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篇 撰者学术大略
宗千古名师钱仲阳——论钱仲阳“尊古、创新”的学术思想及影响
钱仲阳(约1032—1113),名乙,北宋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是“新学肇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据《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后序》考乙为医专小儿60余载。所著书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惜均佚。现存之著,仅有其门人,大梁阎季忠整理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千百年来,该书不仅成为后世研究钱乙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重要蓝本,而且也是儿科医学继往开来,发明创造的根本文献。正如清代纪昀等人于评价钱乙学术时所说:“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
钱乙攻读医学非同一般,如阎季忠在《小儿药证直诀》的原序中指出:“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太医丞钱乙……其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于时。”钱乙不但精通《内经》《难经》《伤寒论》,而且还对《脉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颅囟经》等有关小儿方面的论述研究颇深。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医疗才能,创造性地立一家之言,使治疗小儿的技术水平有所突破。因此,刘跂于《钱仲阳传》中说:“乙以《颅囟方》著山东。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足见钱乙的医疗技术,若非高超,岂敢妄为焉。刘跂又说:“乙非独其医可称也,其笃行似儒,其奇似侠。”是讲钱乙不仅医疗技术精湛,而且医德也十分高尚。如传云:“戚里贵室”与“士庶之家”,均能一视同仁,热心服务。“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近自邻井,远或百数十里,皆授之药,致谢而去。”据此可见钱乙医德之高尚及医风之至善。
钱乙对小儿科的医学理论造诣很深,经验也极为丰富,其所治疾病范围较广,选方用药亦十分灵活,特别突出的是善于继承古法与创研新方相结合。正如《钱仲阳传》所誉曰:“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此亦说明钱乙的继承古典,敢于创新的学术思想。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收录钱乙所用的120首方剂来看,其中既有古方,又有新剂。如古方中的麻黄汤,即来源于《伤寒论》;治小儿肺热的甘桔汤,即出自《金匮要略》。但多数方剂为钱乙首创,在其全部方剂中,若从药味组成看:一味药者,共8方,如泻心汤(黄连);2~6味药者,82方;超11味药者,5方。若按寒热虚实分法,可归为:清方77首;温方7首;补方23首;泻方13首。在120首方剂中,涉及药物160余种,其用药最多的是甘草,达28方次;其次是麝香为23方次;黄连、朱砂各为19方次;其他超过10方次的尚有青黛、牛黄、冰片、雄黄、南星、轻粉、巴豆等,还有大黄、寒水石、天竺黄、犀角、黄柏等清热之剂。从钱氏组方用药的性味规律分析,亦同清代纪昀等评其学术观点谓:“乙以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可见钱乙的学术指导思想,主要以清为主。他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所患热病为易而多,因此,其所用之方药多数偏清。古谓:清者治热,药性多属寒凉。所以,后世医家皆尊钱乙为儿科清热派的开山。例如钱氏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所用的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的导赤散(生地黄、甘草、木通);治小儿脾热弄舌的泻黄散(藿香叶、山栀子仁、石膏、甘草、防风);及治小儿心气实的泻心汤等。钱乙治小儿病善用清热剂不仅反映了古代小儿患病多热的实际,而且对后世儿科广泛运用清热、解毒、消炎法治疗小儿疾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药理学研究亦提示,清热类药物大多具有抗感染的效果。此外,钱乙还创制了地黄圆(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及抱龙圆、白术散等诸种切合实际的著名方剂,沿用至今,不减其誉。钱乙在方剂学的建树体现了尊古创新的科学思想,对后世许多医家的成长有极大的启示,如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薛己、赵养葵等无一不受钱乙之影响。