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方药论著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药性辑要卷下

木部

辛甘大热,入肾与肝。

益火消阴,救元阳之痼冷;温中降气,扶脾胃之虚寒。坚筋骨,强阳道,乃助火之勋;定惊痫,通血脉,属平肝之绩。下焦腹痛,非此不除;奔豚疝瘕,用之即效。宣通百药,善堕胞胎。

桂无毒,畏石脂,忌生葱。去粗皮用,见火无功。

桂心

辛甘大燥,入心与脾(“大燥”二字从《本草从新》增)

理心腹之恙,三虫九痛皆瘥;补气脉之虚,五劳七伤多验。宣气血而无壅,利关节而有灵。托痈疽痘毒,能引血成脓。

桂心无毒。

桂枝

辛甘而热,入肺、膀胱。

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理心腹之痛,散皮肤之风。横行而为手臂之引经,直行而为奔豚之向导。

桂枝无毒,交趾桂最佳,其次蒙自桂,又次安南桂。东京桂、若桃桂、浔桂、紫荆桂则不能治病。洋桂、云南桂皆有大害,万不可用。去粗皮,得人参、甘草、麦冬良。

肉桂乃近根之最厚者,桂心即在中之次厚者,桂枝即顶上细枝,以其皮薄,又名薄桂。肉桂在下,主治下焦;桂心在中,主治中焦;桂枝在上,主治上焦。此本乎天者亲上,地者亲下之道也。王好古云:仲景治伤寒有当汗者,皆用桂枝。又云:汗多者禁用。两说何相反哉?本草言:桂辛甘,出汗者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汗,乃调其营则卫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发汗也。汗多用桂枝者,调和营卫,则邪从汗解,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也。不知者,遇伤寒发汗亦用桂枝,误矣。桂枝发汗,发字当出字,汗自然出,非若麻黄之开腠理发汗也。

按:桂枝偏阳,不可误投,如阴虚之人、一切血证及无虚寒者,均当忌之。

松脂

苦、甘,性温,入于肺、胃。

去肺金之风,清胃土之热。除邪下气,壮骨强筋。排脓止痛生肌,煎膏而用;牙疼恶痹崩中,研末而尝。

松脂无毒,名松香。水煮百沸,白滑方可用。其燥可祛湿,甘能除热,故外科取其极多也。血虚者忌服。

松子

甘能益血润大便,温能和气主风虚。

松子无毒,其性中和,久服有裨。

松叶

可生毛发,宜窨冻疮。

松叶无毒,忌同松脂。性燥而温,血虚者勿服。

松节

舒筋止肢节之痛,祛湿搜骨肉之风。

松节无毒,燥性过于松脂,血虚尤忌。杵碎酒浸良。

茯苓

味甘、淡,平,入心、肾、脾、胃、小肠。

益脾胃而利小便,水湿都消;止呕吐而定泄泻,气机咸利。下行伐肾,水泛之痰随降;中守镇心,忧惊之气难侵。保肺定咳嗽,安胎止消渴。抱根者为茯神,主用俱同,而安神独掌;红者为赤茯苓,功力稍逊,而利水偏长。(增补)此外有茯苓皮,行水功长,而肿胀可治。

茯苓无毒,马兰为使,畏牲蒙、地榆、秦艽、龟甲,忌醋。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膜用。

茯苓假松之余气而成,无中生有,得坤厚之精,为脾家要药。《素问》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利水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也,故洁古谓其上升,东垣谓其下降,各不相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虚则小便遗。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包络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宜茯苓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肺虚、心虚、包络热、厥阴病,皆虚热也,必上热下寒,法当升阳。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皆非茯苓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茯神抱根而生,有依守之义,故魂不守舍者用以安神。赤者入丙丁,但主导赤而已。

按:病人小便不禁、虚寒精滑者皆不得服。

琥珀

甘平之味,入心、肺、脾、小肠。

安神而鬼魅不侵,清肺而小便自利。新血止而瘀血消,翳障除而光明复。(增补)合金疮而生肌肉,通膀胱而治五淋。

琥珀无毒,松脂入土,年久积成。以手心摩热,拾芥者真。以柏子仁入砂锅同煮半日,捣末。

感土木之气而兼火化,味甘,色赤,有艮止之义,故能安神。有下注之象,故利小便而行血。丹溪曰: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肺金下降,小便自通。若因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反致燥急之苦。

按:渗利之性,不利虚人。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者,勿服。

柏子仁

甘、辛,性平,入心、肝、肾。

安神定悸,壮水强阳。润血而容颜美少,补虚而耳目聪明。

柏子仁无毒,畏菊花、羊蹄草。蒸、晒、炒。

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心肾虚则病惊悸,入心养神,入肾养志,悸必愈矣。悦颜聪明,皆心血与肾水互相灌溉耳。

按:柏子仁多油而滑,作泻者勿服,多痰者亦忌。有油透者勿入药。

侧柏叶

味苦,微寒,入厥阴肝。

止吐衄来红,定崩淋下血。历节风疼可愈,周身湿痹能安。(增补)止肠风,清血痢。捣用涂汤火之伤,炙用掩冻疮之痛。

侧柏叶无毒,或炒用,或生用。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

微寒补阴,故应止血。其治风湿者,益脾之力也。柏有数种,惟根上发枝数茎,蒙茸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是真侧柏也。

按:柏性挟燥,血家不宜多服。

枸杞子

味甘,微温,入于肾、肝。

补肾而填精,止渴除烦;益肝以养营,强筋明目。

枸杞子无毒,甘州所产,红润少核者佳。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枸杞子是也,能使阴生则精血自长。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目自明矣。其利大小肠,泄泻者勿服。

地骨皮

甘寒之味,入少阴肾。

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增补)降肝火而治消渴咳嗽,平肝热而疗胁痛头风。

地骨皮无毒,甘草水浸一宿。

热淫于内,治以甘寒,退热除蒸,固宜尔也。又祛风邪者,肾肝同治,肝有热则风自内生,热退则风息,此与外感之风不同耳。

按:地骨皮乃除热之剂,中寒者勿服。

槐花

味苦、酸,寒,入肝、大肠。

止便红,除血痢,咸藉清肠之力;疗五痔,明眼目,皆资涤热之功。子名槐角,用颇相同,兼行血而降气,亦催生而堕胎。枝主阴囊湿痒,叶医疥癣疔疽。

槐花无毒,含蕊而陈旧者良,微炒。

感天地阴寒之气,而南木与水之化,故为凉血要品。血不热则阴自足,目疾与痔证交愈矣。

按:槐性纯阴,虚寒者禁忌,即虚寒而非实火者,亦禁之。

酸枣仁

酸平之味,入于肝、胆。

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虚有汗;肝旺而血归其经,用瘳彻夜无眠。

酸枣仁无毒,恶防己,炒熟。

胆怯者,心君易动,惊悸盗汗之所自来也;肝虚者,血不归经,则虚烦不眠之所自来也。枣仁能补肝益胆,则阴得其养,而诸症皆安矣。

按:肝胆二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收敛故也。

黄柏

苦寒之味,入少阴肾。

泻龙火而救水,利膀胱以燥湿。佐以苍术,理足膝之痹痛;渍以蜜水,漱口舌之生疮。(增补)清五脏之积热,黄疸热痢、肠风痔血可疗;治女子之诸疴,漏下赤白、阴伤湿疮亦愈。

黄柏无毒,川产肉厚色黄者良。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恶干漆,得知母良。时珍曰: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黄柏无知母,独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肾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

黄柏泻阴火,除湿热,故治疗如上。昔人谓其补阴者,非其性补,盖热去则阴不受伤,虽谓之补亦宜。

按:苦寒之性,利于实热,不利于虚热。凡中虚食少,或呕或泻,或发热或恶冷,或肾虚五更泄泻,小便不禁,少腹冷痛,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血虚,烦躁不眠等症,法咸禁之。

楮实

甘寒之味,入太阴脾。

健脾消水,益气充肌肤。(增补)疗骨鲠软坚,主养神明目。

楮实无毒,水浸取沉者酒蒸。

楮实虽能健脾消水,然脾胃虚寒者勿服。

皮,甘平之味善行水;叶,甘凉之品善祛湿热。

干漆

辛温之味,入厥阴肝。

辛能散结,行瘀血之神方;毒可祛除,杀诸虫之上剂。(增补)和血脉以通经络,续筋骨而治绝伤。

干漆有毒,炒令烟尽为度,或烧存性。半夏为使,畏铁、川椒、紫苏、鸡子、螃蟹。

行血杀虫,皆辛温毒烈之性,其中毒者,或生漆疮者,多食蟹及甘豆汤解之。

按:血见干漆即化为水,则能损新血可知。虚者及惯生漆疮者,切勿轻用。

五加皮

辛温之味,入于肾、肝。

明目舒筋,归功于藏血之海;益精缩便,得力于闭蛰之官。风湿宜求,疝家必选。(增补)疗妇人之阴蚀,健小儿之难行。

五加皮无毒,远志为使,恶玄参。芬香五叶者佳。

五加皮者,五车星之精,故服食家夸多之不已。当曰: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虽赞词多溢美,必非无因而获此誉也。

按: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及肝肾虚而有火者,皆忌。

蔓荆子

味苦、辛,平,入肝、膀胱。

头风连于眼目,搜散无余;湿痹盛而拘挛,展舒有效。(增补)通利九窍,除去百虫。

蔓荆子无毒,产南皮县。恶乌头、石膏。

气味清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在风木之脏。目之与筋,皆肝所主也。

按: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因于血虚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辛夷

辛温之味,入肺、胃之经。

辛温开窍,鼻塞与昏冒咸宜;清阳解肌,壮热与憎寒并选。(增补)亦愈头风脑痛,并去面目眩。

辛夷无毒,芎978751323084101010001-Part01-2.jpg 为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去心及毛。毛射肺中,令人发咳。

肺开窍于鼻,而肺脉环鼻上行。凡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痛而九窍不利。辛夷禀春阳之气,味薄而散,能助胃中清气上连高巅头面,九窍皆归治平也。

按:辛香走窜,虚人禁之,虽偶感风寒而鼻塞亦禁之。头痛属血虚火炽者,服之转甚。

桑根白皮

甘寒之味,入太阴肺。

泻肺金之有余,止喘定嗽;疏小肠之闭滞,逐水宽膨。降气,散瘀血;止渴,消燥金。

桑根白皮无毒,续断、桂心、麻子为使。刮去粗皮,蜜水炙,有涎出勿去。

泻肺降气,是其职专。利便祛水者,兼泻子之法也。

桑叶

苦、平,性凉,入肝与肺。

止汗祛风,明目长发。(增补)滋燥凉血,清肺有功。

《本草纲目》云:桑叶有小毒。《大明》曰:家桑叶暖,无毒,用经霜者。

桑子

甘酸而温,入少阴肾。

补水安神,生津止渴。(增补)聪耳明目,解酒乌发。

桑子即桑椹,晒干为末,蜜丸良。入烧酒经年愈佳。不可多食致衄,脾胃虚滑者勿服。

桑枝

气味苦平,入于厥阴。

祛风养筋,消食定咳。(增补)脚气能愈,痹痛尤良。

桑枝无毒,在四肢更宜。

桑耳

气味甘平,入于厥阴。

调经止崩带,种子愈癥瘕。

桑耳有毒。

桑黄

清肺热,疗鼻赤。

桑柴灰

除癍痣,蚀恶肉。

桑霜

钻筋为拔毒之品,透骨有抽疔之长。

桑寄生

甘平之味,入厥阴肝。

和血脉,充肌肤,而齿发坚长;舒筋络,利关节,而痹痛蠲除。安胎简用,崩漏微医。

桑寄生无毒,出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采茶叶阴干。言鸟衔他子,遗树而生者,非。古书云:寄生无真者,可用续断代之。

