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伤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椎动脉造影术(VAG)

椎动脉造影术(vertebral angiography,VAG)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将造影剂直接或间接注入椎动脉,并行X线摄影,以观测椎动脉形态的影像学检测技术。
椎动脉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一般用于临床上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并不十分肯定;或者当椎动脉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准备施行手术治疗时,应当进行椎动脉造影,以明确椎动脉是否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刺的压迫或刺激,造成了椎动脉的扭曲、痉挛、变细、梗阻,或者椎动脉有无畸形及动脉硬化等,另外还可以观察椎动脉的异常改变与颈椎活动的关系。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起自锁骨下动脉,穿行第6至第2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行于延髓腹侧。椎动脉可分为4段:椎前段(V1):由锁骨下动脉分出后走行至C 6横突孔;椎内段(V2):走行于C 6~C 2横突孔内;寰椎段(V3):由寰椎横突孔出来,至枕大孔;颅内段(V4):两侧椎动脉入颅,穿硬脊膜、蛛网膜至汇合成基底动脉前。其中前3段位于颅外,最后1段位于颅内。VAG可较为清晰地显示椎动脉的形态。两侧椎动脉的管径可以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左侧椎动脉管径大于右侧椎动脉管径,但约1/4的正常人右椎动脉管径大于左侧椎动脉管径。
Sugar和Lindgren首先描述了经皮直接穿刺行椎动脉造影的方法,但操作较为困难。而后又出现了肱动脉穿刺插管法、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法、经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法、双向双侧椎动脉斜位造影法等。其中前两者常用于单侧椎动脉造影,现已较少应用;Seldinger法由于安全易行并经过Driscoll等的改进,现已成为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的首选方法。
行VAG后可使椎动脉显影,使受压、畸形等情况较为清晰地显影,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是椎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就是钩椎关节的增生对椎动脉产生压迫。此外,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上颈段走行异常引起的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如颈性眩晕),亦会导致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似的症状。此时,VAG因为能够观测椎动脉狭窄的原因,故对于鉴别两者意义重大。
椎动脉造影大多采用从椎动脉以外的动脉穿刺插管,在电视透视监视下将插管送至椎动脉,然后注入含碘的造影剂,同时进行动态的透视观察或者拍摄X线片。也可以在颈部向各个方向活动时,进行动态的透视观察或者拍摄X线片,以明确椎动脉是否有扭曲、痉挛、变细、梗阻或者椎动脉有无畸形及动脉硬化等,以及椎动脉的异常改变与颈椎骨刺和颈椎活动的关系。
椎动脉造影并发症较多,主要并发症:①穿刺和插管并发症有暂时性动脉痉挛、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导管动脉内折断、动脉内膜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管破裂、脑血管血栓和气栓等;②对比剂并发症有过敏性休克、惊厥、瘫痪、横断性脊髓损伤、癫痫和脑水肿、喉头水肿、喉头或(和)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自主呼吸停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急性肾衰竭、严重精神运动兴奋症状和肺栓塞等。由于造影剂对椎动脉的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引起一过性脑部缺血的症状,包括暂时性运动障碍、视力障碍以及头晕等。椎动脉刺激引起脑部的并发症与造影剂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并发症越常见。因此进行VAG检查,首先要考虑有无等效或更好的替代检查手段,如确实需要检查,则应行过敏试验及做好救治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前,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及磁共振椎动脉显影技术已经代替有创性的椎动脉造影,成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初筛检测可靠的检查方法。核磁设备对于软伤科治疗颈椎病,尤其是颈椎椎管狭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检查上可以取代椎动脉造影。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等技术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椎动脉影像检测手段趋于微创化、无创化、诊治一体化。在为病人减少痛苦、降低检查风险的同时,上述方法的成像清晰度更大大优于传统的VGA,并能在检查时同时进行治疗,故现代临床中传统的椎动脉造影术已逐渐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