其中李东垣用泻青圆(当归、龙脑、川芎、栀子、大黄、羌活、防风),治肝热搐搦。据王海藏的斑疹改误所云:李东垣治疗斑疹后的风热毒证和翳膜气晕遮睛,以钱氏泻青圆治之而效。又如《丹溪心法》中的大补阴丸(炒黄柏、酒炒知母、酒蒸熟地黄、酥炙龟甲、猪骨髓)及《兰室秘藏》一书所用的益阴肾气丸(泽泻、茯苓、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当归、五味子、山药、柴胡、熟地黄)等,均与地黄圆的思路有关。这种方剂的继承与发展对养阴派的形成亦有重大影响。另外,后世医家还在钱乙方剂的基础上化裁而出不少新方,如《医学发明》将钱氏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主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之实证,进而拟出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陈皮、青皮、五味子、人参、茯苓、粳米),用于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之咳嗽、呕吐、喘促等实证和虚证并存的病证,均可应用。又如《证因脉治》中的家秘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石膏、黄芩、黄连)和家秘泻黄散(黄连、枳壳、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其功效都有了新的提高。又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用钱氏七味白术散(白术、人参、茯苓、藿香、木香、甘草、葛根),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进而用于新久之泻。而且痢疾病,伴有大渴、津液丢失等脱水症象均可选用白术散。陈复正指出:“白术散为渴泻之圣药。”可见又拓宽了白术散的治疗范围,发挥了古方的新作用。
宗钱乙之法,创时代新方,是古今儿科医家在发展儿科事业上的必经之路,多年来,我们宗钱乙之法,发挥古方疗今病的积极作用,并在医疗实践中,研制了60余种方剂,大多按钱氏少而精的组方原则进行设计的,每个方剂多由3~7味药组成,临床效果较好。如由泻青圆化裁而成的退热散(大黄、栀子、淡豆豉、甘草)对身热烦躁、里热便秘的患儿疗效显著;后来又对钱乙治热疗惊之剂,如凉惊圆、大青膏、牛黄圆、抱龙圆、三黄圆等化裁而成小儿清热散(黄芩、栀子、郁金、连翘、黄连、全蝎、朱砂、牛黄等)及进而演变成小儿清热灵(牛黄、麝香、黄芩、柴胡、寒水石、菊花、重楼等),其功能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镇惊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明,该剂毒性极低,服用安全,解热、消炎、镇静、止咳作用显著。对感冒发热的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由六所医院,观察并验证了500份病例,有效率达89.8%,疗程不过两日。其疗效显然较往昔又有所提高。继小儿清热灵之后,又研制的小儿消咳片、小儿进食片、小儿白贝止咳灵、小儿肺热平、小儿治哮灵、小儿止泻灵、小儿热必清、小儿哮咳喘、小儿消咳灵、小儿抗毒灵、小儿抗炎灵、婴儿壮等20余种新制剂,其中小儿止泻灵就是在钱氏白术散之中的主药,白术、人参、茯苓的基础上,加神曲、罂粟壳等药而研制的止泻灵胶囊剂。临床经三家医院观察450例,各型腹泻,均获奇效,有效率达95.33%。药理实验亦证实本剂之止泻作用显著。诸如此类之新制剂,无一不在钱仲阳的“尊古、创新”学术思想影响下进行继承和发扬而且经历40来年的医疗、教学、研究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总之,钱乙在创建儿科大业方面,从理论上对小儿的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均有精辟的论述传世,其中在方剂上的建树,深得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旨,而其尊古之法又创新方的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儿科学的内容,推动了儿科学的发展。钱乙治学严谨,临证制方,有理有法,效力确切,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如今中医学和其他科学事业一样,已进入现代人发展时代,我们这一代中医儿科工作者,肩负着继承祖国儿科医学遗产和发扬儿科学术思想的重担,由此可见,钱乙的“尊古、创新”的学术思想,在今日必然亦发挥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王烈学术经历简介
王烈教授,1930年生,辽宁省盖州市人。年轻时,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小儿科专业。1958年进入长春中医学院西医中医班学习。1961年毕业后,于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医疗和研究工作。
