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传奇:百则名医医案助您走进针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晕厥

【医案1】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颜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映,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司马迁《史记》
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扁鹊的经典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名医秦越人,因为医术高超,人们把他比作上古的神医“扁鹊”。这天,扁鹊路过虢国。听到了虢太子死去的消息,扁鹊想要一探究竟,就到了虢国王宫门前,问一位喜好医术的官员:“太子得了什么病呢?为什么举国上下这么大张旗鼓地举行除邪祛病的祭祀呢?”这个官员说:“太子的病比较奇怪,此前并没有什么患病的迹象,突然就昏倒而死了。”扁鹊问:“他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呢?”官员回答道:“今日凌晨。”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没到半天呢。”“请禀告虢国王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在郑地,还未能仰望君王的神采,先在这行拜见之礼。听说太子不幸患病死去,我有办法可以让他复活。”官员满脸狐疑道:“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叫俞跗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针刺、导引、按摩、药熨等办法,一治就见效,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若无此良术,却想要使他再生,那连3岁的孩子都不会信。”过了好久,扁鹊才仰望天空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井底之蛙观天,我越人诊病不必望闻问切俱全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知道疾病外露的表现就能推知内在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露的表现。你如果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可靠,你试着进去观察太子,应会看到鼻翼煽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暖的。”

官员听完扁鹊的话,目瞪口呆,连忙进去把扁鹊的话告诉国王。国王听后十分惊讶,赶忙走出接见扁鹊,说:“久闻您的高尚品德,然而一直无缘相见。这次先生您途经我们小国,希望您能救助我们,我这个偏远小国的君王真是太幸运了。有先生在就能救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抛尸野外而填塞沟壑,野外又多一个孤魂野鬼。”话没说完,他就悲伤抽噎,精神恍惚,老泪纵横,悲哀不能自制。扁鹊说:“贵子得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其实太子并没有死。扁鹊就叫他的学生子阳准备针具,刺向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学生子豹准备药熨,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慢慢能坐起来了。继续吃了10天的汤剂,身体恢复得和从前一样。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却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只是他并没有死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启示:厥证

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病人突然昏厥,看上去似乎是死了,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诊查,可以发现病人并没有真的死去,经过恰当的诊治后,是可以复苏的,这就是我们中医所称的厥证。扁鹊妙手回春治虢太子的故事,为我们代代相传,甚至以此给历代中医师树立远大的目标。

厥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昏倒,不省人事,而其实“厥”的含义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疾病的复杂程度更大,治疗也是比较棘手的。我们古代文献中论述厥的观点大致脱离不了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范畴,而其临床表现为手足发冷或是发热,或是昏厥。厥证的寒热,主要由于阴阳气机逆乱所造成的。阳虚阴盛多为寒厥。厥证仅表现为肢寒、肢热者,阴阳偏衰的程度较轻,一旦出现昏厥,则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就严重了。由于厥证的形成在于阴阳气血的逆乱,故治疗当以调顺阴阳气血为要,无论针刺或药治,必须准确及时,尤其是昏厥,如不紧急救治,一旦失去治疗机会,有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医案2】

一人因大恼悲伤得病,昼则安静,夜则烦悗,不进饮食,左手无脉,右手沉细。世医以死证论之。余曰:此肾厥病也。因寒气客脾肾二经。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五百壮,每日服金液丹、四神丹。至七日,左手脉生,少顷,大便下青白脓数升许,全安。此由真气大衰,非药能治,惟艾火灸之。

窦材《扁鹊心书》
故事

宋朝有个人,因为过度悲伤恼怒而病倒了,白天还比较安静,一到晚上就开始烦躁不安,什么都吃不下去,一段时间后人日渐消瘦。他家人请了好几个大夫去看过,都说没得治了。后来请到了名医窦材。窦材查看完病人,发现他右脉沉细,左脉根本无法触到。窦材诊断:“这是肾厥病。是因为脾肾二经受了寒气的侵袭,要治愈他的疾病,就要用灸法,温补脾肾。”所以,给他灸中脘穴五十壮,灸关元穴五百壮,又给他服金液丹、四神丹温阳补虚。这样治疗了七天之后,左手的脉开始恢复,可以触到了。不久,他泻下数升青白脓样的大便,慢慢转好,身体痊愈了。这个病案是因为元气虚衰导致的病症,药物是很难获效的,只有通过艾火的力量才能起到温阳补虚的效果。