《医宗必读》云:本能益血,兼能祛湿,故功效如上。海外深山,地暖不蚕,桑无采捋之苦,气化浓密,自然生出。

杜仲

味辛、甘,温,入于肝、肾。

强筋壮骨,益肾填精。腰膝之疼痛皆痊,遍体之机关总利。

杜仲无毒,恶玄参、蛇蜕。产湖南、湖广者佳。去粗皮,剉,或酥炙,或蜜炙,盐酒炒,姜汁炒,断丝用。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故主用如上。亦治阴下湿痒,小便余沥。

按:肾虚火炽者勿用。

女贞实

味苦,性平,入于肝、肾。

补中黑须发,明目养精神。(增补)强腰膝以补风虚,益肝肾而安五脏。

女贞实无毒。女贞实、女贞冬青,时珍作两种,实一物也。冬至采佳,酒蒸。

禀天地至阴之气,故凌冬不凋,气薄味厚,阴中之阴降也。虽曰补益,偏于阴寒者也。

按:女贞子,纯阴至静之品,惟阴虚有火者宜之。如脾胃虚者,久服腹痛作泻。

蕤仁

甘温之味,入于肝经(蕤仁所治之证,俱属有风热者。《从新》谓其“甘,微寒”,于理亦合)

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退翳膜赤筋,理眦伤泪出。

蕤仁无毒,丛生有刺,实为五味。以汤浸取仁,去皮、尖,水煮过研膏。凡目疾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外能散风,内能清热,肝气和则目疾愈。痰痞皆热邪为祟,故宜并主。

按:目疾不缘风热而因于虚者,勿用。

丁香

辛温之味,入肺、胃、肾。

温脾胃而呕呃可瘳,理壅滞而胀满宜疗。齿除疳,痘发白灰。(增补)痃癖奔豚,腹痛口臭。

丁香无毒,雄者颗小为丁香,雌者颗大为母丁香,即鸡舌香。畏郁金,忌火。去丁盖。

脾为仓廪之官,伤于饮食生冷,留而不去,即为壅胀,或为呕呃,暖脾胃而行滞气,则胀呕俱瘳也。

按:丁香辛热而燥,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沉香

辛温之味,入于脾、胃、肝、肾。

调和中气,破结滞而胃开;温补下焦,壮元阳而肾暖。疗脾家痰涎之血,去肌肤水肿之邪。大肠虚闭宜透,小便气淋须用。

沉香无毒,色黑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入汤剂磨冲,入丸、散纸裹,置怀中待燥,碾之。忌火。

芬芳之气,与脾胃相投;温而下沉,与命门相契。怒则气上,肝之过也。辛温下降,故平肝有功。

按:沉香,降气之要药也。然非命门火衰,不宜多用;气虚下陷者,切勿沾唇。

檀香

辛温之味,入于肺、胃。

辟鬼杀虫,开胃进食。疗噎膈之吐,止心腹之疼。

檀香无毒。

调上焦气在胸膈咽嗌之间,有奇功也。

按:痈疽溃后及诸疮脓多者,不宜服。

降真香

辛温之味,入于肺经。

行瘀滞之血如神,止金疮之血至验。理肝伤吐血,胜似郁金;理刀伤出血,过于花蕊。

降真香无毒,色红者良。烧之能降者真,故名。

色鲜红者,行血下气有功。若紫黑色者,不堪用也。兼可避邪杀鬼。

苏合香

甘温之味,入于脾、肺。

甘暖和脾,郁结凝留咸雾释;芬芳彻体,奸邪梦魇尽冰消。

苏合香无毒。

产诸番,众香之汁熬成,故又名苏合油。凡香气皆避邪通窍,况合众香而成者乎?沈括云:苏合香如黐胶,以筷挑起悬丝不断者,真也。

乳香

辛温之味,入少阴心。

定诸经之痛,解诸疮之毒。活血舒筋,和中治痢。(增补)生肌调气,托里护心。

乳香无毒,出诸番。大如乳头、明透者良。性黏难研,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

诸疮痛痒,皆属心火。内托护心,外宣毒气,有奇功也。但疮疽已溃勿服,脓多者勿敷。

没药

苦平之味,入于肝、脾。

宣气血之滞,医疮腐之疼,可攻目翳,堪堕胎儿。

没药无毒,出南番。色赤、类琥珀者良。制法同上。

血滞则气壅,经络满急,发肿作痛。没药善通壅滞,则行血而气畅,痛自止也。

按:骨节痛与胸腹筋痛不由血瘀,而因于血虚,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法咸禁之。

安息香

味辛苦而性平,入于手少阴心。

服之而行血下气,烧之而去鬼来神。(增补)蛊毒以此消,鬼胎为之下。

安息香无毒。手少阴主藏神,神昏则鬼邪侵之;心主血,血滞则气不宣快。安神行血,故主治如上。

按:病非关恶气侵犯者勿服。

麒麟竭

味甘、咸,平,入于心、肝。

走南方兼达东方,遂作阴经之主;和新血且推陈血,真为止痛之君。

麒麟竭有小毒。名血竭。

乳香、没药兼主气血,此则专主血分者也,善收疮口。然性急不可多使,却能引脓。

龙脑香

辛、苦,微温,入于心、肺。

开通关窍,驱逐鬼邪。善消风而化湿,使耳聪而目明。(增补)散郁火,以治惊痫痰迷;施外科,而愈三虫五痔。

龙脑香无毒,一名冰片,出南番,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

芳香为百药之冠,香甚者性必温烈,善于走窜,入骨搜风,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新汲水调,催生甚快。

按:龙脑入骨,风病者在骨髓者宜也。若风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反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目不明属虚者,不宜入点。

金樱子

味酸、涩,平,入于肺、肾。

扃钥元精,合闭蛰封藏之本;牢栓仓廪,赞传导变化之权。

金樱子无毒,似榴而小,黄色有刺。

金樱子性涩,不利于气。丹溪云: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致生别证,自不作靖,咎将谁执?虽然,惟无故服之以纵欲,则不可。若精滑者服之,何咎之有?

竹叶

味苦、甘,寒,入于心、胃。

清心涤烦热,止嗽化痰涎。(增补)定小儿之惊痫,治吐血与呕哕。竹叶无毒。

竹茹

味甘,性寒,入于肝、胃。

疏气逆而呕呃与噎膈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增补)肺金之燥可涤,胃土之郁以开。

竹茹无毒,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竹沥

味淡,性寒,入于心、脾。

痰在皮里膜外者,直达以宣通;痰在经络四肢者,屈曲而搜剔。失音不语偏宜,肢体挛蜷决用。

竹沥无毒,姜汁为使。又能治中风不语、痰迷大热、风痉癫狂。

竹种最多,惟大而味甘者为胜。必生长甫及一年,养神而有力。竹能损气,故古人以笋为刮肠壁。竹沥滑肠,脾虚泄泻者勿用。惟痰在皮里膜外者、经络肢节者相宜。若寒痰、湿痰与食积痰勿用。

吴茱萸

辛热之味,入于脾、胃、肝三经。

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散阴寒而攻心腹之痛。祛冷胀为独得,疏肝气有偏长。疝疼脚气相宜,开郁杀虫至效。

吴茱萸有小毒,开口陈久者良。滚汤泡去苦烈汁。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蓼实为使,恶丹参、滑石、白垩,畏紫石英。

辛散燥热,独入厥阴,有功脾胃,其旁及者也。东垣云:浊阴不降,厥阴气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多用损元气。寇氏云: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用,即因寒滞者,宜当酌量虚实,适事为效也。

山茱萸

味酸,微温,入于肝、肾。

补肾助阳事,腰膝之疴,不必虑也;闭精缩小便,遗泄之症,宁足患乎。月事多而可以止,耳鸣响而还其聪。

山茱萸无毒。蓼实为使,忌桔梗、防风、防己。酒润去核,微火焙干。

四时之令,春暖而生,秋凉而杀;万物之性,喜温而恶寒。人身精气,亦赖温暖而后充足。况肾肝居至阴之位,非得温暖之气,孤阴无以生。山茱萸正入二经,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而腰膝强也。

按:强阳不痿、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槟榔

辛温之味,入胃、大肠。

降至高之气,似石投水;疏厚重之急,如骥追风。疟疾与痰癖皆收,脚气与杀虫并选。(增补)消谷可也,伏尸宜之。

槟榔无毒,鸡心尖长、破之作锦纹者良。忌火。

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道之官,二经相为灌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痰癖、虫积生焉。辛能破滞,苦能杀虫,故主治如上。

按:槟榔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忌。

栀子

苦寒之味,入太阴肺。

治胸中懊而眠卧不宁,舒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清太阴肺,轻飘而上达;泻三焦火,屈曲而下行。(增补)清胃脘则吐衄与崩淋俱效,祛心火则疮疡与面赤无虞。

栀子无毒。内热用仁,表热用皮。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

栀子本非吐药,仲景为邪气在上,得吐则邪出。所谓高者因而越之也,亦非利小便药。盖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禀气化而出矣。

按:大苦大寒,能损胃伐气,虚者忌之。心腹痛不因火者,尤为大戒。世人无用治血,不知血寒即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外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先,气壮即自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违也。

芜荑

辛平之味,入于肺经。

除疳积之要品,杀诸虫之上剂。(增补)能燥湿而化食,治癓痛与鳖瘕。

芜荑无毒,陈久气膻者良。

幼科取为要药,然久服能伤胃。

枳壳

味苦,微寒,入肝、大肠。

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留胀满。

枳壳无毒,麸炒。

枳实

辛平之味,入手太阴。

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解伤寒结胸,除心下急痞。

枳实无毒,即枳壳之小者。皮厚而小为枳实,壳薄虚大为枳壳。久陈者良,麸炒。

枳实、枳壳,上世未当分别,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海藏分枳壳主气,枳实主血。然究其功用,皆利气也。气利即痰喘止、痞胀消、食积化。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三焦相通,一气而已,又何必分上与下、气与血乎!但枳壳性缓,枳实性急,为确当耳。

按:枳壳、枳实专主破气,大损真元。凡气弱脾虚,以致停食痞满,法当补中益气,即食自化、痞自散。若用枳壳、枳实,是抱薪救火矣。胀满因于实邪者可用,若因土虚不能制水、肺虚不能行气而误用之,则祸不旋踵。瘦胎用之,原为湘阳公主而设,以彼禀养太过,行气肥实,故相宜也,若一概用之,反致气弱而难产。洁古枳术丸,用枳实为积滞者设,积滞去则脾胃自健,故谓之补,非消导之外别有补益也。时医不察虚实,不辨补泻,往往概施,损人真元,为害不浅。虽以补剂救之,亦不能免其克削之害。蹈弊者,多表以为戒。

厚朴

苦、辛,大温,入于脾、胃。

辛能散风邪,温可解寒气。下气消痰,去实满而宽膨;温胃和中,调胸腹而止痛。吐利交资,惊烦共主。(增补)疗气血之痹,去三虫之患。

厚朴无毒,干姜为使,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色紫、味辛者良,刮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厚朴,榛树皮也。温热之性,专于散结除满、温胃暖脾,故主食停痰滞、胀满吐利等证。然但可施于元气未虚,邪气方盛;或客寒犯胃,湿气浸脾。若脾胃虚者,虽有如上诸证,切勿沾唇。或一时未见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潜伤暗耗矣,可不谨诸!孕妇服之,大损胎元。

