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在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作为制造业的表征指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业的表征指标。

数据样本区间为2000—2013年的连续年度数据。

这些指标的数据资料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虽然有些年份的数据有缺失,但是为了保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这里没有使用其他资料文本补充这些缺失的数据,而是使用原有数据通过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弥补。例如,《中国统计年鉴》缺失2003年、2005年两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的数据,这里的弥补方法是:计算这些指标2002年和2004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2003年的指标数值,同样计算2004年和2006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2005年的指标数值。

有些指标在样本时间区间内的统计口径并不相同,例如2000—2002年及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销收入指标是“产品销售收入”,而2006—2013年的营销收入指标是“主营业务收入”,两者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但是在数值上差异不大,因此这里采用了这些数据,并且统一称为主营业务收入。

整个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三个表征指标和物流业三个表征指标的数值均为所属11个省市相应指标之和。

二、制造业综合指数和物流业综合指数的构造及其计算

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从不同侧面表征了区域工业企业的总体规模,单纯使用某一个都不能够完全代表区域工业企业的总体规模,最好是能够将这三个指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指标,这样就能够对区域工业企业的总体规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反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对于物流业总体规模的表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下面以构造和计算整个长江经济带工业综合指数为例,来介绍其构造和计算方法,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以及全国工业综合指数都通过与此相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物流业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与此类同。

首先,将11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各个指标每年的数值加总起来,得到长江经济带从2000—2013年各个年份三个表征指标的数值,如表1-16所示。

表1-16 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0—2013)

然后,分别计算这三个指标从2000—2013年的均值,分别为161668亿元、181306亿元和10813.3亿元,并且用均值去除相应指标各个年份的数值,从而得到三个指标2000—2013年的均值化指数,如表1-17所示。

表1-17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均值化指数及综合指数(2000—2013)

最后,根据三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别给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赋予0.2、0.6、0.2的权重,计算这三个指标每个年份的加权平均值,从而得到从2000—2013年的年度工业综合指数,如图1-7所示。同理,可以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和全国的工业综合指数。

图1-7 长江经济带工业综合指数(2000—2013)

构造和计算物流业综合指数的过程与此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赋予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三个指标权重的不同,实际操作中的权重分别赋予其0.5、0.2、0.3,通过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综合指数,如图1-8所示。同理,可以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和全国的物流业综合指数。

图1-8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综合指数(2000—2013)

限于篇幅,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和全国的工业综合指数和物流业综合指数没有列出,而在下面计算其灰色关联度时直接使用。

三、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灰色关联度及其与全国比较

(一)研究期长江经济带灰色关联度及其与全国比较

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按照上述介绍的方法计算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及物流业综合指数的始点零化像,如表1-18所示。

表1-18 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及物流业综合指数的始点零化像

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1-1)、公式(1-2)、公式(1-3)计算|s0|、|si|、|s 0-si|,如表1-19所示。

表1-19 灰色绝对度的|s 0|、|si|、|s 0-si|

根据公式(1-4),利用表1-19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及物流业灰色绝对关联度,如表1-20的第二列所示。

表1-20 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及物流业灰色关联度

同理,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式(1-5),可以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灰色相对关联度,如表1-20的第三列所示。

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式(1-6),可以计算得到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灰色综合关联度,如表1-20的第四列所示(这里取θ=0.4)。

由表1-20可知,长江经济带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3505,达到“较高”级别程度,但是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396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的联动程度较高,但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研究期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灰色关联度动态变化及其与全国比较

为了考察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态变化,这里将2000—2013年划分为两个相等的时段,即2000—2006年和2007—2013年,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这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取θ=0.4),如表1-21所示。

表1-21 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灰色关联度

由表1-21可知,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在2000—2006年和2007—2013年两个时段的数值分别为0.75868和0.87956,后者大于前者,这说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提高了。从联动发展程度提高幅度的大小来看,长江经济带后一时段比前一时段提高了约15.9%,远远大于全国6.9%的提高幅度,而且导致2007—2013年时段长江经济带综合关联度的数值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从动态发展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明显提高了,而且提高的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2007—2013年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程度超过了全国。

四、长江经济带所属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灰色关联度及其比较

(一)研究期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灰色关联度及其比较

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方法,利用11个省市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和物流业综合指数,逐个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其灰色综合关联度(取θ=0.4),如表1-22所示。

表1-22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灰色关联度

由表1-22可知,在11个省市中,重庆市灰色综合关联度最大,约为0.805,其次是贵州省约为0.801,处于第三位的上海市约为0.799,这三个省市的综合关联度均在0.8左右,属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云南省灰色综合关联度最小,约为0.651,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而其他7个省份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在0.69—0.77之间,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在11个省市中位居中间;其中,安徽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苏省4省综合关联度在0.77—0.72之间,呈阶梯式下降分布,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三省综合关联度比较接近,均为0.69多一点。

(二)研究期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灰色关联度动态变化及其比较

将2000—2013年划分为两个相等的时段,即2000—2006年和2007—2013年,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这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所属11个省市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取θ=0.4),如表1-23所示。

表1-23 两个时段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灰色关联度

由表1-23可知,2000—2006年与2007—2013年两个时段相比较,2007—2013年时段灰色综合关联度小于2000—2006年时段的省市仅有上海、四川、云南3个,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八省市则都是2007—2013年时段综合关联度大于2000—2006年时段,即2007—2013年时段综合关联度小于2000—2006年时段的地区数量约占总数的1/4,而2007—2013年时段综合关联度大于2000—2006年时段的地区数量约占总数的3/4。这说明,从动态变化来看,长江经济带在最近14年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省市(比例约为3/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提高了,两个产业部门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了。从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个产业的综合指数来看,上海、四川、云南3省市这两个产业联动发展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2007—2013年时段物流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发展速度的缘故。

从2007—2013年灰色综合关联度的绝对数值来看,浙江省和贵州省综合关联度达到0.9以上,两个产业联动发展程度达到“高”的级别,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六个省市综合关联度达到0.8—0.9,两个产业联动发展程度达到“较高”的级别,只有上海、四川、云南3省市综合关联度小于0.8,其中云南省仅为0.646,两个产业联动发展程度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