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新识与临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于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小便不利等病证。近些年来,临床应用桂枝在治疗肺结核、肝硬化、溃疡病、痨型克山病、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肌炎等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历代名方如桂枝汤、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生姜枳实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茯苓丸、五苓散等皆有桂枝入药。
一、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桂枝、炙甘草各15g,白芍20g,大枣5枚,生姜3片,田七6g(磨服),黄芪30g为主方,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效果较好[江西中医药,1999,30(6):56]。
2.治疗心律失常
桂枝60g,甘草30g,水煎服,日1剂。服用4剂后,心悸减轻。因自汗出,原方加龙骨、牡蛎各30g,再服6剂诸症消失[青海医药杂志,1999,29(3):9]。
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桂枝、川芎、红花、薤白各10g,丹参20g,赤芍、瓜蒌壳各15g,降香6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05例。对照组104例用复方丹参片每日4次,每次3片口服。均2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观察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1.23%。心电图疗效分别为总有效率49.63%、3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云南中医杂志,1994,15(1):10]。
4.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桂枝、甘草各10g,乳香、没药各5g,羌活6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最短1周,最长2个月,平均35天。结果基本治愈1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新中医,1987,9(1):26]。
5.治疗心悸
单味桂枝12g煎水当茶饮,治疗心脾阳气不振之心悸,1剂则解[辽宁中医杂志,1986(8):42]。
6.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桂枝10g配猪苓、泽泻、茯苓、白术等,治疗本病见心悸气短、水肿、小便不利、口渴不能多饮者,效佳[中药临床妙用锦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2]。
7.治疗低血压
桂枝、肉桂各40g,甘草20g,混合煎煮3次,当茶饮服。治疗117例低血压患者,均获良效。另以桂枝20g、炙甘草10g为基本方,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冬也可为治[中国农村医学,1985(5):267;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6):20]。
8.治疗眩晕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白芍各10g为基本方加减治疗58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30日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1%[湖南中医杂志,2003,19(1):40]。
9.治疗梅尼埃病
桂枝10g,茯苓20g,白术、生姜、陈皮各12g,甘草9g,泽泻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法半夏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97.6%[湖南中医杂志,2000,16(1):26]。
10.治疗瘫痪
重用桂枝内服,外用桂枝50~100g水煎2次,日2次温擦病灶区或瘫痪处,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内外同治,以增疗效。其中外伤性下肢瘫痪以桂枝30g伍补肾壮腰之品内服,脑血管疾病瘫痪以桂枝20g、黄芪60g煎水配生水蛭粉6g吞服[中医杂志,1994,35(12):710]。
11.治疗神经性头痛
桂枝30g,生姜12g,白芍、甘草各15g。水煎服,1剂减,2剂愈[吉林中医药,1983(6):26]。
12.预防流行性感冒
桂枝、香薷依法制成复方桂枝气雾剂(每瓶相当于桂枝和香薷各12.5g,每瓶约用150次),每日喉头喷雾2次。观察177例,用药组与2个对照组对比发现,未用药预防的2个对照组发病率分别为24.75%和26.8%,而用本药预防的发病率为10.37%,差异显著。本法对气管炎及扁桃体炎也有作用[江苏医药,1976(1):47]。
13.治疗哮喘
桂枝、白及、炙甘草、麻黄、五味子、苏子、浙贝、法半夏各10g,干姜、细辛各4g。每日1剂,一般用药2~3剂。治疗38例,痊愈26例,好转7例,复发5例[新中医,1992,24(11):41]。
14.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桂枝、杏仁各15g,白芍30g,生姜、大枣、厚朴各12g,炙甘草1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效果显著[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5):17]。
15.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桂枝10g,柴胡、生牡蛎各15g,干姜8g,黄芩6g,天花粉12g,炙甘草6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5):310]。
16.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桂枝、肉桂、干姜、白芍、丹参、大枣、甘草依法制为冲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2包(每包含生药12g),疗程半年。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56例,结果阴转14例,好转8例,无效34例,疗效明显优于用聚肌胞和肝必复治疗的对照组[中医杂志,1988(9):31]。
17.治疗肝硬化