从此,王烈由一个西医儿科医师走向了中医儿科的新岗位。工作伊始,王烈根据个人学习中医学的经验,为适应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事业的需要,总结了一信、二学、三研究的自勉原则。他认为中医治病疗效无疑,故而坚信,这是成功之基。中医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而且流派也多,不用力气学习,是难成功的。我们这一代,肩负着研究、发展的重任,学了不用,用了不进,等于失职。他深知,人民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要想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所以,他不仅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而且倡导医贵有衡、勤学不辍,深受学生欢迎。1963年,他带领学生到吉林市进行教学实习,在实践中他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建立病房开设门诊收治患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良好的医风和熟练的医疗技术治疗患儿,尤其抢救急重患儿收到成效,因而受到社会好评。在任教的最初年代,他学习有方、工作得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此时,他不仅读完了学院馆藏清代以前的儿科古医籍及有关儿科方面的原著,同时还重视医疗实践,他医治患儿,善于分析、总结,特别是他能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观察、积累;一种疾病、一种疾病地分析、综合;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归纳、概括。他特别能用从古代文献中涉猎来的理论知识和老中医的实践经验,结合个人的教学、医疗实际,进行总结、提高。这个时期,他撰写了《中医儿科学补充教材》《中医儿科证治实践》《儿科临证手册》《中医儿科学纲要》《中药易知》,以及《古代儿科文献辑要》《变蒸学说与生长发育》《论钱乙学术成就》等论文、专论40余篇。他精力充沛、事业心强,特别是专业思想明确,精神可佳。《长春日报》曾以“为了快出人材多出成果的不知疲倦的人”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他强调学以致用,善于思考,长于总结。他倡导“智慧和经验必须落实在笔头上”。他的良好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数以千计的学生。由于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因而,学生评价他 “学习前贤不倦,启迪后者不厌”,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1966年,他秉承“心底无私,志向不移”理念,集中精力从事医疗实践,用丰富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他结合实际将古人经验和现代儿科成就,进行综合、筛选,研制了小儿消咳散、止喘散、治哮丸、治痢散、壮骨散、安神散、降热散等60余种丸散剂,广泛用于临床。有一名发热很重的患儿,住院治疗5天,花了20来元钱未愈,经用一角钱的退热散就退热了。体现了少花钱治好病的原则,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进一步探索中草药治病的新途径,他带领科内人员到群众中去,收集验方,采制中草药。2年期间,他用业余时间,上山区采药80余次,几乎将休息日全部奉献。他不仅认识药物达300余种,而且还将白屈菜等药列为研究的重点。白屈菜是草药,最早载于明代的《救荒本草》,为荒年充饥之品。《本草纲目》等书尚未见记述,民间传为治泻止痛。他首先将其引用于儿科临床。1969年,一名腹泻日久伴有咳嗽的患儿,多次服用中西药物不见好转。他将采来的白屈菜在自身试验的基础上,给患儿服用,服药仅1日,腹泻未痊,咳嗽先愈。他将这一所见记在研究手册上。1970年,长春地区小儿百日咳流行,一般治法不佳。他回顾了治愈咳嗽的一例经验,立题用白屈菜对百日咳进行治疗观察。经过一系列工作,克服许多困难,确定白屈菜的服用剂量、治疗范围以及安全使用界限等。1970年6月,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制成了适宜小儿服用的糖浆剂,系统观察500例百日咳患儿,有效率达94.2%,平均疗程为8天。疗程居国内单味药治疗百日咳的领先位置。白屈菜的应用研究,工作量较大,全科人员通力协作,终于取得成效。1978年,获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此后,他结合患儿治疗需要,还相继研制了小儿委陵菜糖浆治疗泻证,香茶菜糖浆治疗厌食,白毛蒿糖浆治疗肾炎,以及白屈菜注射液等10余种新剂,临床应用均有显著疗效。研究中草药,尤其是炮制中草药,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他和科内人员一道,十年如一日,坚持自采自制,所治患儿数以万计。一位被治愈的患儿家长任彦芳同志,这位著名的诗人,专门写了一首《白屈菜之歌》献给王烈和人民。