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传心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芩

1.作用

(1)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暑湿,淋证,泄痢,黄疸等多种湿热病证。

(2)泻火解毒:用于痈肿疮毒,热病高热,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本品解毒作用好。

(3)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壅遏、咳嗽痰黄等,单用有效。本品尤善清肺火。

(4)清热止血:用于热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单用有效。取其止血需炒炭。

(5)清热安胎:用于妊娠热盛、下扰血海、迫血妄行或热伤胎气而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呕吐者。

2.认知

(1)关于名称:黄芩又可以称为条芩、子芩、枯芩、片芩。枯芩(片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泄利腹痛。酒制后称为酒芩。民间有“黄芩无假,阿魏无真”的说法,是因黄芩为一味非常普通的药,价格也比较便宜,人们不会去造假,买黄芩也就不会买到假货,所以说黄芩价廉物美。

(2)关于清热:黄芩具有很好的清泻肺热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只要应用得当,有药到病除之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单用一味黄芩“泻肺经气分之火”治愈了李时珍肺热病证,李时珍由此对于本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著成《本草纲目》这样闻名世界的科学巨著。可以说如果不是黄芩的作用,也就没有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从临床应用来看,单用黄芩就有效果。古方中将一味黄芩单用命名为清金散。金元医家张元素对于黄芩的功效总结为“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去诸热,三也;上焦及皮肤风热风湿,四也;妇人产后,养阴(笔者注:此说欠妥)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及脾诸湿,八也;安胎,九也”。这对黄芩的功用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临床也正是根据这些功效应用的。

(3)关于止血的作用机制:黄芩并非直接入血分,而是通过清除气分之热,使热邪不过亢盛而达到止血作用的,故有黄芩止血之说,实际上黄芩止血是一种间接作用,而非黄芩有直接的止血之功。因此,黄芩是清热止血而不是凉血止血。其实黄连、黄柏也具有此特点。

但一般中药书籍多认为黄芩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作者认为这样解释是不妥的。这是因为血热妄行是指血分有热,直接损伤血络,导致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出现体内外的出血病证,对于此种出血应该选用凉血止血药物进行治疗。迫血妄行指的是气分热邪过盛,影响到血分,导致血液不循常道而出血,对于此种出血应该选用清气分热邪的方法进行治疗。黄芩乃是走气分之药,并不直接走血分,而是通过清除气分之热达到止血的目的,所以,说黄芩凉血止血是不妥当的。临床中,黄芩也不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而用于迫血妄行所致的病证。为什么说黄芩是走气分之药呢,李时珍说得非常清楚,“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作者认为凉血止血与清热止血是不同的,清热止血针对的是气分热邪过盛,即所谓迫血妄行;而凉血止血针对的是血分有热,即所谓血热妄行,二者作用机理不一样。

(4)关于止呕:黄芩的止呕作用也是很好的,临床上凡胆热呕吐宜首选黄芩,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中就有呕吐一证。但现代的一些中医药书籍中并未收入黄芩止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