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静脉输液程序化管理
1.静脉输液治疗程序化管理方案?
(1)静脉治疗方案的评估: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液性质(pH、渗透压、刺激性)。
(2)患者情况的评估: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活动状况、心理状态、配合程度、文化教育程度。
(3)穿刺部位的评估:皮肤状况、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能见度、静脉弹性、静脉瓣、静脉直径和长度、穿刺难易度。
(4)穿刺工具的选择:合理选择穿刺工具类型、穿刺导管材料、穿刺导管型号。
(5)穿刺部位的准备:无菌意识、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特性、局部麻醉的应用。
(6)执行穿刺者:普通医护人员、专业静疗护士、IV Team。
(7)穿刺过程管理:无菌技术、止血带的应用、持针方法、绷皮方法、穿刺角度、穿刺力度、送导管的方法。
(8)输液通路的正确使用、维护及管理;敷料的应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冲管和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记录与数据收集、感染控制、监测评估。
2.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是什么?
2013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于2014年5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输液治疗国家标准,以规范我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活动,保障输液治疗的质量和安全。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应按照此标准执行。
美国输液治疗护士协会(INS)是全球输液治疗领域的权威组织,它负责制定及完善输液标准、推广标准的施行、提供专业教育、倡导输液新技术并研究护理效果,从而促进输液护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有所不同,中国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相关标准或规范,但是,INS标准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控制环节应包括哪些方面?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控制环节首先应建立健全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制度。管理控制环节还应包括药品管理、器材管理、配药环境管理、输液治疗技术管理、不良事件监测、感染控制、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
4.对输液治疗过程的管理应注意什么?
静脉输液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它是护理程序化应用的过程,要将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静脉输液治疗程序化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5.输液治疗管理组织有哪些组成和职能?
见图2-1
6.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静脉输液治疗模式?
医院输液治疗应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建立专业、规范、合理的临床路径。较为理想的输液治疗运作模式为:由医生、药师、护士和患者共同完成。
7.输液泵或注射泵的安全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1)熟练掌握输液泵、注射泵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2)科室设有专人管理输液泵、注射泵等设备,稳妥放于干燥环境中,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登记,以确保仪器运行良好。
1)在患者使用输液泵、注射泵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输液泵、注射泵的参数。
2)注意观察输液泵、注射泵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设置参数和实际运行参数相符。
3)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交代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输液泵、注射泵故障→立即停止使用→查找故障原因→病情观察,手动调节输液速度→根据需要使用备用输液泵、注射泵→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取得理解→通知仪器管理人员,挂“仪器故障”牌→报告设备科维修→记录。
8.静脉穿刺的风险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疗程、皮肤状况、血管条件等因素,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包括穿刺前的准备、患者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风险等,使患者理解并具有配合完成操作的能力。对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应告知置管的目的、穿刺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将风险降至最低。
9.如何加强对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
(1)加强静脉配药环境管理,尽量减少静脉输液带来的微粒污染。
(2)加强静脉穿刺中对血管的保护。
(3)加强对输液耗材的材质管理。
(4)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
(5)加强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的管理。
(6)预防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7)减少不合理的静脉输液造成的经济浪费。
(8)加强查对制度管理,杜绝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0.静脉输液执行者职业安全防护的安全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1)静脉输液执行者应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2)执行者应了解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如患者带的病毒、细菌等具有传染性的感染因素等;针刺伤因素如针刺伤等;医护人员自身相关因素如自身防范意识不够等。
(3)注意静脉输液中针刺伤容易发生的环节:操作前包括掰药瓶时、拔下输液针帽时、抽吸药液时等;操作中包括穿刺时、经静脉加药时、静脉封管时和传递锐器中受伤等;操作后包括处理输液器时等。
(4)执行者应该严格操作规程(包括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如戴手套、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为执行者提供随手可得的锐器物收集器皿)、使用安全用具。
(5)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处理伤口、及时监测受伤后的感染源抗体等情况。
11.常用静脉导管留置期间的管理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1)评估:每次输液前及输液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拔除导管。
(2)静脉输液中各类导管留置的时间
1)外周静脉——短导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对于儿童,可在有临床指征时更换。
2)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4)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尚不明确,但应经常对穿刺部位和导管功能进行监测评估。
(3)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时间
普通肝素帽和无针正压接头: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正压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正压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肝素帽或无针正压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
(4)定期维护管理
1)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2)保持穿刺点无菌,严格消毒覆盖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发生松动、污染、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3)固定牢固,但不宜过紧,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4)PICC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PORT在治疗间歇期至少应每4周维护一次。
(5)预防导管留置期间的感染等并发症。
12.病区备用药品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1)专人管理:为方便临床科室治疗和抢救而设立的病房小药柜放置备用药品,应由护士长或指定一名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品德高尚,业务熟练的高年资护士保管,负责领药和保管药品,工作调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2)小药柜药品的配备:以常用和抢救药为主,其品种数量,不宜过多,设立小药柜的病房可会同药剂科协定药品的品种数量,按照病房医生处方及时到病区药房领取,及时补充。
(3)小药柜一般不配备贵重药、自费药及麻醉药品,如确需备少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时,必须经院长批准,并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管理和使用,用后必须登记以备查。
(4)小药柜的药品,应根据药品种类和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等)分别放置,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应停止使用,报药剂科处理,小药柜的药品要做到账物相符。
(5)“毒”、“麻”、“精”、“放”药品按有关规定设基数,设专用柜,专人负责,定位存放,双锁管理,妥善保管;建立登记本,各班认真交接签名,使用后将空安瓿保存好。按医嘱使用后,由医生开专用处方到药房领取。并应经常检查“毒”、“麻”、“精”、“放”药品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6)抢救药品全院统一编号排列,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取用。抢救车上的抢救药品必须在专用抽屉存放,并保持一定基数。定期检查,使用后及时补充。
(7)患者个人的贵重药品,应写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
(8)对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细胞毒性药物等药品应按高危药品管理存放,基数适宜,标示清晰醒目并设有专人管理。
(9)按药物贮存要求保管药品,需冷藏的药品从药房领回后及时放入冰箱中;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应避光保存。病室输液载体溶液储存2~3天的量,药房根据医嘱计价给予补充。
(10)药剂科对病区备用药品,每季度检查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质现象,“毒”、“麻”、“精”、“放”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13.执行静脉输液医嘱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1)凡是静脉输液的患者,均应有医生下达的静脉输液医嘱,并记入医嘱记录单。医嘱要求清晰、准确,护士处理与核对医嘱必须准确、认真,不得涂改。
(2)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必须对医嘱进行认真查对,临时医嘱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然后打印出医嘱单及各项治疗单。
(3)非急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如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事后应请医生及时补充下达的医嘱。
(4)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5)护士应及时、准确、清楚地做好输液相关内容的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