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产生疼痛的组织结构
伤害性感受器存在于全身各组织,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产生疼痛。
一、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系统,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主要有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及伤害性感受器,能产生触觉、冷觉、温觉、痛觉及振动觉等多种感觉。任何强度的刺激只要超过了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值都会产生痛觉。它们除引起不愉快的痛苦感觉外,尚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皮肤的痛觉呈点状分布,并与表皮下各层的神经末梢相对应。
皮肤的感受器(图7-5-1)主要为游离神经末梢,分布于表皮。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可先后出现快痛和慢痛,这分别是快传导的Aδ纤维和慢传导的C纤维传导的第一痛和第二痛的特征。皮肤的伤害性刺激并不产生牵涉痛,但非伤害性刺激可以引起牵涉痛。刺激皮肤产生的牵涉痛与皮肤的疼痛特征一致,为锐痛。皮肤有三种不同的疼痛层,表皮产生痒感和烧灼痛,真皮为浅表痛,皮下组织为钝痛。
图7-5-1 皮肤感受器
此外,皮肤的真皮还分布有触觉小体、鲁菲尼小体等,可以感知触压觉和温觉。
二、肌肉
(一)概述
人体全身的肌肉按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通过结缔组织依附于骨骼,其活动受人的意志的控制,称为随意肌。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辅助结构,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肉受到Aδ和C纤维的支配,缺血及化学刺激会使肌肉内的伤害性感受器激活。同时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也为肌肉的感受器。肌梭分布于肌腱中,感受肌肉的长度,对肌肉的牵张起反应;高尔基腱器官存在于肌腹和与肌腱的连接处,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肌腱疼痛的特征多为定位不良,并有远端牵涉痛和钝痛。
肌腱的特殊神经支配是经过连接肌肉的神经以及来自皮肤或深层神经的交通支,手和脚的肌腱由皮肤丛的神经支配,称为副腱。副腱在手和脚有关区域的掌面和背面大神经的手指分支形成吻合前沿整个肌腱扩展,这可以解释远端沿肌腱的牵涉痛。
(二)肌的辅助装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
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即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在浅筋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淋巴管,有许多神经通过,皮下脂肪层与之相连,分布有环层小体。深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部,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深筋膜包绕肌肉组织形成肌筋膜,75%的骨骼肌的感觉神经末梢支配来自肌筋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包被血管和神经,形成血管神经束的筋膜鞘;并且包裹腺体形成被膜等。
2.滑膜囊
滑膜囊为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多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内有少量滑液,有减少摩擦、增强肌腱运动灵活性的作用。滑膜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供应,而且对疼痛的撞伤、炎症和新生物很敏感。滑膜囊受累也可引起牵涉痛。
3.腱鞘
腱鞘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踝部等。腱鞘分为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腱鞘炎可以产生疼痛。
三、骨
骨是由骨质、骨髓和骨膜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密质骨无神经支配,但是在松质骨有Aδ和C纤维的游离神经末梢。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内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并分布有丰富的感受器,对伤害性刺激极为敏感,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疼痛。而骨髓和骨干主要接受血管舒张纤维,通常不产生疼痛。同时骨膜内还分布有环层小体,可能与感受振动刺激有关。
四、关节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主要形式,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是参与形成关节的骨的接触面,表面覆盖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一般伤害性刺激不产生疼痛。但是关节软骨损伤时可能产生关节周围或关节囊的变化以及关节功能障碍,从而产生疼痛。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附着于关节面周围及附近的骨面上的膜性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的终末结构;内层为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关节腔是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窄隙,内有少量滑液。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半月板和关节唇。