此诗写于1978年,吉林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议,并刊载于《吉林教育》。小儿哮喘是一种顽固性疾病,他用中草药治疗,愈儿甚从。著名影星任伟民同志的孩子获愈,还送给他一个“小儿王”的绰号,以赞誉他的医德和医术。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同志,还用“大医精诚”的条幅,激励他攻克疑难病证的科学精神。他虽在医疗行业取得一些成就,但他认为,“书海无涯、术无尽头”,故在诊余时间,坚持总结、写作,将医疗经验写进教材,讲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逆境的时日,他不顾学生管先生的潮流,仍以教师之责为重,他认为教师不对学生负责不是好的教师。他坚持为学生讲课、辅导。有一次只有一名学生听课,他也认真地讲授。有一个年级的儿科学课程改为20个学时,他心里想20个学时比过去大为减少,怎能掌握治小儿病的理论。他说:“我误了学生,学生必误了患儿。”他利用指导学生实习之机,为学生补课。他认真备课,热心为学生服务。结合教学他还开展了对疑难病的研究工作。
大脑发育不全是小儿科难治的一种疾病,他见天真的孩子患有残疾,医者责任促使他研究治疗,他用中药、耳针、人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收到明显效果。一位从辽宁省鞍山市来诊的汪姓小朋友,年4岁,患大脑发育不全、下肢拘紧不能开步,经用综合方法治疗1个月,孩子就能开步行走。他总结的论文《中医治疗大脑发育不全70例报告》《大脑发育不全证治探讨》等有关资料发表后,在国内甚有影响。小儿尿崩症也是一种比较难治之症,一名14岁的女孩,患尿崩症2个月,一天要饮水3.5公斤,久治不愈。他分析病情,用中医理论指导,该病虽见于下,其源于上,治上用活血,治下宜养阴的新法,服药1个月便获痊愈。另有原姓女孩,6岁,患弥漫性硬皮症3个月,皮硬延至口颊,咀嚼受阻。他急患儿所急,研究用多种方法,如自拟的当归甘草汤配合耳针、局部按摩等治疗2个月获愈。他结合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进行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参与《吉林中草药》《中医儿科学》以及《中医儿科学讲义》等编写工作。撰写《百日咳近编》《小儿肺炎证治别论》《小儿热论》《病证应方》《中药自得》《难症药选》《临证药伍》《热咳喘泻,证治新论》《小儿血证论》《小儿惊风搐搦分论》等30余篇专论,40余万字。所论诸文均可反映他继承与发扬中医学的特色。
1976年,我国进入新的时期,他也焕发科学青春,勇于挑起教学、医疗、研究的重担,重新担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儿科主任。多次参加全国中医高等院校儿科学的教材编写工作,他倡导教材要突出中医特色,反映时代特点,以及体现专科的特长。为了提高儿科学的教学水平,他在“振兴儿科十倡议”一文中首先建议举办全国儿科师资班,发展儿科学术,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入手。他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相结合,他运用的四段教学法,将讲授、阅读、讨论、总结结合为一体,不仅教师需要高水平,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有利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使启发式教学有了新进展。
1978年,他首批晋为副教授,深知责任重大,积极组织青年医教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对3年所治病例的观察,对小儿常见病进行分析。他提出热、咳、喘、泻为儿科新的四大证,通过论证说明此四证为当代小儿多发疾病,用以替代旧时的麻、痘、惊、疳四证。由此,他将此常见急需解决的四证列为研究重点以造福儿童。鉴于他在中医儿科学事业所做的努力,1979年,代表吉林省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规划会议,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深受鼓舞。与会期间他与儿科同道,福建叶孝礼、山东张奇文等一起倡议振兴中医儿科,开展学术活动,并得到卫生部领导的支持。为振兴中医儿科,他还与药厂部门合作进行新药研究。1982年,他首先与吉林省长岭县制药厂,以及后来的东丰县制药厂、通化白山制药四厂、安图制药厂、和龙制药厂等联合协作,并出任顾问。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研究并完成7种新药,均经省级鉴定并获准投产。其中小儿进食片治疗厌食证,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吉林发明奖;小儿清热灵治小儿感冒、小儿治哮灵治小儿哮喘、小儿止咳灵治小儿咳嗽等均获省级科技成果,所撰论文在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并被评为一等论文和优秀论文。他在研究工作中注意培养青年一代。经常告诫学生,热爱自己从事的专业,主张“从其业必深悟其理,读古人之书,要撮其精义,并要洞究今人之病,不可亦步亦趋,拘泥固执”。他现年虽达花甲,但其科研学术精神不减。有位学生于院刊撰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诲人不倦的王烈教授》,以及《长春日报》记者以《壮心不已,造福后代》为题来赞扬他为振兴科学的实干精神。