【医案3】

梁阁老侄跌伤腿,外敷大黄等药,内服破血之剂,遂致内溃,为针出秽脓三碗许。虚症悉具,用大补之剂两月余,稍能步履。因劳心,手撒眼闪,汗出如水,或欲用祛风之剂。曰:此气血尚未充足而然也。急以艾炒热频熨肚脐(此法罗谦甫尝用之),并气海穴处。又以人参四两、炮附子五钱,煎灌。良久臂少动,又灌一剂,眼开能言。但气不能接续,乃以参、芪、归、术四味共一斤,附子五钱,水煎成,徐徐服之,元气渐复,饮食已进,乃去附子,服之而疮愈。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故事

梁阁老的侄子不小心跌伤了腿,局部有瘀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给他在伤处外敷大黄等药物制成的膏药,同时内服破血祛瘀的方剂,伤处很快地就溃脓了,于是用针刺成脓处,放出了大约三碗脓血。这样折腾了一番后,身体变得虚弱,不能下床活动,用大补的药给他喝,连续喝两个月,虽然伤口未愈合,但能稍作走动,不能走远。后来有一天因公务繁忙,他突然昏倒在地,四肢伸展,紧闭双眼,大汗淋漓。有的大夫认为病势来得这么突然应该是风邪为病,要用祛风的药。魏大夫留心观察询问后认为:这是此前病痛使得气血大伤,尚未平复导致的。于是赶紧用艾炒热后敷在肚脐上,同时还敷在气海穴上,这个方法罗谦甫曾经用过,很是灵验。又用人参、炮附子煮汤,然后给他慢慢灌下去。过了好几个时辰后,他的手臂慢慢能动了,又给他灌了一剂,渐渐地睁开眼睛,也能说话了。但是说话声音很微弱,气短不能连续。继续给予益气养血药慢慢调治,渐渐地元气恢复,也可以吃东西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疮口愈合,行动灵便如初。

【医案4】

傅德生,善饮,衣食弗给,时值暑月,吐泻交作,大汗如洗,口渴饮水,四肢厥冷,尚能匍匐来寓求治。余见而骇之,忙与附桂理中丸一两,更与附桂理中汤一剂,但呕不纳。又托人求诊,见其吐、泻、汗、厥恶症未减,余益骇之,尤可畏者,六脉全无,四肢冰冷,扪之寒彻指骨,顷刻间肌肉大夺,指掌尤甚。急以回阳火焠之,诸逆幸挽,始获斟酌处方……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按法煎进,下咽乃受。渐喜脉微续出,阴浊潜消,阳光复辟,九死一生之症,赖以生全。

(谢星焕《谢映庐医案》)
故事

清朝名医谢映庐治疗过一个病情奇特的患者。谢大夫居住的村里有个酒鬼,名叫傅德生,赚到的钱全都拿去买酒,就算衣食都成问题了,他还是要买酒喝。有一年夏天,他又喝多了,竟然开始上吐下泻,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口干渴,想喝凉水。因为又吐又泻,他早已虚脱、全身无力,只能爬着到谢大夫家门口求救。谢大夫第一眼见到,着实被吓了一跳,赶紧给他开了附桂理中丸和一碗附桂理中汤,但傅德生回家服下后,全都吐了出来。傅家又来人了,说傅德生吐、泻、大汗、四肢冰冷的症状都没有丝毫减轻,希望能再请谢大夫去看一眼。不看还好,这一看,又把谢大夫吓了一跳:诊脉时,傅德生双手都号不到脉,且四肢肌肉冰凉,摸起来让人感觉寒冷彻骨,骨瘦如柴,连手掌也不例外。这是阳气暴脱的危候,谢大夫立刻用回阳火的方法救急,待病情稍稳定,谢大夫才拟定处方,选了伤寒论中的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按伤寒论的作法煎煮,傅德生服药后未再呕吐。过了一会儿,渐渐能摸到脉了,这是阳气渐渐复原,阴邪逐渐消退的现象。整个过程真是九死一生啊!傅德生最后因为得到谢大夫的治疗方能死而复生。

启示:回阳火

回阳火是灯火灸法的一种。灯火灸是一种简便灸法:取灯心草或纸绳蘸麻油,点燃起火后,对准穴位,快速点灸,听到“啪”的一声则提起,为一燋。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一次。回阳火即用灯火灸于中冲、少商、神门、曲池、大敦、解溪、合谷、丘墟、昆仑、承山、委中、命门等穴各灸一燋,气海穴灸三燋。主治一切暴中阴寒、阳缩痰厥、气闭等证。用之得当,立刻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