茶叶

甘、苦,微寒,入于心、肺。

消食下痰气,止渴醒睡眠;解炙煿之毒,消痔瘘之疮;善利小便,颇疗头疼。

茶叶无毒,畏威灵仙、土茯苓,恶榧子。寒胃消脂,酒后饮茶,引入膀胱、肾经,患疝瘕水肿,空心尤忌。

禀土之清气,兼得初春生发之义,故其所主皆以清肃为功。然以味甘不涩、气芬如菊、色白如玉者良。茶禀天地至清之气,产于瘠砂之间,专感云雾之滋培,不受纤尘之滓秽,故能清心涤肠胃,为清贵之品。昔人多言其苦寒,不利脾胃及多事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者耳。故入药须择上品,方有利益。

猪苓

味甘、淡,平,入肾、膀胱。

分消水肿,淡渗湿痰。(增补)何虞温疫大毒,蛊疰不祥;亦疗淋浊管痛,泻痢痃疟。

猪苓无毒,多生枫树下,块如猪屎,故名。白而实者良,去皮。

猪苓感枫根之余气而成,利水,诸无如此。

按:寇宗奭曰:多服猪苓,损肾昏目。洁故云:淡渗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乌药

辛温之味,入胃、膀胱。

主膀胱冷气攻冲,疗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宜投,鬼犯蛊伤莫废。

乌药无毒,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者良。酒浸一宿,炒,亦有煅研用者。

辛温芳馥,为下气温中要药。

按:气虚、血虚、内热者勿用。

海桐皮

气味苦平,入于脾、胃。

除风湿之害,理腰膝之疼。可涂疥癣,亦治牙虫。

海桐皮无毒,出广南,皮白坚韧。

按:腰膝痛非风湿者不宜用。治癣、治牙须与他药同行。

大腹皮

味苦,微温,入于脾、胃。

开心腹之气,逐皮肤之水。(增补)和脾泄肺,通大小肠。肺气痞胀胥宜,痰膈瘴疟亦宜。

大腹皮无毒,酒洗,黑豆汤再洗,火焙用。病涉虚者勿用。

按:主用与槟榔相仿,而力稍缓耳。鸩鸟多集大腹树上,宜以大豆汁多洗,令黑汁去皮为度。火焙用。病涉虚者勿用。

合欢皮

甘平之味,入于心、脾。

安和五脏,欢乐忘忧。(增补)明目续筋,和血止痛。

合欢无毒,得酒良。

心为君主之官,土为万物之母,二脏调和,即五脏自安,神明自畅。《嵇康养生论》云合欢蠲忿,正谓此也。一名夜合。

五倍子

苦、酸、涩,平,入于肺、胃。

敛肺化痰,故止嗽有效;散热生津,故止渴相宜。上下之血皆止,阴阳之汗咸瘳,泻痢久而能断,肿毒发而能消。糁口疮须臾可食,洗脱肛顷刻能收。染须发之白,治目烂之疴。

五倍子无毒,壳轻脆而中虚,可以染皂,或生或炒,捣末用。

五倍子性躁急而专收敛,咳嗽由于风寒者忌之,泻痢非虚脱者忌之,咳嗽由于肺火者忌之。误服反致壅满,以其收敛太骤,火气无从泄越耳。

天竺黄

甘寒之味,入于心经(《医宗金鉴》谓其产于大竺国,即现今印度)。

祛痰解风热,镇心安五脏。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天吊惊痫。

天竺黄无毒,出南海。大竹之精气结成如竹节者真。

与竹沥功用相仿,故清热养心、豁痰利窍,久用亦能寒中。产于天竺国。

密蒙花

甘平之味,入厥阴肝。

养营和血,退翳开光。大人眦泪羞明,小儿痘疳攻眼。

密蒙花无毒,产于蜀中,酒润焙。

独入东方,为涤热和营之用。故治目之外,无他长也。

巴豆

辛热之味,入肺、脾、胃、大小肠五经。

荡五脏,涤六腑,几于煎肠刮胃;攻坚积,破痰癖,直可斩关夺门。气血与食,一攻而殆尽;痰虫及水,倾倒而无遗。胎儿立堕,疔毒旋抽。

巴豆有大毒。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连、芦笋、菰笋、酱豆、冷水,恶襄草,反牵牛。去心及膜,火焙,研细,去油用。

生于盛夏之令,成于秋金之月,故味辛、气温,得刚猛火烈之用,荡涤一切有形之物。

按:元素曰:巴豆不可轻用。郁滞虽开,真阴随损。以少许着肌肤,须臾发泡,况肠胃柔薄之质,无论下后耗损真阴,即脏腑被其熏灼,能无溃烂之患耶?万不得已,亦须炒熟去油,入少许即止,不得多用耳。

蜀椒

味辛,性热,入肺、脾、肾。

温脾土而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饮癖气癥和水肿,累见奇功;杀虫止呕及肠虚,恒收速效。通血脉,则痿痹消除;行肢节,则机关健运。

椒目

善消水肿,可塞耳聋。

蜀椒、椒目有毒。杏仁为使,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肉厚皮皱,秦椒略小。闭口者,害人。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仁用。得盐良。又畏凉水、麻仁。

椒禀纯阳之气,乃除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圣药。

按:命门火衰、中气寒冷者宜之。若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胡椒

味辛,大热,入胃、大肠。

下气温中,消风祛痰。(增补)食积与快膈称良,腹痛与胃寒共治。

胡椒有小毒,忌用与蜀椒相同。

胡椒损肺走气,动火动血,损齿,昏目,发疮痔脏毒,必阴气至足者方可用。荜澄茄,即胡椒之大者,乃一类两种,主治略同。

橡斗子

苦温之味,入于脾、胃。

固精颇效,止痢称奇。

橡斗子无毒。霜后收采,去壳,蒸之从巳至未,剉作五片,晒干用,可以济饥。按:新痢初起、湿热甚者,忌服。

木鳖子

甘温之味,入于肝、胃。

散血热,除痈毒,止腰痛,生肌肉。(增补)杀疯狗之毒,止血痹之痛。

木鳖子有毒。

有毒之品,但以外用,勿轻内服。

番木鳖,形较小而色白、味苦。主咽喉痹痛。气血虚、肠胃滑者,大戒。

水杨叶

苦平之味,入肺、大肠。

止久痢而多功,浴豆疮而起发。

水杨叶无毒。生于涯涘之旁,得水土之气偏多。能散虚热,故久痢需之。痘疮顶陷、浆滞不行,或风寒所阻者,宜水杨枝叶。无叶用嫩枝五斛,流水一釜,煎汤温浴,如冷添汤。良久,以见垒起有晕丝者,浆行也。如不满,再浴之。虚者只洗头面手足,屡浴不起者死。初出及痒塌者,皆不可浴。若内服助气血药,其效更远。此方有燮理之妙。盖黄钟一动,而蛰虫启户;东风一吹,而坚冰解腹之义也。

柞木皮

苦平之味,入脾、肾二经。

催生圣药,黄疸奇方。

柞木皮无毒。

下行利窍,故黄疸与产家用之。

棕榈皮

味苦、涩,平,入肝、脾二经。

吐血鼻红肠毒病,十全奇效;崩中带下赤白痢,一切神功。

棕榈皮无毒,年久败棕良,与发灰同用尤佳。

去血过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为害。性涩,故止血有功。然惟血去多、滑而不止者宜之。火烧烟尽存性,窨地上出火毒。

川槿皮

苦平之味,入脾、大肠。

止肠风与久痢,擦顽癣及虫疮。

川槿皮无毒,肉厚而色红者真,不宜多服。

皂荚

味辛、咸,温,入肺、肝、胃。

开窍通关,宣壅导滞,搜风逐痰,辟邪杀鬼。(增补)搐之治噤口中风,服之则除湿去垢,涂之而散肿消毒,焚之而辟疫除瘟。

皂荚有小毒,柏子为使,恶麦门冬,畏人参、苦参。刮去粗皮及弦与子,酥炙用。

性极尖利,无闭不开,无坚不破,中风伤寒门中,赖为济急之神丹。若类中风由于阴虚者禁之,孕妇亦禁。

子,去皮,水浸软,煮糖渍食之,治大肠虚秘,瘰疬恶疮。

刺,功用与皂荚同,第其锐利能直达疮所,为痈疽、妒乳、疔肿未溃之神药。米醋熬嫩刺,涂癣有效。痈疽已溃者勿服耳,孕妇亦忌之。

诃黎勒

苦温之味,入肺、大肠。

固肠而泄痢咸安,敛肺而喘嗽俱止;利咽喉而通津液,下食积而除胀满。

诃黎勒无毒,从番舶来,岭南亦有。六棱,黑色,肉厚者良。酒蒸一伏时,去核,焙。生用清金行气,熟用温胃固肠。嗽痢初起者勿服,气虚者亦忌。

按:其主用皆温涩收敛之功,若肺有实热、泻痢因湿热以及气喘因火冲者,法咸忌之。

楝实

苦寒之味,入于脾、肝。

杀三虫,利小便。根微寒,杀诸虫,通大肠。(增补)愈疝气,疗疥疮。肝厥腹痛以瘳,伤寒里热亦愈。

楝实有毒,川产良。酒蒸,刮去皮,取肉,去核。凡使肉不使核,使核不使肉。如使核,须捶碎。茴香为使。大寒,极苦,宜于杀虫。若脾胃虚寒者,大忌。

樗白皮

味苦、涩,寒,入大肠与肺、胃。

涩血止泻痢,杀虫收产肠。(增补)去肺胃之陈痰,治湿热之为病。

樗白皮有小毒,东引者良,醋炙之。

苦寒之性,虚寒者禁用,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陡燥耳。止入丸而不入汤煎。

(附注)椿白皮功用相仿,力逊之。樗白叶功用亦相仿,差不及耳。

郁李仁

酸平之味,入脾、大肠。

润达幽门,而关格有转输之妙;宣通水府,而肿胀无壅遏之嗟。

郁李仁无毒,蜜浸,研如膏。

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此乃治标救急之药,津液不足者,慎勿轻服。

雷丸

味苦,寒,入胃。

杀脏腑诸虫,除婴儿百病。(增补)毒气可逐,胃热亦清。

雷丸有小毒。荔核、厚朴、蓄根、芫花为使,恶葛根。酒蒸。

雷丸乃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雷丸。杀虫之外无他长,久服令人阴痿。

苏木

味甘、咸,平,入心、肝、脾。

宣表里之风邪,除新旧之瘀血。(增补)宜产后之胀满,治痈肿与仆伤。苏木无毒。

苏木理血,与红花同功,少用和血,多用破血也。其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一名苏枋木。

没石子

苦温之味,入少阴肾(一名无食子)

益血生精,染须发而还少;强阴治痿,助阳事以生男。涩精止遗淋,固肠医泄痢。

没石子无毒,忌铜、铁器,用浆水于砂盆中,研,焙干,再研如乌犀色。出诸番,颗少纹细者佳,性偏止涩。

禀春生之气,兼金水之性。春为发生之令,故有功于种玉;金主收肃之用,故有功于止涩。然亦不可多用、独用也。

木瓜

酸温之味,入足厥阴。

筋急者得之即舒,筋缓者遇之即利。湿痹可以兼攻,脚气惟兹最要。

木瓜无毒,忌铁。去穰,陈久者良。

得东方之酸,故入厥阴治筋,非他药所能俦匹。转筋时,但念木瓜数十声,立效。东垣云:气脱能收,气滞能和,故于筋急、筋缓两相宜也。

按:孟诜云:多食损齿及骨。《素问》所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营,伤在五味。五味太过,则有偏胜之忧也。