关节的神经支配来自运动该关节肌肉的神经分支,分布在关节囊和韧带。承受重量大、活动范围广的关节及韧带,神经分布也较丰富。支配关节的神经纤维包括自主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其中较小的感觉纤维(Aδ和C纤维)终止于关节囊、韧带和血管的外层,为这些部位的痛觉末梢,在关节过度伸展或韧带受到创伤时,这些游离神经末梢发生放电,产生疼痛。关节痛属于钝痛。在正常关节,只有运动时才使关节产生疼痛;在关节炎症时,关节正常的、轻微的运动就会导致疼痛。
同时关节内还分布有其他感受器:环层小体,分布于关节囊,司压觉和振动觉;鲁菲小体,位于纤维囊的浅层,主要传导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肌梭,分布在关节的韧带,防止关节附近的肌肉受到牵张时对关节造成的过度牵拉。
五、椎间盘
椎间盘为相邻的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外部,由多层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前宽后窄,与其上下的软骨终板及脊柱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紧密相连,有吸收震荡、防止髓核突出作用;髓核位于中央,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居纤维环内,主要起缓冲压力和压力再分配的作用。椎间盘有缓冲震荡、消除或减轻脊柱损伤的作用。椎间孔为脊神经根的通道,椎间盘可以保持椎间孔的大小,减少或减轻神经根受压和损伤。
神经仅分布在纤维环的周边部,其前部和两侧主要接受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纤维,后部接受窦椎神经和脊膜返支的纤维。其深部、软骨板和髓核内没有神经纤维。一条窦椎神经不仅分布一个椎间盘,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血管,其他纤维可能与痛觉有关。发生于椎间盘本身的疼痛称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其疼痛为深在的、难以忍受且定位较差的疼痛。
六、脊髓硬膜
脊髓的硬膜前外侧面有窦椎神经支配,其后外侧面没有感觉神经,仅有无髓游离神经末梢支配前面硬膜纤维脂肪组织,头端脊柱神经支配的密度大于尾端。刺激或压迫硬膜产生的疼痛定位较差,并有节段外牵涉,压迫下腰部硬膜可以引起腹股沟和胸部疼痛,甚至单侧或双侧头痛。其特征为深部疼痛。
七、神经根
神经根分为背根、腹根和交感神经。刺激或压迫硬膜袖产生神经性疼痛,在相应的皮节内容易定位,为电震样的严重疼痛;腹根受累产生肌肉痛,分布于有关的肌节内,为深在的痉挛性疼痛;刺激背根产生针刺感,加大压力达到完全阻滞神经传导时产生感觉丧失;压迫腹根会产生有关肌节的麻痹或无力。直接压迫脊髓不产生明显的疼痛,椎间盘脱出压迫脊髓便会引起脊髓源性疼痛,其特征为电震样疼痛,并沿脊椎扩散。
神经根与其高度敏感的外鞘在椎间孔常常受刺激、压迫、牵拉甚至切割损伤。神经根受刺激常出现放射性疼痛。
八、神经干
神经干的损伤一般引起感觉异常,但是足够强的刺激会引起疼痛。轻度刺激神经干产生该神经分布远端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的损伤常常引起灼痛,并伴有血管运动和发汗的变化。
九、内脏
内脏包括胸腹腔脏器、血管及腺体。胸膜、腹膜与内脏密切相关。
(一)内脏
内脏器官有交感、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的分布,有接受机械刺激、伤害性刺激及其他特定刺激的感受器。大部分感受器为结构简单的游离神经末梢。但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纤维多较细,痛阈较高,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可引起皮肤痛的触、压、冷热等不引起主观感觉,但是在内脏活动较剧烈、缺血、过度牵张、平滑肌痉挛等,可以引起内脏的痛觉;又由于内脏痛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所以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也不准确,并常伴有牵涉痛。另外,在有些器官还分布有与该器官特定功能相关的特定感受器,如分布在颈动脉小体、肺动脉及主动脉弓的类似小体的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血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位于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血压变化;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的牵张感受器,可以感受肺内的张力变化等。除游离神经末梢外,在肠系膜及胰等部位还分布有环层小体。
(二)胸膜
胸膜为覆盖于胸廓内面及肺表面的浆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的神经属内脏感觉神经,来自肺丛,经肺门沿肺动脉的外膜、支气管周围和小叶间隔进入肺表面;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属躯体感觉神经。因此胸膜炎等疾患刺激神经引起的疼痛可沿肋间神经向胸、腹壁放射,也可沿膈神经向颈部和肩部放射。
(三)腹膜
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的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是体内感觉最敏感,并富有修复能力的组织。可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支配壁腹膜的主要来自第7~12对肋间神经,以及膈神经和腰神经,属于躯体神经;分布于脏腹膜的神经为内脏神经。壁腹膜对温度、化学、机械等刺激非常敏感,而脏腹膜主要对空腔脏器的过度膨胀、痉挛或机械性牵拉刺激敏感。腹膜的壁层对痛刺激非常敏感、定位准确;脏层受到刺激时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够准确的钝痛。
(四)血管
血管随着大神经干供应全身结构。游离神经末梢存在于血管壁,椎静脉系统与许多胸腹腔静脉及盆静脉相交通,胸腹压力升高可能引起椎静脉扩张,导致椎静脉血管壁的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深部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