桂枝10g,茯苓30g,赤芍、桃仁、丹皮各15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效果良好[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90]。
18.治疗黄疸
桂枝12g配伍柴胡、金钱草、茵陈,治疗肝胆疾病之黄疸、胆石症,随证治疗取效[中药临床妙用锦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3]。
19.治疗消化性溃疡
桂枝、白术、白及、白芍、陈皮、五加皮、威灵仙、百合、甘草、黄芪、乌贼骨、元胡、草果、蒲公英为基本方,治疗121例,总有效率93.4%[陕西中医,2007,28(9):1136]。
20.治疗腹泻
桂枝10g,黄芪、金樱子、茯苓各20g,吴茱萸6g,锁阳15g,诃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重者每日2剂,6小时服用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42例,总有效率97.6%[医疗保健器具,2007(5):27]。
21.治疗慢性肾炎
炙桂枝、黄芪、青防风、防己、白术、茯苓皮、大腹皮、陈广皮、生姜皮、淡附片等,水煎服。症见头面胸及四肢皆肿,小便短赤,脉沉细等属肺、脾、肾俱虚者。本方能补气行水,健脾渗利,温阳化气[邹云翔医案选.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
22.治疗痨型克山病
桂枝、茯苓、白芍、桃仁、丹皮各3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2次,每次2丸,共服25~98天,治疗10例,症状明显改善[黑龙江中医药,1966(1):34]。
23.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桂枝汤加绞股蓝、制黄精、虎杖、甘草,口服30剂。治疗组35例,与35例鲨肝醇治疗为对照药。30日后复查血象,治疗组治愈25例,占71.43%;好转9例,占25.71%;无效1例,占2.86%。总有效率97.14%,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山东中医杂志,1996,15(5):206]。
24.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桂枝10g,生黄芪20g,当归15g,白芍、丝瓜络、天麻、桑枝各10g,秦艽、木瓜各15g加减治疗本病36例。每日1剂,水煎服。14日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达总有效率91.7%[中医杂志,2007,48(5):428]。
25.治疗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川桂枝10g,生黄芪30~50g,附片5g,茯苓15g,白术10g,炒山药10g,甘草10g,玄参、白芍各20g,当归、柴胡、陈皮、炒山甲各10g,炒白芥子6g。每日1剂,早晚温服,12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8.46%[北京中医,2003,22(6):6]。
26.治疗面瘫
桂枝、黄芪各30g,防风15g,分煎2次,合并药液。日1剂,分3次服,一般服10剂即可治愈(亦可配合针灸等治疗)[中医杂志,1994,35(12):710]。
(二)妇科疾病
1.治疗产后腰痛
桂枝15~30g,黄芪30g,白术15g,治疗妇女产后腰痛、下肢沉重、口淡纳呆、畏风汗出者佳。桂枝用量从9g渐渐加大,最大可用至30~50g[中药临床妙用锦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2]。
2.治疗产后身痛
桂枝黄芪五物汤(桂枝、黄芪、芍药、生姜、大枣)随证加减。水煎服,24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4%[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6):57]。
3.治疗产后身麻肢挛
桂枝30g,白芍60g,生姜、大枣、甘草各15g。水煎服,1剂症减,5剂告愈[吉林中西医药,1983(6):26]。
4.治疗药物流产并发症
桂枝15g,黄芪30g,党参20g,当归、阿胶、桃仁、水蛭、川芎、香附各10g,莪术15g,夏枯草、紫草、天花粉各20g配合药物流产可有效终止12周内妊娠,清宫率低,同时阴道出血量少,持续时间短,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中国保健,2007,15(8):115]。
(三)儿科疾病
1.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桂枝、杏仁、生姜、白芍各9g,炙甘草、炙厚朴各6g,大枣12枚。随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四川中医,1998,16(9):42]。
2.治疗小儿夜惊
桂枝、酸枣仁、钩藤、炙远志、朱茯苓、生赤芍、白芍各6~10g,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各20~30g,黄连、五味子、甘草各3~6g,蝉蜕2~4g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3次口服,总有效率93.8%[浙江中医杂志,2006,41(8):472]。
3.治疗小儿体温过低
桂枝6g,白芍10g,水煎服。治疗因生石膏退小儿高热,剂量过大,冰伏其阳,致热退体温反低,手足冰凉者,取效[中医杂志,1994,35(11):646]。
4.治疗小儿高热
桂枝、赤芍各20g,麻黄5g,石膏300g,甘草5g。先煎石膏3分钟,再入桂枝、赤芍、甘草15分钟后,加入麻黄,煎取药液300ml,以3ml/kg体重保留灌肠,2日内见效者达90%[中医药信息,1985(2):12]。
5.治疗小儿遗尿
桂枝若干为末,食醋调成饼状。临睡前先用温水熨脐10分钟,再将药饼贴于脐部,然后纱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晚1次,疗程短者3~4日即愈,长者需连用半月方能获效。治疗32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中医杂志,1995,36(1):7]。
6.治疗小儿厌食
桂枝3g,炒白芍6g,生姜3片,红枣3枚,甘草3g。服用数剂则知饥思食,疗效较佳[临证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四)五官科疾病
1.治疗虚寒性鼻炎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苍耳子、辛夷。随证加减,获效[中药临床妙用锦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2]。
2.治疗慢性咽炎
桂枝30g,白芍15g,大枣、甘草各6g。水煎服,连服5剂咽部异物感消失[吉林中西医药,1983(6):26]。
(五)外科疾病
1.治疗腹股沟斜疝
桂枝20g,黑色大蜘蛛(去头足,焙干)10g,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密封备用。每次按体重服0.25g/kg,早晚各1次。开水或牛奶、稀粥送服,连服2~4周。本品适用于阴狐疝气患者(即可复性腹股沟斜疝),阴寒偏甚者加重桂枝,阳热偏甚者重用蜘蛛[湖南中医杂志,1986,2(2):22]。