果部

莲子

甘平之味,入心、脾、肾。

心肾交,而君相之火邪俱靖;肠胃厚,而泻痢之滑脱均收。频用能涩精,多服令人喜。(增补)养神而气力长,治血而崩带瘳。

莲子无毒,泡去皮、心,炒。

莲子,脾家果也,久服益人,大便燥者勿服。石莲子,其味大苦,产广中树上,不宜入药。石莲子乃九月经霜后坚黑如石、坠水入泥者。

莲藕

甘平之味,入于心、脾。

生用则涤热除烦,散瘀而还为新血;熟用则补中和胃,消食而变化精微。

莲藕无毒,忌铁。生用甘寒,熟用甘平,其性带涩,止血有功。产家忌生冷,惟藕不忌,以能祛瘀故也。

莲花须

味甘、涩,温,入于心、肾。

清心而诸窍之出血可止,固肾而丹田之精气无遗。须发变黑,泻痢能除。

莲花须无毒,忌地黄、葱、蒜。温而不热,血家、泻家尊为上剂。小便不利者勿服。

莲房

固经涩肠,煅灰治崩漏。但不宜多服。

荷叶

助脾胃而升发阳气,能散瘀血留好血。惟性升散,虚者禁之。

荷蒂

治雷头风,取其有震仰孟之象,类从之义也。

橘皮

辛温之味,入于脾、肺。

止嗽定呕,颇有中和之妙;清痰理气,却无峻烈之嫌。留白者,补胃偏宜;去白者,疏通专掌。

橘皮无毒,广中产者最佳,福建者力薄,浙产更恶劣矣,陈久愈佳。

去蒂及浮膜,晒干。治痰咳,童便浸晒;治痰积,姜水炒;入下焦,盐水炒。

苦能泄气,又能燥湿;辛能散气;温能和气。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夫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独入二经。气虽中和,然单服、久服亦损真元。橘皮下气消痰,橘肉生痰聚气。一物也,而相如此。

青皮

破滞气,愈低愈效;削坚积,愈下愈良。引诸药至厥阴之分,下饮食入太阴之仓。(增补)郁积与发汗咸治,疝痛与乳肿宜投。其核也,主膀胱疝气;其叶也,治乳痈肺痈。

青皮无毒。即橘之小者,麸炒。

青皮兼能发汗,性颇猛锐,不宜多用。如人年少壮,未免躁暴。及长大而为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即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核主膀胱疝气,一味为末,酒服五钱。叶主肺痈、乳痈,绞汁饮之。

香橼

苦温之味,入于肺、脾。

理上焦之气,止呕宜求;进中州之食,健脾宜简。

香橼无毒,年久者良,去白,炒。

性虽中和,单用、多用亦损真气。脾虚者,须与参、术同行,乃有相成之益耳。

大枣

甘平之味,入于脾经。

调和脾胃,具生津止泻之功;润养肺经,操助脉强神之用。(增补)助诸经而和百药,调营卫而悦容颜。

大枣无毒,坚实肥大者佳。

经言:枣为脾果,脾病宜食之。又曰:脾病人毋多食甘,毋乃相戾耶!不知言宜食者,指不足之脾也,如脾虚泄泻之类。无多食者,指有余之脾也,如中满肿胀之类。凡用药者能随其虚实而变通之,虽寻常品味,必获神功。苟执而泥之,虽有良剂,莫展其长。故学者以格致为亟也。

按:枣虽补中,然味过于甘,中满者忌之。小儿疳病及齿痛痰热之人,俱不宜食。生者尤为不利。红枣功用相仿,差不及耳。

芡实

甘平之味,入于脾、肾。

补肾固精,而遗浊有赖;益脾养气,而泄泻无虞。(增补)益耳目聪明,愈腰膝酸痛。

芡实无毒。

禀水土之气以生,独于脾肾得力。小儿不宜多食,难消故也。

乌梅

酸平之味,入于肺、脾。

定嗽定渴,皆由敛肺之功;止血止痢,尽是固肠之力。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烦热。蚀恶肉而至速,消酒毒以清神。

乌梅无毒。

白梅

酸、涩、咸,平,入肝与胃。

牙关紧闭,擦龈涎出便能开;刀箭伤肤,研烂敷之血即止。

白梅无毒,即霜梅也。功同乌梅,盐渍为白梅,多食损齿伤明。

青梅熏黑为乌梅,产吉安者肉厚多脂,最佳。

乌梅、白梅皆以酸收为功。疽愈后有肉突起,乌梅烧敷,一日减半,两日而平,真奇方也。夫梅生于春,曲直作酸,病有当发散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若过食而齿,嚼胡桃肉解之。

甘寒之味,入于肺、脾。

润肺止嗽咳,清胃理焦烦。

柿子无毒。

干柿

能厚肠而止泄,主反胃与下血。

干柿无毒。

柿霜

清心而退热生津,润肺而化痰止嗽。

柿霜无毒。

三者主用大同小异。总之,清肃上焦火邪,兼有益脾之功也。有人三世死于反胃,至孙得一方,用柿饼同干饭食之,绝不用水,亦不以他药杂之,旬日而愈。

按:柿性颇寒,肺经无火及风寒作嗽者、冷痢滑泄者忌之。与蟹同食,令人腹痛作泻。

荸荠

甘寒之味,入阳明胃。

益气而消食,除热以生津,腹满须用,下血宜尝。

荸荠无毒。

同胡桃食之,能化铜物为乌有。一味为末,能辟蛊毒。

按:孟诜云:有冷气人勿食,多食令人患脚气,孕妇忌之。

枇杷叶

苦平之味,入于肺、胃。

走阳明则止呕下气,入太阴则定咳消痰。

枇杷叶无毒,去背上毛。治胃病,可用姜汁涂炙;治肺病,可用蜜水涂炙。

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除上焦之热,润五脏。多食,发痰热伤脾。同炙肉及熟面食,令人患热黄疾。

长于降气,气降则火清痰;但去毛不净,射入肺中作咳,难疗。

按: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者忌之。

甘蔗

甘平之味,入于肺、胃。

和中而下逆气,助脾而利大肠。(增补)能治咳而消痰,亦除热而润燥。

甘蔗无毒。

禀地之冲和之气,故味甘性平;甘为稼穑之化,故和中助脾。亦能除热止渴,治噎膈,解酒毒。

按:世人误以蔗为性热,不知其甘寒泻火。王摩诘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宫遂有蔗浆寒。盖详于本草者耶。惟畏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

白砂糖

甘寒之味,入于脾经。

生津解渴,除咳消痰。(增补)补脾缓肝,和中润肺。

白砂糖无毒。

红砂糖

功用与白者相仿,和血乃红者独长。

红砂糖无毒。

红白二种皆蔗汁熬成,多食损齿生虫。作汤,下小儿丸、散,误矣。中满者忌之。

桃仁

味苦、甘,平,入肝、大肠。

破诸经之血瘀,润大肠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痒堪除;热入血室,而谵语可止。(增补)可除厥癥瘕,何虞乎邪气?

桃仁无毒,香附为使,去皮、尖,炒,勿用双仁者。

苦重于甘,气薄味厚,沉而下降,为阴中之阳。苦以推陈,甘以生新,故血疾恒需之。桃为五木之精,故能辟邪杀鬼,亦可杀虫。

桃枭是桃实,在树经冬不落者,正月采之,主辟邪祛祟。

按:桃仁破血,血瘀者相宜。若用之不当,大伤阴气。

杏仁

味苦、甘,温,入肺、大肠。

散上焦之风,除心下之热。利胸中气逆而喘嗽,润大肠气闭而难通。解毒锡有效,消狗肉如神。(增补)除风散寒,治时行之头痛;润燥消积,亦行痰而解肌。

杏仁有毒,恶黄芩、黄芪、葛根,畏蘘草。泡,去皮、尖,焙,双仁者勿用。

杏仁性温,散肺经风寒滞气殊效。

按:阴虚咳嗽者忌之。

味甘、酸,寒,入心、肝、脾。

外宣风气,内涤狂烦,消痰有灵,醒酒最验。(增补)凉心润肺,利大小肠,降火清喉,解痈疽毒。

梨无毒。

人知其清火消痰,不知其散风之妙。生之可清六腑之热,熟之可滋五脏之阴。

按:丹溪云: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谓也。脾虚泄泻者禁之。

橄榄

酸、涩、甘,平,入阳明胃。

清咽喉而止渴,厚肠胃而止泻。消酒称奇,解毒更异。

橄榄无毒。

其主用药与诃黎勒同。误中河豚毒,惟橄榄煮汁可解。诸鱼骨鲠,嚼橄榄汁咽之。如无,以核研末,急流水调服亦效。

胡桃

甘平之味,入于肺、肾。

佐补骨而治痿强阴,兼胡粉而拔白变黑。久服润肠胃,恒用悦肌肤。(增补)通命门而理三焦,治腰脚与心腹痛。

胡桃无毒。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原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乃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别之部而名,乃出纳熟腐之司。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在两肾之间,上通心肺,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灵枢》以详言,而扁鹊不知原委体用之分别,以右肾为命门,以三焦为有名无状,承讹至今,莫能正也。胡桃仁颇类其状,而外之皮汁皆黑,故入北方通命门。命门即通,则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耳。一幼儿痰喘五日不乳,其母云:梦观音,命服人参胡桃汤数口,喘即定。明日去胡桃衣,其喘复作,仍连皮服,遂愈。盖皮有敛肺之功也。但用一味,空腹时连皮食之,最能固精。

按:肺有痰热、命门火炽者勿服。

龙眼

甘平之味,入于心、脾。

补心虚而长智,悦胃气以培脾;除健忘与怔忡,能安神而熟寐。(增补)血不归脾莫缺,思虑过度者宜。

龙眼无毒。

不热不寒,和平可贵,别名益智者,为其助心生智也。归脾汤用为向导者,五味入口,甘为归脾也。道家用龙眼细嚼千余,待满口津生,和津汩汩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山楂

酸平之味,入于脾、胃。

消肉食之积,行乳食之停。疝气为殃,茴香佐之取效;儿枕作痛,砂糖调服成功。发小儿痘疹,理下血肠风。

山楂无毒,去核。

善去腥膻油腻之积,与麦芽之消谷积不同也。核主催生、疝气。

山楂有大小两种,小者入药。

按:多服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发生之气。胃中无积及脾虚恶食者忌之。

榧子

甘、涩,性平,入太阴肺(“涩”字从《纲目》增)

杀百种之虫,手到而痊;疗五般之痔,频常则愈。消谷食而治咳,助筋骨而壮阳。

榧子无毒,反绿豆。

东坡诗云:祛除三彭虫,已我心服疾。指其杀虫也。不问何虫,但空心服食榧子二十一枚,七日而虫下。轻者二日即下矣。

按:丹溪云:榧子,肺家果也,多食则引火入肺,大肠受伤。

石榴皮

味酸、涩,温,入肝、脾、肾。

泻痢久而肠虚,崩带多而欲脱;水煎服而下蛔,汁点目而止泪。

石榴皮无毒。忌铁器。

按:榴味酸涩,故入下断崩中之剂。若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谷部

胡麻

甘平之味,入肝、脾、胃。

养血润肠,燥结焦烦诚易退;补中益气,风淫瘫痪岂难除。坚筋骨,明耳目,轻身不老;长肌肤,填髓脑,辟谷延年。

胡麻无毒,其色如酱,其状如虱。九蒸晒。

补阴是其本职,又治风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李延飞云:风病人久服,步履端正,语言不謇。《神农》收为上品。《仙经》载其功能,询奇物也。但服之令人肠滑,得白术并行为胜。

