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医话:李灿东临证医话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气喘案二

李某,男,68岁。2014年6月7日初诊。

主诉:反复气喘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始,反复气喘,胸闷胸痛,住院治疗,症状反复。辰下症见:反复气喘,动则益甚,遇寒加剧,胸闷胸痛,伴有心悸,神疲乏力,容易出汗,易感风寒,脚部麻木,口干口苦,纳寐尚可,二便尚调,舌淡红紫,边有齿印,舌苔黄厚,脉弦稍数。

既往史: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处方: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

img

柴胡10g 生白芍10g 竹茹15g 枳壳10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0g 蜜麻黄10g

生晒参5g 甘草3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2014年7月13日,药后症减,气喘改善,疲乏减轻,余症如前。舌淡红紫,边有齿印,苔根厚、微黄,脉弦稍数。

处方: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

柴胡10g 白芍10g 竹茹15g 枳壳10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0g 黄芪15g

丹参15g 甘草3g 绞股蓝15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体会:病家反复气喘,属于中医“喘病”范畴。喘病之治,当辨病位、虚实、寒热。病家反复气喘,胸闷胸痛,病位在肺,如《灵枢·五阅五使》所言:“肺病者,喘息鼻张。”说明肺为主病之脏。《丹溪心法·喘》曰:“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喘亦与肝、心、脾、肾有关。病家气喘胸闷,乃痰饮阻滞,气机不畅所致,肺失宣降则见气喘,痰饮凌心故见心悸,不通则胸闷胸痛。喘促动甚、神疲乏力、容易出汗、易感风寒,乃肺脾气虚,卫阳不固。脾虚失健运,肺虚失通调,水湿停聚,加重痰凝,痰为阴邪,遇寒则痰凝更甚,气喘加剧。口干口苦、舌苔黄厚、脉象稍数,可见已有化热之势。综合辨证,病家以气滞痰阻为标,肺脾气虚为本。

综合辨证,病家以气滞痰阻为标,肺脾气虚为本,故当行气化痰治其标、健脾益气治其本,以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竹茹,清已化热之痰。然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赵良仁曰:“痰饮由水停也,得温则行,得寒则聚。”竹茹性微寒,单用竹茹恐有冰伏之虞。《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予陈皮、半夏温化痰饮。生晒参,健脾益肺以治其本。茯苓,甘淡平,合生晒参健脾利水渗湿,以治生痰之源。治痰当治气,气顺则痰消。全方寒热并用,以温为主;痰气并治,兼疗主症;邪正兼顾,袪邪为主,共奏行气化痰、健脾益气之功。

复诊之时,患者气喘改善,虽疲乏减轻,然患者终究为正虚之体,虑其麻黄性发散,易耗正气,当中病即止,遂去之。患者气虚改善,因生晒参价格昂贵,恐其负担不起,故易黄芪。患者脚部麻木、舌淡红紫、边有齿印,结合神疲乏力等症状,可断为气虚血瘀,故加丹参,与黄芪相伍,益气活血。绞股蓝可助黄芪益气健脾,兼助竹茹、陈皮、半夏化痰热,一举两得。

启发

1.《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为水津所聚,其性属阴,遇寒则聚,得温则化,故痰饮虽有化热之势,亦不宜单用寒凉,当配伍温药以和之。

2.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肺主宣降,故治肺常宣降并举;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升降相因,故降肺常兼升肝木。

3.《伤寒论》主张胸满者去芍药,彼为胸阳不振,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故去之;此处胸满为气滞痰阻之故,方中行气化痰药较多,其性辛燥,少佐白芍可防耗气伤阴,用之无妨,反而有益。

(蔡锦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