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保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心  腔

心脏被心间隔分为左半心、右半心,而左、右半心又被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4个心腔,同侧心房和心室经房室口相通。

一、左心房

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分,是4个心腔中最靠后的一个腔。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左心房可以分为前部的左心耳和后部的左心房窦。

(一)左心耳

左心耳突向左前方,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的左侧及左冠状沟的前部,腔面因梳状肌而凹凸不平。左心耳与二尖瓣相邻,为心脏外科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二)左心房窦

左心房窦又称固有心房,腔面光滑;左、右各有两支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的后外侧壁,注入由肺运送来的动脉血。肺静脉的开口处无瓣膜,但心房壁的环形肌束环绕肺静脉口,具有括约肌样作用,可以防止心房收缩血液逆流。左房室口为左心房动脉血流入左心室的通路。

二、右心房

右心房为不规则的卵圆体,壁薄而腔大,位于心脏的右上部、冠状沟的右侧、右心室的右后上方、左心房的右前方,其圆钝的右缘为心脏的右界。右心耳为扁而宽阔的三角形结构,位于右心房的左上角、主动脉根部的前方。右心房分为两部分: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

(一)固有心房

固有心房构成右心房的前部,由原始心房的右部衍变而来,内壁因有许多从界嵴向前发出的平行柱状结构即梳状肌而粗糙不平。梳状肌之间的心房壁较薄,在心耳处肌束交错成网,似海绵状。

(二)腔静脉窦

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由原始静脉窦右角演化而来,内壁光滑,无肌性隆起。腔静脉窦的后上部有上腔静脉口,没有瓣膜。腔静脉窦的下部有下腔静脉口,开口的前缘有下腔静脉瓣;此瓣有时不显著或缺如。上、下腔静脉口的口径大小和形状可以随呼吸、心动周期和周围肌束的舒缩而发生改变,这对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和防止心房血液反流等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冠状窦口位于右房室口与下腔静脉口之间,相当于房室交界的内面,是心壁大部分静脉血运回右心房的通道。冠状窦瓣(Thebesian瓣)为冠状窦口后缘的半月形薄膜,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Todaro腱为下腔静脉口前方心内膜下的腱性结构。Koch三角为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与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右房室口位于右心房前下部,右心房的血液由此口流入右心室。界沟是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在外部的分界标志,此沟在上、下腔静脉入口的右缘走行。界嵴在心腔内面与界沟相对应,是梳状肌的起始处,自右心耳内面经上腔静脉口前面下行而终止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另外,房间隔形成了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卵圆窝为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的卵圆形凹陷,是胚胎时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卵圆窝的前上缘明显隆起为卵圆窝缘。

三、左心室

左心室近似圆锥体,锥底由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构成,室壁厚度约为右心室室壁厚度的3倍。以二尖瓣的前尖为界,左心室可以分为左后方的左心室流入道和右前方的左心室流出道。

(一)左心室流入道

左心室流入道又称左心室窦部,呈漏斗形,位于二尖瓣前尖的左后方,主要结构为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等构成的二尖瓣复合体。左心室流入道室壁粗糙不平,乳头肌分为前、后两组。前乳头肌有1~5个,位于左心室前外侧;后乳头肌亦有1~5个,位于左心室后内侧。前、后乳头肌发出的腱索均连于左房室口瓣膜的边缘和室面。左心室收缩时,乳头肌对腱索产生垂直的牵拉力,使二尖瓣有效地靠拢、闭合,防止瓣膜翻向心房。

左房室口为左心室流入道的入口,二尖瓣环为口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环。二尖瓣(左房室瓣)的基底附着于二尖瓣环,游离缘垂入室腔。二尖瓣前尖呈三角形,宽而完整,很少分裂,活动性较大,位于主动脉口与左房室口之间;后尖多呈四边形,较前尖小,窄而长,可分裂为数个小尖,位于前尖的左后方。前、后两尖均有前、后两组乳头肌发出的腱索附着。连合为前、后两尖基底区的相接处,可因部位不同分为前外侧连合和后内侧连合。血液流经左房室口时,左心房、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及左心室等相互作用调控血流,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病变,均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二)左心室流出道