麻仁

甘平之味,入于脾、胃。

润五脏,通大肠。宣风利关节,催生疗产难。

麻仁无毒,畏牡蛎、白薇、茯苓。绢包置沸汤中,至冷取出,悬井中一夜,勿着水,曝干,新瓦上挼去壳。

刘完素曰:麻仁,木谷也,而治风,同气相求也。陈士良云: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

麻油

味甘,微寒,入肠与胃。

熟者利大肠,下胞衣;生者摩疮肿,生秃发。

麻油无毒,生榨者良。若蒸炒者,只可供食,不可入药。生者过食能发冷痢。

脾虚作泻者忌之。熬熟不可经宿,经宿即助热动气也。

饴糖

甘温之味,入于脾经。

止嗽化痰,《千金方》每嘉神效;脾虚腹痛,建中汤累奏奇功。瘀血熬焦和酒服,肠鸣须用水煎尝。

饴糖无毒。

按:饴糖虽能补脾润肺,然过用之,反能动火生痰。凡中满吐逆,酒病牙疳,咸忌之,肾病尤不可服。

黑豆

甘平之味,入于肾经。

活血散风,除热解毒,能消水肿,可稀痘疮。(增补)生研则痈肿可涂,饮汁而鬼毒可杀。

黑豆无毒。畏五参、龙胆、猪肉,忌厚朴,得猪胆汁、石蜜、牡蛎、杏仁、前胡良。

婴儿十岁以下者,炒豆与猪肉同食,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凡服蓖麻子,忌炒豆,犯之死。服厚朴亦忌之,最动气故也。

赤小豆

味甘,微平,入心、小肠。

利水去虫,一味磨吞决效;散血排脓,研末醋敷神良。止渴行津液,清气涤烦蒸。通乳汁,下胞衣,产科要矣;除痢疾,止呕吐,脾胃宜之。

赤小豆无毒,紧小而赤豆黯色者入药。

赤豆,心之谷也。其性下行,入阴分,进小肠,治有形之病,消痞散肿。虽溃烂几绝者,为末敷之,无不立效。

按:久服赤豆,令人枯燥肌瘦身重,以其行降令太过也。

绿豆

甘寒之味,入厥阴肝。

解热毒而止渴,去浮风而润肤;利小便以治胀,厚肠胃以和脾。

绿豆无毒,反榧子壳,恶鲤鱼。

绿豆属木,通于厥阴,解毒之功,过于赤豆。但功在绿皮,若去壳,即壅气矣。

按:胃寒者不宜食。

扁豆

甘温之味,入于脾经。

补脾胃而止吐泻,疗霍乱而清湿热。解诸毒大良,治带下颇验。

扁豆无毒,去皮炒。

色黄味甘,得乎中和,脾之谷也。能化清降浊,故有消暑之用。皮如栗色者,不可入药。扁豆专治中宫之病,然多食能壅气,伤寒邪炽者勿服。

淡豆豉

味甘、苦,寒,入于肺、脾。

解肌发汗,头疼与寒热同除;下气清烦,满闷与温斑并妙。疫气瘴气,皆可用也;痢疾疟疾,无不宜之。

淡豆豉无毒。

豆经蒸罯,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亦要药也。造豉法:黑豆一斗,六月间水浸一宿,蒸熟摊芦席上微温,蒿覆五六日后,黄衣遍满为度,不可太过,取晒,簸净,水拌得中,筑实瓮中,桑叶盖,厚三寸,泥固,取晒半日,又入瓮,如是七次,再蒸,曝干。

按:伤寒直中三阴与传入阴经者勿用。热结烦闷,宜下不宜汗,亦忌之。

麦芽

味甘、咸,温,入阳明胃。

熟腐五谷,消导而无停;运行三焦,宣通而不滞。疗腹鸣与痰饮,亦催生而堕胎。

麦芽无毒,炒黄,去芒,留芽用。

古入惟取穬麦为芽,今人多用大麦者,非也。以谷消谷,有类从之义,无推荡之峻。胃虚停谷食者宜之。然有积化积,无积消肾气堕胎。

神曲

味甘,性温,入于胃经。

健脾消谷,食停腹痛无虞;下气行痰,泄痢胃翻有藉。

神曲无毒,研细炒黄,陈久者良。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以白面百斤,青蒿、苍耳、野蓼各取自然汁六大碗,赤小豆、杏仁泥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螣蛇,用诸汁和面,豆、杏仁布包作饼,楮叶包熏,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曝干收之。

按: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孕。

谷芽

味甘、苦,温,入于脾、胃。

消食与麦芽同等,温中乃谷芽偏长。(增补)气和具生化之功,开胃与快脾是擅。

谷芽无毒,炒用。

味甘,气和,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也。

苦、甘、辛,热,入于肺、胃。

通血脉而破结,厚肠胃而润肌;宣心气以忘忧,助胆经以发怒。善行药势,可御风寒。

酒有毒,陈久者良。畏绿豆粉、枳椇子、葛花。烧酒散寒破结,损人尤甚。

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消愁;过饮则损胃耗血、生痰动火。故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重则亡身。此大禹所以疏仪狄、周公所以著酒诰也。

酸温之味,入厥阴肝。

浇红炭而闻气,产妇房中常起死;涂痈疽而外治,疮科方内屡回生。消心腹之疼,癥积尽破;杀鱼肉之毒,日用恒宜。

醋无毒,米醋最良。

藏器曰:多食损筋骨、损胃、损颜色。

罂粟壳

味酸、涩,温,入于肾经。

止痢泻而收脱肛,涩精气而固遗泄。劫虚痨之嗽,摄小便之多。

罂粟壳无毒,水洗,去蒂、去顶、去穰,醋炒透。得醋、乌梅、陈皮良。

酸收太紧,令人呕逆,且兜积滞,反成痼疾。若醋制而与参、术同行,可无妨食之害。

按:风寒之作嗽、泻痢新起者,勿服。

菜部

瓜蒂

苦寒之味,入阳明胃。

理上脘之疴,或水停,或食积,总堪平治;去胸中之邪,或痞硬,或懊,咸致安宁。水泛皮中,得吐而痊;湿家头痛,搐鼻而愈。

瓜蒂无毒。极苦而性上涌,能去上焦之病,“高者因而越之”是也。

按:瓜蒂最能损胃伤血、耗气夺神,上部无实邪者,切勿轻投。

白芥子

辛热之味,入太阴肺。

解肌发汗,利气疏痰。温中而冷滞冰消,避邪而祟魔远遁。酒服而反胃宜痊,醋涂而痈毒可散。

白芥子无毒,北产者良。

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白芥子不能达。煎汤不可太热,热则力减。

按:肺经有热、阴虚火亢者勿服。茎叶动风动气,有疮疡、痔疾、便血者皆忌之。

莱菔子

辛温之味,入肺与胃。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肿毒。

莱菔子无毒。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

按:虚弱人服之,气喘难布息。

干姜

辛热之味,入于肺、肝。

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癥瘕积胀悉皆除。开胃和脾,消食祛滞。生用则发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增补)风湿之痹可逐,肠澼下血亦良。

干姜无毒,白净结实者良。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焦。

姜味本辛,泡之则苦,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其止血者,盖血虚则热,热则妄行,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然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可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按:姜味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行血,久服损阴伤目,凡阴虚有热者勿服。

生姜

辛热之味,入于肺、胃。

生能发表,熟可温中。开胃有奇功,止呕为圣药。气胀腹疼俱妙,痰凝血滞皆良。刮下姜皮,胀家必用。(增补)能去臭气,亦通神明。

生姜无毒。要热去皮,要冷留皮。

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霍乱,一切暴卒之证,用姜汁和童便服之。姜汁能开痰,童便能降火也。

古方以姜茶治痢,热痢留皮,冷痢去皮,火炒。忌服同干姜。

姜皮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煨姜和中止呕,行脾胃之津液,最为平妥。

葱白

辛平之味,入于肺、胃。

通中发汗,头疼风湿总蠲除;利便开关,脚气奔豚通解散。跌打金疮出血,砂糖研敷;气停虫积为殃,铅粉丸吞。专攻喉痹,亦可安胎。(增补)伤寒寒热者宜,面目浮肿亦治。

葱白无毒,忌枣、蜜、犬、雉肉。

葱味最辛,肺之要药也,故解散之用居多。

按:多食葱,令人神昏发落,虚气上冲。

大蒜

辛温之味,入于脾、胃。

消谷化食,辟鬼驱邪。破痃癖多功,炙恶疮必效。捣贴胸前,痞格资外攻之益;研涂足底,火热有下引之奇。

大蒜有毒,忌蜜,独头者佳。

大蒜用最多,功至捷。外涂皮肉,发疮作疼,则其入肠胃而搜刮,概可见矣。

按:性热气臭,凡虚弱有热之人,切勿沾唇。即宜用者,亦勿过用,生痰动火,损目耗血,谨之。

辛温之味,入于脾、肾。

固精气,暖腰膝,强肾之功也;止泻痢,散逆冷,温脾之力欤!消一切瘀血,疗喉间噎气。韭子固精生精,助阳止带。

韭无毒,忌蜜。

古方用韭,专治瘀血。盖酸入肝,辛散温下也。多食神昏目暗。

金石部

金箔

辛平之味,入于心经。

安镇灵台,神魂免于飘荡;辟除恶祟,脏腑搜其伏邪。

金箔有毒。

禀西方之质,为五金之主,最能制木,故中风惊痫皆需之。银箔功用相仿。

按:金箔有大毒,磨屑顿服,不过三钱而毙,岂可多服乎?催生者用之。

自然铜

辛平之味,入于厥阴。

续筋接骨,折伤者依然复旧;消瘀破滞,疼痛者倏尔消除。

自然铜无毒,产铜坑中。

按:自然铜虽有接骨神功,颇多燥烈之性,很能损人,大宜慎用。

铜青

辛酸之味,入于厥阴。

女科理气血之痛,眼科主风热之疼,内科吐风痰之聚,外科止金疮之血。杀虫有效,疳证亦宜。

铜青无毒,色青入肝,专主东方之证,服之损血,以醋制铜刮用。

黄丹

辛寒之味,入于心、脾。

止痛生肌,宜于外敷;镇心安魄,可作丸吞。下痰杀虫,截疟止痢。(增补)平吐逆而疗反胃,治巅疾以愈惊痫。

黄丹无毒。黑铅加硝黄、盐矾炼成。凡用时,以水漂去盐硝、砂石,微火炒紫色,摊地上出火毒。味性沉阴,过服损阳气。化成九光者,当谓九光丹。铅粉主治略同。

密陀僧

辛平之味,入心、大肠。

镇心主,灭瘢。五痔金疮同借重,疟家痢证共寻求。

密陀僧有小毒,色如金者良。即熬银炉底,感银铅之气而成。其性重坠,故镇心下痰。须水飞用,食之令人寒中。

紫石英

甘温之味,入心与肝(“入心与肝”四字,按《纲目》增)

上通君主,镇方寸之靡宁;下达将军,助胎宫而有孕。(增补)治心腹之咳逆,补不足之温中。

紫石英无毒,畏扁豆、附子、黄连。火煅,醋淬,水飞。

紫石英南方之色,故功在血分,火热者忌之。

朱砂

甘寒之味,入于心经。

镇心而定癫痫,辟邪而杀鬼祟。解胎热痘毒,疗目痛牙疼。(增补)养精神而通神明,治五脏兼能化汞。

朱砂有毒,恶磁石,畏盐水,忌一切血。水飞三次,明如箭镞者良。

色赤应离,为心经主药。独用多用,令人呆闷。水银,即朱砂之液,杀虫虱有功,下死胎必用。渗入肉内,使人筋挛。若近男阳,阳痿无气。惟以赤金系患处,水银自然出。杨梅疮服轻粉,毒潜骨髓,毒发杀人。轻粉,主杀虫生肌。

雄黄

苦平之味,入于阳明胃经。

杨梅疔毒,疥癣痔疡,遵法搽敷力不小;血瘀风淫,鬼干尸疰,依方制服效偏奇。化痰涎之积,涂蛇虺之伤。

雄黄有毒,研细,水飞。生山之阳,明澈不臭,重三、四、五两者良。醋浸入莱菔子汁煮干。山之阴者名雌黄,功用略同。

《医宗必读》云:独入厥阴,为诸疮杀毒之药,亦能化血为水。血虚者大忌。

石膏

辛寒之味,入于肺、胃。

营卫伤于风寒,青龙收佐使之功;相傅因于火热,白虎定为君之剂。头痛齿疼肌肤热,入胃而搜逐;消渴阳狂逆气起,入肺以祛除。(增补)口干舌焦,是之取尔;中暑自汗,又何患焉?

