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师9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麻醉学发展简史

就麻醉而言,从其出现、发展直至演变成一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麻醉学,经历了许许多多曲折与艰辛的历程,既有催人奋进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包含着无数次的失败、痛苦和教训,若追溯至很久很久以前,麻醉用于患者手术止痛则是极其残忍的。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的麻醉方法大致有三种:
其一是窒息法:以使患者“窒息”后意识暂时丧失而达到无痛的目的,此时外科医生可以操刀手术,此法最早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
其二是震荡法:即用一只木碗先扣在患者的头上,再用木棍猛击木碗,直接造成患者脑震荡而暂时失去知觉,然后实施外科手术。
其三是缓痛法:即用冰冷的水或冰块放置患者的病变部位或压迫其局部的神经,以产生麻木(冻麻)而减轻疼痛,然后再进行手术,这一方法被罗马人所应用。然而,这对患者却是痛苦不堪的。
上述原始的麻醉方法虽极其粗暴、野蛮、残忍和无安全保障,但在那久远的历史年代毕竟是为寻求减轻患者手术痛苦而尝试的一种勇敢且伟大的麻醉实践与探索,应该说是了不起的开创和进步,它为后人寻找更为可行、先进与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及技术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思路。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在麻醉方面曾有过辉煌的成就。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的《史记》中即有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成功地实施麻醉的记载。此外,被誉为古老中国外科学的鼻祖华佗,也是最早的麻醉实践家和开拓者,记载中的“既醉无所觉”就有全身麻醉的含义。
早先的麻醉是由外科医生自己施行,麻醉后再手术。1846年乙醚麻醉的成功,标志着麻醉学的初级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麻醉工作逐渐有专业人员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科学在麻醉的辅佐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使麻醉专业成为独立的学科,即麻醉学。此后使麻醉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等研究不断的发展,继之麻醉生理、麻醉物理也相应的显著提高,于是麻醉学有了较丰富的理论基础,这些基础理论不仅可指导和丰富临床麻醉实践,而且使麻醉的含义亦远远超越了以单纯的止痛来达到手术目的,麻醉的范围从临床麻醉已逐渐扩展到疼痛诊疗学和生命复苏以及重症监测治疗学。
现代临床医学中的麻醉学科一般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脊神经阻滞、区域神经丛或神经干阻滞和局部麻醉。由于局部麻醉其操作单纯、简便,往往由手术医师自行操作即可,而前三种则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的监测、管理、调控与处理,其目的:既要达到手术中患者无痛,又要为手术医师操作创造良好条件,还必须保障患者围术期的生命安全。
以当今临床麻醉而论,麻醉学科由过去单纯的临床麻醉模式已发展为一门研究临床医学(麻醉侧重)、重症监测治疗、生命急救与复苏、疼痛发生机制以及疼痛治疗的学科。在整个外科领域里,从刚出生的胎儿至百岁老人,从危重疑难患者到各类复杂的组织器官畸形乃至各种器官移植等方方面面的手术,这些患者在麻醉医师实施麻醉且“保驾护航”下已经不存在外科手术禁区,而且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障也大为提高,这主要是麻醉学科不断的发展、进步所决定的,也足以说明临床麻醉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近乎使麻醉学成为具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王世泉 王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