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圆锥或主动脉下窦,由二尖瓣前尖、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构成,其上界为主动脉口,下界为二尖瓣前尖下缘平面,前内侧壁为室间隔,后外侧壁为二尖瓣前尖。

主动脉口位于左心室流出道的顶端、肺动脉口的右后下方。主动脉瓣附着于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由左半月瓣、右半月瓣和后半月瓣3个瓣膜组成。各瓣的上缘游离而凹陷,半月瓣小结位于中央处,半月瓣弧缘为结两侧凹陷的游离缘,下缘呈U形凸出,附着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为主动脉壁与半月瓣之间的囊袋样间隙。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自左前窦和右前窦。当心室收缩时,半月瓣被动向上推开,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当心室舒张时,半月瓣恢复,管腔关闭,半月瓣小结在中心部会合,半月瓣封闭更加严密,防止血液逆流。

四、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接收右心房的静脉血,再由肺动脉运送至肺。右心室被一弓形的肌性隆起即室上嵴分为后下方的右心室流入道和前上方的右心室流出道(见彩图1-1)。

(一)右心室流入道

右心室流入道又称固有心腔,从右房室口延伸至右心室尖,大部分室壁粗糙,有许多粗细不等、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为肉柱。肉柱基部附着于心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即乳头肌。乳头肌按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乳头肌、后乳头肌和隔侧乳头肌3组。①前乳头肌:最大,有1~5个,位于右心室前壁中下部、三尖瓣的前尖与后尖的连合处以下;②后乳头肌:较小,多为1~3个,位于下壁、后尖与隔侧尖的连合以下;③隔侧乳头肌:更小,数目较多,位于室间隔右侧面中上部。隔缘肉柱(节制索)位于前乳头肌根部,横过心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可以防止心室过度扩张并形成右心室流入道的下界。各乳头肌的尖端移行为数条腱质的细索即为腱索。

图1-1 右心室

右房室口呈卵圆形,为右心室流入道的入口,位于肺动脉口的右下方。右房室口周围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三尖瓣环。三尖瓣(右房室瓣)基底附着于三尖瓣环上,瓣膜游离缘垂入心室腔。三尖瓣瓣膜被3个深陷的切迹分成3片近似三角形的瓣叶,按其部位可分为前尖、后尖和隔侧尖。瓣膜粗糙区为靠近游离缘的1/3部分,是瓣膜关闭时各尖的接触面;基底区为靠近基底附着缘的部分;透明区为粗糙区和基底区之间的部分。另外,透明区与粗糙区的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嵴,是瓣膜的闭合线。三尖瓣各尖之间相邻的部分为瓣膜连合,即前内侧连合、后内侧连合和外侧连合。瓣膜粘连多发生在瓣膜连合处。三尖瓣的游离缘和心室面借腱索连于乳头肌。当心室收缩时,三尖瓣环缩小,血流推动使三尖瓣关闭,乳头肌收缩和腱索牵拉,使瓣环不致翻向心房,从而防止血液倒流回右心房。

血液流经右房室口时,右心房、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及右心室等相互作用调控血流。上述结构形成三尖瓣复合体,其中任何一部分功能失常,将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二)右心室流出道

右心室流出道又称漏斗部或动脉圆锥,呈锥体状,位于右心室的前上方,内壁光滑,无肉柱,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内侧壁为室间隔,前壁为右心室的前壁,下界为室上嵴。

肺动脉口位于右房室口的左上方、右心室腔的上端;肺动脉环为口周缘的3个彼此相连的半月形纤维环,环上附着有3个半月形的瓣膜即为肺动脉瓣(图1-2)。瓣膜的游离缘稍凹陷,指向动脉腔;游离缘的中部有一增厚的小结为半月瓣小结。肺动脉窦为肺动脉与肺动脉瓣之间的间隙。当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干;而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窦被倒流的血液充盈,3个瓣膜相互靠拢,肺动脉口关闭,阻止血液反流入右心室。

图1-2 心脏的瓣膜

(郭萍 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