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让我们“健走”去吧

缺少运动是现代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缺少运动,加以饮食过量,肥胖已成泛滥之势。胖些本无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好,无需别人置喙。不过现代科学研究却发现肥胖于健康殊为不利,不仅过于肥胖会导致行动不便、心肺功能下降,肥胖还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甚至与一些癌症如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亦有关系,而这些都是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如此看来,肥胖一事,已非个人喜好与否,而是属全社会都应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了。

预防肥胖、减轻肥胖之法,不外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两项,亦即“管住嘴、迈开腿”之谓。控制饮食自然十分重要,控制的重点是控制脂肪与糖类饮食的摄入,不过肥胖之人亦需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以维持生命之需,所以欲预防、减轻肥胖,饮食之控制,其实“空间有限”,运动乃是关键所在。通过运动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能量,使之不转化为脂肪在体内积存,甚至可以迫使体内脂肪分解,化为能量以供体力活动之需而达减肥之目的。

说起运动,我国民众并不陌生。这些年来,在各种竞技体育的国际赛事中,除足球之外,我国体育健儿累创佳绩,足令国人扬眉吐气。不过在民众的健身运动中却有些问题: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运动项目,只在部分老人中流行,年轻人似乎对这种动作缓慢、需要凝神聚气的运动兴趣不大。近年来自邻国印度、亦需凝神聚气的瑜伽,倒也引起部分青年人的兴趣,不过能坚持锻炼者少,亦只是小众的活动。马拉松赛跑在中青年中颇有人气,但终究平时坚持锻炼者少,临场“重在参与”者多。游泳需有一定设备条件,公共泳池卫生堪忧,亦让人裹足。打乒乓球需有对手、打篮球更需队友,这些过去为青年人热爱的运动如今独立难为。所以要推荐一种适合多数人员、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似亦不易。

近年在健康教育中常提到的一句话是:“走路是最好的运动。”除了婴儿与瘫痪的人外,路,人人会走;若非卧床不起,路也人人在走。那么“闲庭信步”也是运动么?也就有益健康了么?似乎并未有明确的说法。事实上,“量”与“效”的统一,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没有量便没有效。用于强身健体的走路也应该达到一定的量,方才有效。

“健走”是一种用于锻炼身体的、以“走路”为形式的运动,此种运动数十年前即已有之,不知何故,近许多年来少被提及。健走,是一种介乎散步与竞走之间的运动形式。其要领有三:姿势、速度与时间。健走之姿势是要求行走时昂首、双目前视,挺胸、收腹,自然地前后挥动双手,迈开大步,以足跟先行着地,而后脚掌着地,再掂起足尖离地而行。速度的要求因人而异,通常对健康的中青年而言,应为每分钟90~120步,对老年人、体力衰弱者、初涉此项运动者可为每分钟70~90步,而对以减肥为目的者则最好达到每分钟120~140步,运动的强度大致是达到感到呼吸急促,但尚能说话的水平。至于健走持续的时间,每次至少应在30分钟以上,对实在工作繁忙只能排出零星时间者,则每次健走活动至少也应持续10分钟以上,并每日至少3次。若以运动量计,专家们认为每日步行应有8000~13000步,其中属于健走形式者至少应有5000~8000步。若能持之以恒,必收强身健体之效。

健走运动加速了呼吸、心跳,经常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各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身体各组织的新陈代谢;由于锻炼了肌肉,更多消耗了能量,有利于减肥亦有利于增加骨密度、促进骨骼的健康;健走还能增加人体活动的协调性,使人心情愉悦。

健走在速度、运动量的要求方面有较大的幅度,技术要领亦不难掌握,因此适合男女老幼各式人群,甚至包括病情稳定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当然此类人员参加健走运动应先征求经治医师的意见。

参加健走运动虽无需过多装备,但一双软硬适中、大小合脚的鞋至为重要,衣服宜透气、轻便。若做较长时间的健走,宜备一便携式水壶以便适时补充些水分。有一种棒状物,称为“健走杖”者,健走时两手各执一棒,用作助力之用,据称适合于老人或过于肥胖之人,不过既为锻炼身体,又何惜费力?若非膝关节不便者,恐未必有此需要。

健走运动之时间以上午10时后或下午4时后为好,雾霾天气时不宜。健走之地点宜选郊外或绿化地带,车辆甚多之道路两侧不宜。

做健走运动之前不宜空腹亦不宜饱餐,事先最好做点准备运动,如原地跳动、拉伸肌肉等,健走后亦宜做些恢复运动,如举臂、抬腿、缓行之类,不宜立即坐卧。

独自一人自然也可作健走之锻炼,但如能呼朋唤友结伴同行,则能更增兴趣,亦有益友人健康,岂不两利。

健走适合多种人群,简便易行,健身效果确乎其实。为推广此项运动,2017年4月11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七单位在云南腾冲市发布了《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号召各地民众关注此项活动,积极参与,亦建议各地市政部门多建设诸如“健康步道”一类的设施,以利此项运动的开展。

换双鞋,喝杯水,迈开腿,让我们健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