家的口吻讨论未来时,我们每次都能看到康德和马克思的幽灵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复活。

事实上,赫拉利对马克思确实褒奖有加,他在全书多处对马克思对历史走向给出终极解释的努力点头认可,并且为他的预言没有实现做了一番基于信息和反馈系统的辩解:正是由于共产主义精准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危机,才使得资产阶级警醒起来,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但这马上就带来另一个吊诡的结论:先知如果不能把预言默存心中而是宣之于世,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一重大信息扰动总会让历史偏离预言。赫拉利在《未来简史》第1章提到了这一悖论: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赫拉利,2017,第51页)

显然作者没有过分在意这段的自指,否则也不会有《未来简史》的后面10章。但开头的这番议论无意中提醒了读者:本书到底是未卜先知的上帝账簿还是凡人僭越的大胆卦辞?

就其主要内容而言,本书的基本观点(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是智人未来演化的方向)没有超出维纳和香农为信息时代设下的愿景,可以视为一部分硅谷精英的社会理想代言。维纳早有一本十分通俗而又异常深刻的著作《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其中的预言读来丝毫不逊色于《未来简史》。

当个体人被用作基本成员来编织成一个社会时,如果他们不能恰如其分地作为负着责任的人,而只是作为齿轮、杠杆和螺丝钉的话,那即使他们的原料是血和肉,实际上和金属并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机器的一个元件来利用的东西,事实上就是一个元件。不论我们把我们的决策委托给金属组成的机器抑是血肉组成的机器(机关、大型实验室、军队和股份公司),除非我们问题提得正确,我们绝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的。肌肤骨骼组成的猴掌就跟钢铁铸成的东西一样没有生命,瓶装妖魔作为描述整个团体的综合形象时,就跟惊心动魄的邪法一样可怕。

时已迟矣,善恶抉择之机已经迫在眉睫了。(维纳,1978,第153页)

如果考虑到维纳此番话乃是近70年前的古物,我们不禁要为赫拉利感到遗憾。维纳的科学素养,无疑高过赫拉利太多,《未来简史》中多处科学事实不过是道听途说,而《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的大量科学实例则是维纳亲历甚至亲自创造的。虽然不能苛求于历史学家出身的赫拉利,但这对《未来简史》的可信度是大有影响的。

他们之间更大的不同之处是,在维纳那里,法西斯或摩尼教所倡导的进步主义世界观、光明黑暗二元论,是破坏科学界的信仰自由、从而阻断信息通信而导致社会混乱的来源,他甚至把苏联的贝利亚和美国的麦卡锡并称为当代(1950s)实行“女巫迫害”的代表人物。而赫拉利则对自由主义抱有谨慎怀疑,却对马克思主义崇尚理性与控制的思维方式颇有同情。在《未来简史》第7章末尾他写道:

100年前有些是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跟上新科技。苏联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古巴前总统卡斯特罗坚守着马克思和列宁在蒸汽时代构思的想法,未能理解计算机和生物科技的力量。反观自由主义,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高出许多。这也就能够部分解释,为何赫鲁晓夫在1956年的预言从未实现,为何最后竟是自由主义导致了苏联解体。如果马克思重回人世,他可能会劝他的追随者,多花点时间研究互联网和人类基因组。(赫拉利,2017,第249页)

言下之意似乎是,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研究清楚了互联网和基因组,或许就能战胜资本主义。

赫拉利没有明说这一点,但最后一章“信数据得永生”几乎就是列宁“苏维埃加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公式在信息时代的翻版,并且将芸芸众生推到了历史舞台之下,让他们成为维纳口中的元件、社会主义话语中的螺丝钉,而让抽象的数据成为神人。数据自然不可能自己成为神人,掌握数据的人或公司才是那个虚拟时代的神人,而他们是谁,我们早已耳闻目睹,并且在把他们推向神人的道路上都花了不少力气。这恐怕与今日硅谷精英普遍支持桑德斯有着密切的联系。

或许社会结构的集中和秩序确实有利于人类整体的前进,但如果这种前进是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的,尤其是如果掌握资本和权力的人明知道这种前进要付出代价,那么前进本身是否应当通过这种途径得以实现,就值得怀疑了。荷尔德林的警句“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在自由主义话语中可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今日却已经退化成某种教条而被渐渐忽视。

与此同时,新兴的掌握话语权和资本流的信息产业阶级们正在试图用一套新的进步主义价值体系包装其背后的野心:获得永生。但这种永生,势必是只有个别神人才能专享的,而绝大多数智人都将因此被甩下历史的列车,正如赫拉利自己多次比喻的那样。“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奥威尔《动物庄园》)《未来简史》中提到多处,硅谷的亿万富翁们投入毕生财富,研究延长生命、提升幸福、控制心灵和社会的科技,可为注脚。

只有渴望永生的人才格外希望能够预言未来。《未来简史》未必对未来作出了准确的预言,毕竟它没有也不可能轻易跳出预言扰动历史的悖论;但它作为一本畅销书,再一次集中阐述了数据主义和信息技术至上论者的社会期望和勃勃野心,无论对于其支持者和反对者而言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定稿于2017年2月2日

发表于“豆瓣读书”《未来简史》书评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