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之脾胃
余以六经辨证对内伤杂病特别是脾胃诸病进行辨治与临证研究,至今已三十载。想当初,首用六经辨证诊治下利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其情景历历在目。三十年来,余坚持对《伤寒论》中与脾胃病相关的条文进行分析、归纳,不断整理出仲景六经辨治脾胃各病的证治规律,并在临证中加以实践。对呕吐等脾胃十一病,从其证候特点、病理机制入手,用“吐、利、痞、痛、秘”五字即可概括:吐——呕吐、吐酸、反胃、嗳气、呃逆;利——下利、便血;痞——痞满;痛——腹痛、胃脘痛;秘——便秘。该五字不仅系症状所见,更可反映其病机:吐者胃气不降反而上逆为其直接病机;利者脾气不升反降而为病机关键;痞者脾胃升降之机失司,气机痞塞不通而致;痛者又有“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之分;秘者,闭也,气机闭结所致,古称其为“结”。
六经与脾胃之关,系即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胃行气于三阳,为六腑之本;脾行气于三阴,为五脏之本,体表营卫、体内阴阳,均靠脾胃后天的生化来补充。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正气衰弱,因而外邪易于侵袭,脏腑易于失调,故脾胃无论是在内伤还是外感病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作为六经的生理基础,将脾胃病用六经辨证来诊治,其病机分析的层次更加清晰,证候规律的归类更加明确,治法更加简单,用药更加具体,故能达到辨证精准与治疗效果更佳之目的。余考在临床脾胃之呕吐等十一疾,既可为疾病之名,又可系症状之称,其或可单独而见,但更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在此案此时或为主症,而在彼案彼时又可转变为次症。症随机转,而应用六经辨证较能适时、动态辨析之,如“腹满而吐、时腹自痛”同时出现,可辨为太阴病,此时腹满为主症,腹痛仅为次症;若腹痛上升为主症,彼时则可辨为少阴病,其病机已从太阴脾虚转为少阴阳虚,病机变主症亦变。再如“便秘”以六经辨证而论,从阳明热结到少阳阳微结,从太阴阴结到少阴纯阴结,体现出阳气由盛至弱再至衰之全进程,可见六经辨证较固定不变之脏腑辨证,更能精准地反映人体正气情况与邪气犯人深浅部位之变化,从而提升辨证水平,提高临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