石膏无毒,鸡子为使,恶莽草、巴豆,畏铁。有软硬两种,莹白者良。研细,甘草水飞火煅则不甚伤胃。

气味俱薄,体重而沉。少壮火热之人,功如反掌;老弱虚寒者,祸不旋踵。东垣云:立夏前服白虎汤,令人小便不禁,降令太过也。极能寒胃,使人肠滑不能食。非有大热者,切勿轻投。

滑石

味甘、淡,寒,入胃、膀胱。

利小便,行积滞。宣九窍之闭,通六腑之结。(增补)身热而泄澼可治,乳难与癃闭亦宜。

滑石无毒,白而润者良。石韦为使,宜甘草。凡脾虚下陷及精滑者忌之。病有当发表者,尤忌。

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窍,下能利精窍。盖甘淡先入胃家,上疏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上则发表,下则利水,为荡热燥湿之剂。

按:多服使人精滑,慎之。

赤石脂

酸、辛,大温,入于心、胃、大肠。

主生肌长肉,可理痈疡;疗崩漏脱肛,能除肠澼。

赤石脂无毒,细腻黏舌者良。赤入血分,白入气分。研粉水飞,畏芫花,恶大黄、松脂。

按:赤石脂固涩,新痢家忌用,久痢家成宜。

炉甘石

甘温之味,入阳明胃(“入阳明胃”四字,从《纲目》增)

散风热而肿消,去痰气而翳退。

炉甘石无毒,煅,水飞。

产金银坑中,金银之苗,状如羊脑。煅红,童便淬七次,研末水飞。为眼科要药。

钟乳石

甘热之味,入阳明胃。

益精壮阳,下焦之虚弱堪珍;止嗽解渴,上部之虚伤宜宝。(增补)安五脏亦能明目,通百节而利九窍。

钟乳石有毒。蛇床为使,恶牡丹、牡蒙,畏紫石英,忌羊血,反人参、白术。入银器煮,水减即添,煮三日夜,色变黄白,换水再煮,色清不变,毒去尽矣。水飞过,再研半日。

其气彪悍,令阳气暴克,饮食倍进,昧者得此肆淫,则精竭火炎,发为痈疽、淋浊,岂钟乳之罪耶?大抵命门火衰者相宜,不尔便有害矣。

海石

咸平之味,入太阴肺。

清金降火,止浊治淋。积块老痰逢便化,瘿瘤结核遇旋消。

海石无毒,水沫日久积成。海中者,味咸更良。

海石乃水沫结成,体质轻飘,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治证如上。

按:多服损人气血。

阳起石

咸温之味,入少阴肾。

固精而壮元阳,益气而止崩带。(增补)回子宫之虚冷,消结气与癥瘕。

阳起石无毒,出齐州阳起山,云母根也。螵蛸为使,恶泽泻、桂、雷丸、蛇蜕,畏菟丝子,忌羊血。火煅,醋淬七次,水飞。

此石产处,冬雪不积,其热可知。云头两脚鹭鸶毛,轻松如狼牙者良。非命门火衰者勿用。

磁石

辛温之味,入少阴肾。

治肾虚之恐怯,镇心脏之怔忡。(增补)疗肢节中痛,则风湿以除;清火热烦满,而耳聋亦治。

磁石无毒,柴胡为使,恶牡丹皮、莽草,畏石脂。火煅,醋淬,水飞。

磁石名吸铁石,乖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

《医宗必读》云:镇心益肾,故磁朱丸用之。可暂用,不可久也。

青礞石

咸平之味,入厥阴肝。

化顽痰癖结,行食积停留。(增补)色青因以平肝,体重则能下气。

青礞石有毒,火煅,水飞。

痰见青礞即化为水。气虚血弱者大忌。

花蕊石

酸平之味,入厥阴肝。

止吐衄如神,消瘀血为水。(增补)愈金疮出血,下死胎胞衣。

花蕊石无毒,出陕西华代地,体坚色黄,煅研,水飞。

血见花蕊石即化为水,过用损血,慎之。

食盐

咸寒之味,入少阴肾。

擦齿而止痛,洗目而祛风。二便闭结,纳导随通;心腹烦疼,服吐即愈。治疝与辟邪有益,痰停与霍乱无妨。(增补)软坚而结核积聚以除,清火则肠胃结热可治。

食盐无毒。

润下作咸,咸之走肾。喘嗽、水胀、消渴大忌。食盐或引痰生,或凝血脉,或助水邪,多食损颜色、伤筋力。故西北人不耐咸,少病多寿;东南人嗜咸,少寿多病。

青盐功用相同,入肝,散风。

朴硝

辛、咸、酸,寒,入胃、大肠。

破血攻痰,消食解热。法制玄明粉,功缓力稍轻,明目清燥,推陈致新。(增补)除寒热邪气之侵,逐六腑积聚之癖。

朴硝无毒。

朴硝在下,最粗而浊;芒硝在上,其质稍清;玄明粉再经熟炼,尤为精粹。方士滥夸玄明粉却病永年,不经之说也。若施之于有虚无火之人及阴毒沉寒之证,杀人甚于刀剑矣。

蓬砂

味苦、辛,寒,入太阴肺。

退障除昏开胬肉,消痰止嗽且生津。癥瘕、噎膈俱瘥,衄家、骨鲠通宜。

蓬砂无毒,出西番者白如明矾,出南番者如桃胶。能制汞哑铜,虚劳非所宜也。

性能柔五金,则消克可知。但疗有余,难医不足,虚劳证非矣。

硫黄

味酸,大热,入于心、肾。

壮阳坚筋骨,阴气全消;杀虫燥寒湿,疮疴尽扫。老年风秘,君半夏而立通;泄痢虚寒,佐蜡矾而速止。艾汤投一切阴毒回春,温酒送三丸沉寒再造。

硫黄有毒,畏朴硝、细辛、铁、醋、诸血,番舶者良。取色黄如石者,以莱菔剜空,入硫合定,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其黑浆。一法:绢袋盛,酒煮三日夜。一法:入猪大肠,烂煮三时。用须得当,兼须制炼得宜,一有不当,贻祸非轻。

秉纯阳之精,能补君火,可救颠危,乌须黑发,真可引年。然须老炼得宜,淫房断绝者能之。

白矾

味酸、涩,寒,入于肺、脾。

消痰止利,涤热祛风。收脱肛阴挺,理疥癣湿淫。(增补)疗阴蚀而愈恶疮,止目痛而坚骨齿。

白矾无毒,取洁白光莹者,生用解毒,煅用生肌。甘草为使,畏麻黄,恶牡蛎。

矾之用有四:吐风热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诸血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风痰泄痛崩带,取其收而燥湿也;喉痹痈疽、蛇伤蛊毒,取其解毒也。多服伤骨损心肺。

土部

伏龙肝

辛温之味,入肝与胃。

女人崩中带下,丈夫尿血遗精。(增补)催生下胎,脐疮丹毒。咳逆反胃治之效,燥湿消肿投之宜。

伏龙肝无毒,即灶心黄土。祛湿有专长。

辛温之味,入于肝经。

止血以苦酒送下,消痈用猪胆调涂。(增补)磨浓点入目之飞丝,和酒治胞胎之不下。

墨无毒,松烟墨方可入药。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

墨者,北方之色;血者,南方之色。止血者,火见水而伏也。内有鹿角胶,非煅不可用。

百草霜

辛温之味,入肺、大肠。

清咽治痢,解热定血。(增补)疗阳毒发狂之症,愈口舌白秃诸疮。

百草霜无毒,即灶突上烟煤也。黑奴丸用以疗阳毒发狂,亦从治之义也。

人部

苦温之味,入心、肝、胃。

祛瘀血,补真阴。父发与鸡子同煎,免婴儿惊悸;己发与川椒共煅,令本体乌头。吐血衄血取效,肠风崩带宜求。

发无毒,皂角水洗净,煅存性。

发者,血之余也,故于血证多功。入罐中盐泥固济,煅存性。

牙齿

咸热之味,入少阴肾。

痘疮倒黡,麝加少许酒调吞;痈乳难穿,酥拌贴之旋发溃。内托阴疽不起,外敷恶漏多脓。

牙齿有毒,火煅水飞。

齿者,骨之余。得阳刚之性,痘家劫剂也。若伏毒在心,昏冒不省,气虚白痒,热疿紫泡之症,宜补虚解毒,误用牙齿者不治。

甘平之味,入心、肝、脾。

大补真阴,最清烦热。补虚痨,润噎膈,大方之玉液也;祛膜赤,止泪流,眼证之金浆耶!

乳无毒。

乳乃血化,生于脾胃,摄于冲任。未能孕则下为月水,即受孕留而养胎,产后则变赤为白,上为乳汁。此造化悬微之妙,却病延年之药也。

按:滑泄之人禁服乳。与食同进,即成积滞发渴。

津唾

甘平之味。

辟邪魔而消肿毒,明眼目而悦肌肤。

津唾无毒。

津乃精气所化,五更未语之唾,涂肿辄消,拭目去障,咽入丹田则固精而制火。修养家咽津,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收视返听,则精气常凝,容颜不槁。若频唾则损精神,成肺病。仙家以千口水成活字,咽津,诚不死之方欤!

