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专家谈心理保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六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2.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其中44.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同时一项1780名大学生参与的调查发现,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河南省高中生的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52%;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559名浙江省湖州市4~6年级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达22.9%。某些特定中小学生群体如重点中学学生、农村中小学生、民族中学生、宏志班学生、辍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三、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深圳市罗湖区3047名4~6岁幼儿调查发现,其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25.9%。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
四、我国中小学教师、军人、护士、女运动员、企业家等社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各有不同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1999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2005年对28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3%。某些特定教师群体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高校女教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我国军人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也有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如与人交往时容易自卑、敏感、感到不被理解、感情易受伤害及对他人求全责备等。
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有待关注。调查发现,50%以上的临床护士存在程度不等的头痛、腰痛、精力下降、神经过敏、过分担忧、记忆力减退、做事不放心、工作没有耐心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而以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最为突出,占76.8%。
河南省女运动员调查发现,躯体化、病态人格、抑郁、疑心分别为44%,31%,24%,24%,其他几项因子最低检出率也达到18%。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59.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6.78%的被调查者有较明显的心理障碍,5.78%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中青年企业家更为突出。
五、各种弱势群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85%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对上海市1447名60~79岁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64%,其中抑郁症占31.17%,焦虑症占22.08%。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但更年期妇女、农村妇女、妊娠期妇女、卖淫妇女等群体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对聋哑学生的调查表明,81.33%的学生处于一般焦虑水平,2.67%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焦虑倾向。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多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六、随着时代变化,中国人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中国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王玉凤等研究发现,1993年北京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0.9%,明显高于1988年的检出率。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趋势也有类似情况。1993年对广州市400余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当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教师仅占10.4%。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教师高达51.2%。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趋于严重,如1988年对广州市452名老人的调查发现,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感到幸福的占86.4%,对晚年生活有不良感受者仅占13.6%。2004年有学者用SCL-90对1024名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11.9%,低分临界者占79.6%,有心理疾病者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