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东医案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痢疾

《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下迫与吐酸同言,可知其热必属肝经。仲景论下痢后重、便脓血者,详于厥阴篇中,以痢属肝经之旨。盖痢疾多发于秋季,以秋季金气旺而当令,金主收涩,而人之脏气,肝主疏泄,当夏秋之交,人多蕴有内热,则肝木乘热恣肆,当敛而不敛,肆其疏泄之力,挟热为虐,转为里急暴注之痢证;更于饮食起居之间,受有寒凉,肺金乘之,施其收涩之权,于是金木相犯,交迫于肠中,其痢证因势转剧。然痢之发生,虽由于金木相犯,实又为寒热交争之故。其治此证,大致可分为三期:
一、痢之初得,时下脓血,后重腹痛,而所下者,脓则甚稠,血则甚鲜。其脉滑实者,可治以小承气汤加白芍、甘草,以收涤肠化滞之功;其脉不实者,可治以化滞汤,即白芍、当归、山楂、莱菔子、甘草、生姜等。
二、若因失治而腹痛加剧,所下者杂以脂膜,其脉略数或稍虚者,治以燮理汤,即:生山药、白芍、金银花、牛蒡子、甘草、黄连、肉桂,以之燮理阴阳,交平寒热,预防肠中腐烂,恢复津液气化;但脉象有实热者,以燮理汤送服去皮苦参子仁 1,以去血热而利肠澼。
1注:此处苦参子即鸦胆子,万泽东沿用张易纯之误,误以鸦胆子为苦参所结之子。
三、腹中时时切痛,后重转甚,所下者多如烂炙,杂以脂膜,是其肠中已经腐烂,可以白头翁汤加减治之,以化瘀生新,治肠中腐烂,滋其久耗之津液,固其已虚之气。
实热痢
孙×琴,女,31岁,家庭妇女。
仲秋患痢三日,每日七八次,下痢脓血,黏秽恶臭,后重腹痛,其脉大而兼滑,舌苔黄厚,口舌干燥,饮水无多,小便赤涩。
诊断:脉证相参,知系阳明胃腑,郁有实热而成。虽病仅三日,但郁热甚久,现阳明腑热之实证,故脉大兼滑,舌苔黄厚,投以清降化滞之剂,小承气汤加减治之。
处方:厚朴三钱,枳实三钱,大黄四钱,白芍六钱,甘草二钱,栀子二钱,黄芩二钱。
水五碗,煎至两碗时,入大黄浸数分钟,再煎剩一碗半,分三次温服,二小时服一次。
复诊:连服二剂,病见好转,诸证大见减轻,腹亦不痛,每日仅痢二次,稍带脓性物,已不见血。照前方将大黄改用一钱,余药各减一钱,继服二剂而愈。
按语:此证脉来洪滑,舌苔黄厚,日痢七八次,黏秽恶臭,故断为阳明郁热之实证,以承气汤下其郁滞。大黄后入者,防减药效。
赤白痢
王×义,男,31岁,农民。
秋日患痢证,昼夜以继十余次,日渐加重,医治数日不效,至第八日求为诊治。脉来洪大,数近六至,但无滑象。所痢者赤白相杂,黏秽臭恶,带有脂膜,口干舌燥,饮水无多,小便赤涩,后重腹痛,气息甚弱。
诊断:患者适在壮年,当郁热甚炽时,何以脉仅洪大,而无滑象?询知其人素日体弱,乃实中有虚,故现此种脉象。知其热郁胃腑,尚未成实。治以调阴阳、清郁热、滋阴化滞之法。
处方:白芍八钱,生山药八钱,金银花五钱,牛蒡子二钱,甘草二钱,黄连一钱半,肉桂一钱半,白茅根四钱,去皮苦参子仁五十粒。
水煎二回,分三次温服,二小时服一次。先用白糖水送服苦参子仁二十五粒,汤药二服后,再服二十五粒。
复诊:腹痛后重及其他诸证皆减轻,仍予前方服之。
三诊:腹已不痛,日间泻痢减去三四次,脉数减退,病愈七八。以前方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白芍六钱,生山药六钱,金银花三钱,白茅根五钱,牛蒡子二钱,甘草三钱,当归二钱,黄连一钱,肉桂一钱。
煎服如前,继服二剂,病遂痊愈。
按语:本方系 《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之燮理汤,最能化滞开瘀,清热解痢,预防肠中腐烂,兼固下焦气化,乃痢证之有效方剂。
久痢
李×成,男,15岁,学生。
患赤痢年余,时轻时重,求为诊治。脉象数而无力,下痢脓血,杂以脂膜,兼有烂炙之物,且有腐败之臭,每日六七次,腹中时时切痛,食少渴饮,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涩,身形瘦弱,不能起床。
诊断:此证经年不愈,内气已伤,故脉数而无力,不能起床。其所痢者,脓血相杂,有腐败之臭,腹中时时切痛,是其肠中已有腐烂之处,内热蕴结,血液损伤,故现此种脉证。以此邪实正虚,实难为力,特疏方试治。
处方:生山药一两,白芍六钱,甘草三钱,金银花三钱,当归三钱,滑石三钱,白头翁四钱,山楂三钱,沉香八分,黄连八分,肉桂五分,汉三七粉二钱,苦参子仁四十粒。
水煎二回,分三次温服,每次送服三七粉和苦参子仁。
复诊:连服二剂,所痢虽仍有脓血,但无烂炙,腐败之臭、腹中切痛等症已减过一半,复投以前方加减治之。
处方:生山药一两,白芍五钱,金银花三钱,山楂三钱,甘草三钱,白头翁二钱,黄连八分,肉桂六分,沉香八分,当归二钱,滑石二钱,汉三七粉二钱,苦参子仁二十五粒。
煎服如前。
照方服二剂后,其病节节渐退,继服三剂而愈。
按语:此证已经年余,气液大伤,故方中重用山药,以复其气液;归、芍、草,滋阴养血;沉、连、桂,燮理阴阳,调其肝气;金银花、山楂、滑石、苦参子、三七等,不但清热解毒,更能防止肠中腐烂。合而为方,乃起沉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