1985年他晋为教授,主任医师,并成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由于他具有现代儿科医学的基础,而又努力继承和研究祖国儿科医学,在长期的教学、医疗、研究工作中,坚持辨证求源,西为中用,不断创新的治学原则,因而他各项工作均有自己的特色,他以高尚医德和精湛的技术,服务于人民,深受群众欢迎,应诊者踵趾相接,所治患儿甚众,愈者亦多。《长春日报》在名医录“小儿王王烈”的题中说:“一些患儿家长,为找王烈老医生诊病,把门诊壁墙都挤倒了。”的确是这样,王老所以深受病家的景仰和信赖,主要是与他的医德和医术水平分不开的。《城市时报》1987年发表的《令人敬佩的王烈教授》,介绍他治好病不收礼,只讲贡献,不讲索取的事例。
1990年,王老虽年届离退,但被政府确定为终身教授,先后两次为我国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又获得吉林省英才奖章。多年来他培养了17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名深造博士研究生,有6名高徒继承他的学术。
如今,王老年近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医疗、研究工作岗位。他除指导高徒研修而外,还坚持出诊,患者满多,遍及省内外。诊教之余,伏案写作,先后协编和自编《中医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参考》《婴童医论》《婴童肺论》《婴童医案》等10余部著作。他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小儿肺及哮喘方面论文占70余篇。完成《白屈菜治疗百日咳》《肺热平治疗肺热咳嗽》《治哮灵治疗哮喘》《白贝止咳灵治疗小儿咳嗽》等8项科研项目。此外,他还研制了《小儿抗毒灵》《小儿哮咳喘》《小儿消咳灵》《小儿热必清》《止咳膏》《退热膏》《治哮膏》等10余种院内新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发挥极大作用。他工作成绩显著,曾被选为省市先进工作者、省市科技积极分子、省市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白求恩式的医生等。他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兼儿科主任30余年,多次被评为优秀主任,为儿科的建立,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时光迨至2000年,年届七十的王老,躬逢盛世,在《婴童病案》问世不久,笔耕之余又谱新篇。讫至2016年,在15年的时间里,先后又有《婴童哮论》(2001)、《婴童哮喘防治诠论》(2002)、《婴童金方》(2002)、《婴童医鉴》(2003)、《婴童翼集》(2004)、《婴幼儿用药与配餐》(2009)、《婴童卮话》(2016)、《婴童侧戢》(2016)等书出版。
在2009年的9月,王老春秋八秩,第26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与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和学术部主任孙永章教授、副主任刘平教授,继续教育部主任王奕教授,分别代表总会向王烈教授颁发“大医精诚”及“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突出贡献”奖牌。会后不久,王烈教授又荣任世界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及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名誉会长等职。
2016年,已经耄耋之年的王烈教授,宝刀不老尚单骑(骑自行单车在市区活动),业余伏案继续疾书为婴童系列作品而调兵遣将。与此同时的日间,还要常规出诊为来自九州之地的患儿治疗服务。王烈所治疾病,疑难病居多,其中与哮喘相关的过敏领域的病证增多。医者悉知,过敏性疾病防治异难,王烈老研究治敏剂临床应用,取得进展。从获效的病例中总结了中医对过敏症的认识并提卫阳抗奋的新理论。
2017年,王烈教授被评选为第三届国医大师。
王烈教授毕生以岐黄为术,隐居杏林,刻苦铭心,所获心得颇丰。从1990年,王烈老进入国家500名名老中医行列,26年来指导培养了五批10名高徒如李宏伟、安笑然(1990),原晓风、李立新(1997),冯晓纯、孙丽平(2003),李静、庄玲伶(2008),李香玉、王永吉(2012)。近时王老畅谈,10名高徒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展宏图,各显奇能,杏林芬芳,耳闻目睹,近时诸多传媒报刊述谓,如“吉林名医”“长春名医”“小王烈”“望诊一绝”“李小孩”“泰斗弟子”等赞扬弟子之声,此起彼伏,真是捷言频传。大矣哉!为师者,心愿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