2.治疗寒疝
桂枝适量研末,调酒呈糊状,摊于纱布之上,敷肿物处固定,约时许肿物回缩,腹痛消失[中医杂志,1995,36(1):7]。
3.治疗局限性硬皮病
桂枝、葛根各20g,麻黄、生姜各10g,白芍、大枣各15g,可随证调整剂量,以服药后皮肤微汗为度。每次1剂,水煎2次服,煎第3次将汁熏洗患处,10天为1个疗程。治疗5例,结果:2例服4个疗程后基本恢复正常,2例有效(皮肤肌肉变软),1例无效[中医杂病集成.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0]。
4.治疗神经性皮炎
桂枝、金银花各30g,枳壳15g,加水约1500ml,煎沸约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每日1次,一般用药15~20天。治疗18例,痊愈13例,显效2例,无效3例[中医杂志,1995,36(1):7]。
5.治疗皮肤瘙痒症
桂枝6g,麻黄3g,赤芍9g,杏仁6g,生甘草4g,大枣6g。水煎服,治之可愈[中医皮肤病学简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209]。
6.治疗颈椎病
桂枝12g,白芍15g,甘草、生姜各10g,大枣15g,葛根20g为基础方,按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配伍加减,并配合牵引取效[福建中医药,2001,32(1):13]。
7.治疗脚癣
桂枝、防风各30g,枳壳10g,加水约2000ml,煎沸约10分钟,熏洗患处。日1次,一般用药7~10日,水疱型和糜烂型不用此法。治疗46例,痊愈42例,无效4例[中医杂志,1995,36(1):7]。
8.治疗胼胝
桂枝30g,枳壳20g,白醋100ml,加水约200ml煎沸5分钟,以药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用药5~7天见效[中医杂志,1995,36(1):7]。
9.治疗冻疮
桂枝60g加水1000ml,武火煎10分钟后待温浸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14例,效果良好,一般1~6次即愈[新中医,1980(增三):16]。
二、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名医别录》:“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医学启源》:“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治〕伤风头痛一也,开腠理二也,解表三也,去皮肤〔风湿〕四也。”
《证类本草》:“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本草纲目》:“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本草征要》:“助阳散寒,温经通脉。达营卫,和表里。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理心腹之痛。搜关节之痹。”
《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本草约言》“达身表,散风邪而解肌,还须桂枝。入血脉有通利之妙,佐百药有宣导之奇。”
《本草新编》:“能治上焦头目,兼行于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入足太阳之腑,乃治伤寒之要药。”
《本草从新》:“桂枝用作引经,胁风属肝,桂枝能平肝。”
《得配本草》:“通血脉,达营卫,去风寒,发邪汗,为内热外寒之圣剂,治肩臂诸药之导引。”
《本经疏证》:“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长沙药解》:“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医学衷中参西录》:“力善宣通,能升大气,降逆气,散邪气。”“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
三、化学成分
桂枝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含量0.43%~1.35%。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挥发油中的62.29%~75.75%。除挥发油外,桂枝尚含有香豆素、谷甾醇、原儿茶酸、硫酸钾和一种长链脂肪酸。灰分中主含钾,其次有镁、钠、锰、钙、磷、铁等[中草药,1988,19(3):108;中药通报,1954,9(3):31]。
四、药理作用
桂枝具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解表、发散(汗)、镇痛、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且毒副作用低。同时具有改善外周循环,健胃,平喘,抗菌、升白细胞,利胆,抗突变,诱导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和抗侵袭等药理作用。
【按语】桂枝味辛、甘,性温,香气特浓,有温阳、助阳、通阳之功。《本经疏证》概括桂枝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编者认为,其功用的核心为通阳。桂枝具有良好的温通阳气、振奋气化作用。不仅能鼓动心阳、振奋脾阳,而且能激发肾阳,温通全身阳气,畅达周身气血,在诸风药中以通阳畅气、助阳化气为突出特点,发散居次要地位(故张元素《医学启源》将桂枝归于“热浮长”一类)。其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化气行水、化瘀、止痛、调畅肝气等作用,均可认为是以通阳这一核心功效为基础,经配伍而展开的效用。
桂枝通达上下左右,鼓动全身之阳,阳气一充,血脉得通,经络畅行,有利于肺之通调水道、脾之运化水湿、肾之气化、膀胱之开阖,从而使尿量增加或汗出增多,达到“开鬼门,洁净府”之目的,可使肿退胀消,对于慢性肾炎、慢性心力衰竭等病变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据《名医别录》记载,桂枝有“宣导百药”之功。编者体会,本品与诸药配合,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滋补剂中用之,能鼓舞阳气升发,振奋气血运行,又助阴津化生,以收增效助补之功。
此外,桂枝具有横通肢节的特点,重用桂枝内服,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病灶吸收或缩小;外敷能增强肌肉被动刺激,可促进瘫痪患者早日恢复。
桂枝虽属辛温,但性情平和,功用多端,可外可内,能散能补,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治气治血,两皆相宜。不论外感内伤、有汗无汗、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均可广泛应用。临证之时应重视配伍及用量,是治病取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