红铅

性热而味咸,入心、肝与脾、肾。

坎宫一点,无端堕落尘寰;水里真金,有法收来接命。

红铅无毒。萧子真云:一等旁门性如淫,强阳复去采他阴;口含天癸称要药,似凭汝沮狂用心。此言金丹大道,惟虚极静笃,采先天神气而已,且不着于四大,安可求于渣质哉?若夫却病延年,未有过于红铅者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谓之天癸,乃天一所生之水”。古人用之疗金疮箭毒并女劳,复皆崇其养阴之力也。童女首经,尤为神品,女子自受,以及长成,莫积五千四百之期,即于是日经至,更为难得。回垂绝之阳,有夺命之权。若三日出庚之时,采药接命,即《楞严经》所载精仙是也,决非交媾,亦非口服,故成仙道。

按:服天癸而热者,惟童便、乳汁可以解之。

人溺

咸寒之味,入于肺、胃、膀胱(注:人溺,指童便也)

清天行狂乱,解痨弱蒸烦。行血而不伤于峻,止血而无患其凝,吐衄产家称要药,损伤跌仆是仙方。

人溺无毒。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服小便入胃,仍循旧路而出,故降火甚速。然须热饮,真炁尚存,其行更速。炼成秋石,真元之炁渐失,不逮童便多矣。

按:童便性寒,若阳虚无火、不消食、肠不实者,忌之。人中白,主治与溺相同,兼治口舌疮。

金汁

苦寒之味,入于胃经(注:金汁即粪清也)

止阳毒发狂,清痘疮血热,解百毒有效,敷疔肿无虞。

金汁无毒,主治同人中黄。

按:伤寒非阳明实热、痘疮非紫黑干枯均禁。

人胞

味甘、咸,温,入于心、肾(注:人胞即紫河车)

补心除惊悸,滋肾理虚痨。

人胞无毒。米泔洗净,童便浸、揉,色白为度,入铅瓶中封固,重汤煮三时,待冷方开。

崔氏云:胎衣宜藏吉方,若为虫兽所食,令儿多病。此亦铜山西崩、洛铲东应之理。蒸煮而食,不顾损人长厚时弗忍心也。

兽部

龙骨

甘平之味,入心、肝、肾。

涩精而遗泄能收,固肠而崩淋可止;缩小便而止自汗,生肌肉而收脱肛。(增补)癥瘕除,坚积散。鬼疰精物与老魅而咸去,热气惊痫治小儿而允当。

龙骨无毒。忌鱼及铁器,畏石膏。火煅,水飞,酒煮曝。白地锦纹、舐之黏舌者良。酒浸一宿,水飞三度。

龙在东方之神,故其骨多主肝病。肾主骨,故又益肾也。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魂飞不定者,治之以龙齿。

按:龙骨收敛太过,非久病虚脱者,切勿妄投。

麝香

辛温之味,入于肝、肾。

开窍通经,穿筋透骨。治惊痫而理客忤,杀虫蛊而祛风痰。辟邪杀鬼,催生堕胎。蚀溃疮之脓,消瓜果之积。

麝香无毒,忌大蒜,微研。当门子尤妙,不可近鼻,防虫入脑。

走窜飞扬,内透骨髓,外散皮毛。东垣云:搜骨髓之风,风在肌肉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丹溪云:五脏之风,忌用麝香,以泻卫气。故证属虚者,概勿施用。必不得已,亦宜少用。劳怯人及孕妇不宜佩带。

黄牛肉

甘温之味,入于脾经。

补脾开胃,益气调中。牛乳有润肠之美,牛喉有去噎之功。

黄牛肉无毒。乳微寒,味甘,润肠胃而解热毒,治噎膈而补虚劳。白水牛喉,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髓,炼过用,补中填骨髓。筋,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

牛为稼穑之资,不轻屠杀。市中所货,非老病即自死也,食之损人。丹溪《倒仓论》曰:脾为仓廪。倒仓者,推陈致新也。停痰积血发为瘫痪、劳瘵、蛊胀、噎膈,非丸、散所能治。用肥嫩牡黄牛肉二十斛,长流水煮糜,滤滓取液,熬成琥珀色,每饮数大碗,寒月温而饮之。缓饮即下,急饮即吐,时缓时急,且吐且下,吐下后口渴,即服自己小便,亦能荡涤饮垢。睡两日乃食粥,调养半月,沉疴悉去。须五年忌牛肉。

牛黄

味苦、甘,平,入于心、肝。

清心主之烦,热狂邪鬼俱消;摄肝脏之魂,惊痫健忘同疗。利痰气而无滞,入筋骨以搜风。

牛黄无毒,轻虚气香者良。杀死角中得者,名肝胆黄。成块成粒,总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黄透指甲者为真。产陕西者最胜,广中者力薄。得菖蒲、牡丹良,人参为使,恶常山、地黄、龙胆、龙骨、蜚蠊,畏牛膝、干漆。

东垣云:牛黄入肝治筋,中风入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腑、中经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阿胶

咸平之味,入于肝、肺。

止血兮兼能祛瘀,疏风也又且补虚。西归金府,化痰止嗽除痈痿;东走肝垣,强筋养血理风淫。安胎始终并用,治痢新久皆宜。

阿胶无毒,用黑驴皮、阿井水煎成,以黑光带绿色、易炖化、清而不腻并不臭者良。蛤粉炒、蒲黄炒、酒化、水化、童便和用,得火良。山药为使,畏大黄。

阿井乃济水之眼,《内经》以济水为天地之肝,故入肝治血证、风证如神。乌驴皮合北方水色,以制热生风也。真者光明脆彻,历夏不柔,伪者反能滞痰,不可不辨。

按:胃弱作呕吐、脾虚食不消者忌之。

熊胆

苦寒之味。

杀虫治五疳,止痢除黄疸;去目障至效,涂痔瘘如神。

熊胆无毒,通明者佳。

肉补虚羸,掌御风寒,又益气力。

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家,便当严戒。

象皮

咸温之味。

合金疮之要药,长肌肉之神丹。

象皮无毒,烧灰和油,敷下疳神效。

以钩刺插入皮中,顷刻疮收,故主用如上。

鹿茸

味甘、咸,温,入少阴肾。

健骨而生齿,强志而益气;去肢体酸疼,除腰脊软痛。虚劳圣剂,崩漏神仙。

鹿茸无毒,形如茄子,初生长二三寸,分歧为鞍色,如玛瑙、红玉者良。不可嗅之,恐虫入鼻颡。鹿峻,鹿相交之精也。设法取之,大补虚劳。

鹿筋

主劳损续绝。

鹿角

甘咸之味,入于肾督。

补肾生精髓,强骨壮腰膝。止崩中与吐血,除腹痛而安胎。

鹿角无毒,茸生两月即成角矣。

鹿肉

甘温之味。

补中强五脏,通脉益气力。

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吐血属阴虚火盛者,俱忌。

鹿乃仙兽,秉纯阳之质,合生发之气,其性极淫,一牡常御百牝,肾气有余,足于精者也。故主用最多,专以壮阳补精髓为功。茸较佳于角,肉有益于脾。生角消肿毒、逐恶血,不及胶之用宏也。

鹿,山兽,属阳,夏至解角,阴生阳退之象也。麋,泽兽,属阴,冬至解角,阳生阴退之象也。主用相悬,不可不辨。

羊肉

甘温之味,入于脾、肾。

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宣通风气,起发毒疮。角堪明目杀虫,肝能清眼去翳。肾可助阳,胲除翻胃。

羊肉无毒,反半夏、菖蒲,忌醋。

东垣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是也。凡形气痿弱、虚羸不足者宜之。羊血主产后血晕闷绝,生饮一杯即活。

中砒硇、钟乳、矾石、丹砂之毒者,生饮即解。

按:羊食毒草,凡疮家及痼疾者,食之即发,宜忌之。

结成羊腹中者。

狗肉

咸温之味,入于脾、肾。

暖腰膝而壮阳道,厚肠胃而益气力。

狗肉无毒,反商陆,畏杏仁,恶蒜。

狗宝

专攻翻胃,善理疔瘟。

狗宝无毒,结成狗腹中者。

属土性温,故能暖脾,脾暖则肾亦旺矣。黄犬益脾,黑犬益肾,他色者不宜用也。内外两肾,俱助阳事。屎中粟米,起痘治噎。

按:气壮多火、阳事易举者忌之。妊妇食之,令子无声。热病后食之杀人。道家以犬为地厌,忌食。

虎骨

辛温之味,入于肝、肾。

壮筋骨而痿软可起,搜毒风而挛痛堪除。

虎骨无毒,胫骨最良,酥炙。虎者,西方之兽,通于金气。风从虎,虎啸而风生,故骨可以入骨而搜风。虎主翻胃有功,虎爪辟邪杀鬼。肉酸平,益气力,止唾多,疗恶心欲呕,治疟辟。

犀角

苦、酸、咸,寒,入心、胃、肝。

解烦热而心宁,惊悸狂邪都扫;散风毒而肝清,目昏痰壅偕消。吐血崩淋,投之辄止;痈疽发背,用以消除。解毒高于甘草,祛邪过于牛黄。(增补)迷惑与黡寐不侵,蛊疰共鬼邪却退。

犀角无毒,升麻为使,恶乌头、乌啄,忌盐。乌而光润者良,尖角尤胜。入汤剂,磨汁用。犀角虽有撤上撤下之功,不过散邪清热、凉血解毒而已。

按:大寒之性,非大热者不敢轻服。妊妇多服能消胎气。

羚羊角

味咸,寒,入肝经。

直达东方,理热毒而昏冒无虞;专趋血海,散瘀结而真阴有赖。清心明目,辟邪定惊。湿风痢血宜加用,瘰疬痈疽不可无。

羚羊角无毒,出西地,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明高而坚、不黑者良。多两角者,或一角更胜。剉研极细或磨用。

肝虚而热者宜之。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千牛。入药不可单用,须不拆原对,锉细,避风捣节,更研万匝如飞尘,免刮人肠。

按:独入厥阴,能伐生生之气。

獭肝

甘温之味,入于肝、胃。

鬼疰传尸惨灭门,水吞殊效;疫毒蛊灾常遍户,末服奇灵。

獭肝有毒。葛洪云:尸疰鬼疰,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积月累年,淹滞至死,死后传人,乃至灭门。惟用獭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以瘥为度。其爪亦搜逐痨虫。其肉甘、咸,寒,治骨痨热、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疗热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多食消男子阴气。

腽肭脐

味咸,热,入于肾经。

阴痿精寒,瞬息起经年之恙;鬼交尸疰,纤微消沉顿之疴。

腽肭脐无毒。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锉捣。或于银器中,以酒煎熟合药。一名海狗肾,两重薄皮裹丸,核皮上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湿润常如新。置睡犬旁,惊狂跳跃者,真也。固精壮阳是其本功,鬼交尸疰,盖阳虚而阴邪侵之,阳旺则阴邪自辟耳。

按:阳事易举、骨蒸劳嗽之人忌用。

猪脊髓

甘平之味,入于肝、肾。

补虚劳之脊痛,益骨髓以除蒸。心血共朱砂,补心而治惊痫;猪肺同薏苡,保肺而蠲咳嗽。脂本益脾,可止泻而亦可化癥;肾仍归邻,能引导而不能补益。

猪脊髓无毒。猪,水畜也。在时属亥,在卦属坎,其肉性寒,能生湿痰,易招风热。反乌梅、桔梗、黄连。四蹄治杖疮,下乳汁,洗溃疡。胆主伤寒燥热,头肉生风发痰,胰润肠去垢,脑损男子阳道,血能败血,肝大损人,肠动冷气,舌能损心。

按:猪性阴寒,阳事弱者勿食。

禽部

味甘、咸,平,入于肺、肾。

流行水府,滋阴气以除蒸;闯达金宫,化虚痰而止嗽。

鸭无毒,类有数种,惟白毛而乌嘴凤头者,为虚痨圣药。白属西金,黑归北水,故葛可久治痨有白风膏也。

鸭凫,即野鸭也。味甘,气温,益气补中,平胃消食,治水肿与热毒,疗疮疖而杀虫。

乌骨鸡

味甘、咸,平,入于肺、肾。

最辟邪而安五脏,善通小便理烦蒸。产中亟取,崩带多求。(增补)益肝肾而治虚痨,愈消渴而疗噤痢。

乌骨鸡无毒,骨与肉俱黑者良。舌黑者,骨肉俱黑。男用雌,女用雄。鸡为阳禽,属木应风,在卦为巽,在色有丹、白、黄、乌之异,总之不如白毛乌骨、翠耳金胸为最上乘也。

鸡冠血,发痘疮,通乳痈,涂口。

肝可起阴,治小儿疳积目昏。

鸡屎白(惟雄鸡屎有白)利小便,治鼓胀。

鸡子清烦热,止咳逆。

卵壳主伤寒痨复,研敷下疳。

卵中白主久咳气结。

肫内黄皮,名鸡内金,祛烦热,通大小便。

淘鹅油

味咸,温(一名鹈鹕油)

