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根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本质要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事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根本原则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价值立场、科学逻辑,也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总准则。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绝大多数服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上发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微观世界,发现和诊断影响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学校可以把握和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性问题。这个道理有经验的教育家和研究者早已强调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高教研究,2016-02-20.。潘懋元先生在纪念自己从教80周年的会议上感慨:我从研究高校的教与学开始,但遗憾的是后来在这一领域做得太少。香港大学教授、前副校长程介明也认为,目前在中国的高教研究中,宏观的研究很多,微观深入的研究太少,而后者是教育学者真正的专业研究领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则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强调教学工作是高校永远的中心、永恒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绝大多数人服务,就在于持之以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补足教与学研究的短板,始终强调教学工作是高校永远的中心、永恒的主题。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立场。其一,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称自己的价值立场,把“人民”两个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曾在其《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批判普鲁士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为劳动人民辩护。《共产党宣言》也公开表明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至上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其二,马克思主义的这些优良品质在我们党的传统上得到充分的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今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三,只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四,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抗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拼搏是人类社会历史命运之争。为了使意识形态工作做起来有些把握,用跨学科方法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我们一定会证明,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科学逻辑。其一,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是将哲学和科学结合起来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一次勇敢尝试。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科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科学技术创新进步的不竭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丰富发展我们的新理论、新方法,用人民群众的智慧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良方。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是将哲学和科学结合起来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是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一次勇敢尝试。其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需要将数年教学实践与“象牙塔”中的面壁沉思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类思想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代表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哲学社会科学史上的每一次理论飞跃,都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开辟的。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提出后至今,我们做了11年22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积累了22轮大学生理论学习叙事材料,写了22轮学生理论学习叙事评语,进行了7年14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了3次100多人的“理想”磁共振测试,使用了3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人微教”微信公众号教学与研究平台。正是基于对这些实践材料的思考总结,我们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的思想。其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需要感受大学生的脉搏、感应大学生的心声、感触大学生的体验。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就应该植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第一时间感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感应大学生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成长成才中碰到问题,感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养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