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脊髓血管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spinal angiography),主要指脊髓动脉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脊髓动脉以提高对比度,并采取相应影像学技术以获得脊髓血管影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颈髓的血供源于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椎动脉的颈部分支、颈升动脉、颈深动脉的颈部分支,来自肋间动脉的节段性脊髓分支(包括adamkiewicz前大动脉)、下腹部和骶动脉分支,则分别供应胸、腰、骶段。脊髓前动脉负责脊髓前2/3的血供,而脊髓后动脉负责脊髓后1/3的血供。来自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构成了围绕脊髓的动脉冠,脊髓前动脉的最大分支为沟联合动脉,它供应了包括灰质前角在内的大部分的脊髓灰质。脊髓血管的先天畸形、受压以及病变,均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仅占脊髓疾病的2%~4%,但常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危害较大。脊髓血管造影术的出现,使得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得到巨大发展。
脊髓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程序和策略。对于需行此项检查的简单病例,可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而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病例,有时需选择全脊髓血管造影。Dichiro在1964年进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获得成功。可供选择的节段包括椎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肋间动脉、腰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骶正中动脉等。造影剂的选择,通常选用离子型造影剂(ionic contrast media,ICM),如泛影葡胺或复方泛影葡胺;近年来非离子型造影剂(noionic contrast media,NICM)的选择日趋增多。早期多采用X线摄片进行观测,时至今日,脊髓血管数字减影检查(spi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SpDSA)已成为诊断脊髓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完整的全脊髓血管造影要求包括从颈髓到骶髓的全部脊髓供血动脉,因技术操作复杂,涉及造影血管较多,故发生风险的概率远大于选择性造影。但临床上不乏同时存在多处脊髓血管病变的病例,此时,如果仅发现一处病变就终止造影,则容易造成漏诊。当病人的病变部位与所支配节段不符时,为了更好地揭示脊髓病变,常需反复行供血动脉造影。
脊髓动脉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脊髓肿瘤、闭塞性血管病变、椎间盘突出和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对外伤后脊髓血管损伤及脊髓内血肿、放射性脊髓病和医源性脊髓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都均有很大的价值。利用DSA检查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脊髓血管畸形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intramedull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e,PMAVF)、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髓周动静脉畸形(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MAVM)等,显影后病变均可较为清晰地显示。
在治疗方面,造影确诊的同时可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选择性脊髓血管插管注入适宜的栓塞材料,以栓塞畸形血管团或其供血动脉,达到治疗的目的。在鉴别诊断方面,经其他检查手段,如CT或(和)腰穿等证实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阴性的病例,应考虑行脊髓血管造影,以排除脊髓动静脉畸形。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除过敏外,主要并发症为脊髓损害,是造影剂直接对脊髓的毒性作用。检查中断管情况亦有发生,早期的文献报道造影断管遗留体内致伤残率及死亡率高达71%。由于早期造影技术不成熟,甚至有学者认为,放射性同位素动脉造影更优,能克服脊髓造影后,大量残存的造影剂滞留在畸形的血管丛中造成的辨认不清。此外,在全脊髓血管造影过程中,介入医生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一般尚未达到造成放射性损伤的水平,而在进行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过程中,受检者的局部辐射剂量水平均达到或超过造成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剂量水平。
脊髓血管造影除一般血管插管造影的合并症外,常见的合并症是肢体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截瘫。这主要是由造影剂的高渗性和化学毒性作用所引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可经导管向造影动脉内注入扩血管药物和少量地西泮注射液,症状严重时,可作脊髓腔穿刺,用林格乳酸液置换脑脊液,每隔5分钟换10ml,总量可至200ml。据Miskin等报道,此法可减轻截瘫症状。这些症状多为一过性的,经过积极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注意事项:①尽可能选用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②注入造影剂前可先注入3~10ml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减少血管对造影剂副反应的敏感性;③颈段动脉造影时,吸入氧气可明显减少恶心呕吐、抽搐等反应;④尽量选用小管径导管,插入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不宜过深,以免使2支或3支共干者,失去近侧分支显影机会,插入过深,也可阻塞血管引起合并症,尤其是中胸段肋间动脉,更应该注意不能插入过深,停留过久;⑤如发现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病变时,造影剂注入量应适当增加,摄片时间也要相应延长。
近年来,NICM类造影剂如优维显(Ultravist)等的出现,因其具有渗透压接近生理值,低毒性及非电荷化,使造影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此外,穿刺技术的成熟化和导管的改进,DSA、MRA技术的出现,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检测设备的升级和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均使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及影像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