理肝痛痈疽,可穿筋透骨。

淘鹅油无毒,取其脂熬化,就以其嗉盛之,则不渗漏,虽金银器玉之物,盛之无不透漏者,可见入骨收髓之功。但资外敷,不入汤、丸。

雀卵

味酸,温,入肾经。

强阴茎而壮热,补精髓而多男。(增补)愈妇人之带下,兼腹内之疝瘕。

雀卵无毒。雀属阳而性淫,故强壮阳事。下元有真阳,谓之少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火衰则阳痿精寒,火足则精旺阳强。雀卵之于人亦火矣。雄雀屎名白丁香,一头尖者是雄,两头圆者是雌。疗目决痈疖,理带下疝瘕。

按:阴虚火盛者勿食;不可同李食;孕妇食之,生子多淫;服术人亦忌之。

五灵脂

甘温之味,入于肺经(一名寒号虫)

止血气之痛,无异手拈:行冷滞之瘀,真同仙授。

五灵脂无毒,乃寒号虫之粪也。气味俱厚,独入厥阴。主血,生用行血,熟用止血。痛证若因血滞者,下咽如神。

按:性膻恶,脾胃虚弱者,不能胜也。

虫鱼部

蜂蜜

味甘,平,入于脾经。

和百药而解诸毒,安五脏而补诸虚,润大肠而悦颜色,调脾胃而除心烦。同姜汁行初成之痢,同薤白涂汤火之疮。

蜂蜜无毒,忌生葱。凡蜜一斤,入水四两,瓷器中炼,去沫,滴水不散为度。

采百花之英,含雨露之气酿成,其气清和,其味甘美,虚实寒热之证,无不相宜也。

按:大肠虚滑者,虽熟蜜亦在禁例。酸者食之,令人心烦;同葱食之害人;同莴苣食之,令人利下。食蜜后,不可食鲜,令人暴亡。蜡性涩,止久痢,止血,生肌定痛。火热暴痢者忌之。

露蜂房

甘温之味。

拔疔疮附骨之根,止风虫牙齿之痛;起阴痿而止遗尿,洗乳痈而涂瘰疬。

露蜂房有毒。

蜂房乃黄蜂之窝。蜂大房大,且露天树上者为胜。

按:其用以毒攻毒,若痈疽溃后忌之。

牡蛎

咸寒之味,入肾经。

消胸中之烦满,化痰凝之瘰疬;固精涩二便,止汗免崩淋。(增补)治虚劳烦热,愈妇人带下。伤寒而寒热宜求,温疟与惊恚莫缺。

牡蛎无毒,海气化成,潜伏不动。盐水煮一时,煅粉,亦有生用者。贝母为使,恶麻黄、辛夷、吴茱萸。火煅,童便淬之。得蛇床子、远志、牛膝、甘草良。

按:寒者禁遇,虚热者宜之。

龟甲

味咸,寒,入于心、肾。

补肾退骨蒸,养心增智慧。固大肠而止泄痢,治崩漏而截痎疟。小儿卤门不合,臁疮朽臭难闻。(增补)治软弱之四肢,愈赤白之带下。

龟甲有毒,大者力胜。酥炙或酒炙、醋炙,煅灰用。洗净捶碎,水浸三日,用桑枝熬胶,补阴之力更胜矣。恶沙参。

龟禀北方之气,故有补阴之功。若入丸、散,须研极细,恐着人肠胃,变为瘕也。煎成胶良。龟、鹿皆永年,龟首藏向腹,能通任脉,取下中以补肾补血,皆阴也;鹿鼻反向尾,能通肾脉,取上角以补火补气,皆阳也。

按:肾虚而无热者勿用。

鳖甲

味咸,寒,入于肝经。

解骨间蒸热,消心腹癥瘕。妇人漏下五色,小儿胁下坚疼。肉冷而难消,脾虚者大忌。(增补)痞疾息肉何虞,阴蚀痔核宜用。

鳖甲无毒。恶矾石,忌苋菜、鸡子。鳖色青,主治皆肝证;龟色黑,主治皆肾证,同归补阴,实有分别。龟甲以自败者为佳,鳖甲以不经汤煮为佳。肝无热者忌之。

酥炙治痨,童便炙亦可。

鳖肉凉血补阴,亦治疟痢。

真珠

咸寒之味,入于肝经。

安魂定悸,止渴除蒸;收口生肌,点睛退翳。(增补)能坠痰而拔毒,治惊热与痘疔。

真珠无毒。绢包,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研极细。另有取新洁未经钻缀者,乳浸三日,研如粉面,否伤人脏腑。

禀太阴之精气而结,故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宜其主用多入阴经。

按:病不由火热者忌之。

桑螵蛸

味咸,平,入肾经。

起阳事而痿弱何忧,益精气而多男可冀。(增补)主伤中而五淋亦治,散癥瘕而血闭兼通。

桑螵蛸无毒,即螳螂之子,必以桑树上者为佳也。一生九十九子,用一枚即伤百命。仁人君子闻之且当惨然,况忍食乎?

畏旋覆花,蒸透再焙。

海螵蛸

味咸,温,入肝经。

止吐衄肠风,涩久虚泻痢。外科燥脓收水,眼科去翳清烦。

海螵蛸无毒,恶白及、白蔹、附子。炙黄。

味咸入血,性能收涩,故有软坚止滑之功。

出东海,一名墨鱼。

肉酸、平,益气强志,益人,通月经。

瓦楞子

味咸,平。

消老痰至效,破血癖殊灵。

瓦楞子无毒,火煅、醋淬、研。咸走血而软坚,故主治如上。瓦楞即蚶壳。

肉炙食益人,过多即壅气。

石决明

味咸,平,入肝、肾二经。

内服而障翳潜消,外点而赤膜尽散。(增补)五淋通而疡疽愈,骨蒸解而劳热清。

石决明无毒。如小蚌而扁,惟一片无对,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盐水煮一服时,或面里煨熟,研粉极细,水飞。恶旋覆。

按:久服令人寒中。肉与壳同功。

味咸,寒。

和经脉而散恶血,清热结而续筋骨。合小儿之囟,解漆毒之疮。

蟹有小毒,独螯独目。两目相向,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背有星点足斑目赤者,皆不可食。惟冬瓜汁、紫苏汁可以解之。

爪能堕胎。性寒能发风,能薄药力,风疾不可食。孕妇食之,令儿横生。

蕲州白花蛇

味咸,温。

主手足瘫痪及肢节软疼,疗口眼斜及筋脉挛急。厉风与破伤同宝,急惊与慢惊共珍。

蕲州白花蛇有毒,去头、尾,酒浸三日,去尽皮、骨,俱有大毒,得火良。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家要药。内连脏腑,外散皮肤,无处不到,服者大忌见风。产蕲州者最佳,然不可多得。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廿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有爪甲,长一二分,肠如连珠,眼光如生。产他处者,或两目俱闭,或一开一闭也。

按:花蛇性走窜有毒,惟真有风者宜。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乌梢蛇大略相同,但无毒而力浅,色黑如漆、尾细有剑脊者是也。

穿山甲

味咸,寒,入肝与肾。

搜风逐痰,破血开气。疗蚁蝼绝灵,截疟疾至妙。治肿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理痛痹,在上则升,在下则降。

穿山甲有毒,如鼠而小,似鲤有足,尾脚力更胜。或生或烧酥,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

穴山而居,寓水而食,能走窜经络,无处不到,达病所成功。患病在某处,即用某处之甲,此要诀也。性猛不可过服。古名鲮鱼甲。

白僵蚕

味咸、辛,温,无毒,入肺、脾两经。

治中风失音,去皮肤风痒。化风痰,消瘰疬,拔疔毒,灭瘢痕,男子阴痒,女子崩淋。(增补)愈小儿之惊痫夜啼,去人身之三虫黑鼾。

白僵蚕无毒,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米泔浸一日,待涎浮水上,焙去丝及黑口。及蚕之病风者,用以治风,殆取其气相感欤!

蚕蛹炒食,治风及劳瘦。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肉,除蛔虫。

蚕茧甘温,能泻膀胱相火。痈疽无头者,烧灰,酒服。

雄蚕蛾

味咸,温。

止血收遗泄,强阳益精气。

雄蚕蛾有小毒。炒,去足、翅。

健于媾精,敏于生育,断嗣者宜之。

斑蝥

辛寒之味,入肺、脾二经。

破血结而堕胎儿,散痈癖而利水道;拔疔疽之恶根,下狾犬之恶物;中蛊之毒宜求,轻粉之毒亦化。

斑蝥有毒,畏巴豆、丹参、甘草、豆花。惟黄连、黑豆、葱、茶能解其毒。

直走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不宜多用,痛时以木通导之。

蟾酥

辛温之味,入于脾、肾。

发背疔疽,五疳羸弱;立止牙疼,善扶阳事。

蟾酥有毒,即蟾蜍眉间白汁能烂人肌肉。惟疔毒服二三厘,取其以毒攻毒。

入外科方有夺命之功,然轻用能烂人肌肉。

蛤蟆

辛温之味。

发时疮之毒,理疳积之疴;消狾犬之毒,枯肠痔之根。

蛤蟆有毒,酒浸一宿,去皮、肠、爪,炙轧。

属土之精,应月魄而性灵异,过用发湿助火。

惟五月五日取之,可治恶疮。

水蛭

味咸、苦,平,入于肝经。

恶血积聚,闭结坚牢,炒末调吞多效;赤白丹肿,痈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

咸走血,苦胜血,为攻血要药。误吞生者,入腹生子,咂血,肠痈瘦黄。以田泥调水饮数杯则下也。或以牛羊热血一二杯,同猪脂饮之,亦下。染须药中能引药力到上至根。

虻虫

苦寒之味,入于肝经。

攻血遍行经络,堕胎只在须臾。(增补)祛寒热与癥瘕,通血脉及九窍。

虻虫有毒,去足、翅,炒。恶麻黄。

青色入肝,专啖牛马之血。仲景用以逐水,因其性而取用之也。非气壮之人实有蓄血者,水蛭、虻虫不敢轻与。

咸寒之味。

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吞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浆立至。

虫有毒,畏皂荚、菖蒲。屋游,即地鳖虫也。仲景大黄虫丸,以其有攻坚下血之功,虚人斟酌用之。

蝼蛄

咸寒之味。

通便而二阴皆利,逐水而十种俱平。贴痒燥颇效,化骨鲠殊灵。(增补)去肉刺而全产难,亦解毒以愈恶疮。

蝼蛄无毒,去足、翅,炒。自腰以前甚涩,能止二便;自腰以后甚利,能通二便。治水甚效,但其性猛,虚人戒之。

蝉壳

咸寒之味,入于肺、脾、肝。

快痘疹之毒,宣皮肤之风。小儿惊痫夜啼,目疾昏花障翳。

蝉壳无毒,经沸汤洗净,去足、翅,晒干,大而色黑入药。

感木土之气,吸风饮露,其气清虚,故主疗皆风热高恙。又治音气不响及婴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义。

按:痘疹虚寒证禁用。

辛平之味,入于肝经。

善逐肝气,深透筋骨,中风恒收,惊痫亦简。

蝎有毒。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蝎属木,色青,独入厥阴,风家要药。全用谓之全蝎,但用尾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按:似中风、小儿慢脾风病属虚者忌。

药性赋

党参固正气而理虚,洋参补虚劳而清热。

沙参补肺养阴,丹参清心补血。

玉竹润燥而祛虚风,白前下气而治痰咳。

天花粉泻热生津,夏枯草清肝散结。

鸡苏清热而治头风,白及补血而止吐血。

海藻软坚而散瘰疬,浮萍发汗而除风湿。

豨莶草治风湿痹痛,钩藤钩除肝风搐搦。

益母草祛瘀调经,功同茺蔚子;泽兰叶散郁强脾,用类佩兰草。

白薇治血热烦呕,茜草行血滞咽痹。

凌霄破血祛瘀,紫草凉血活血。

茹治血枯癥瘕,菴能行水散血。

芦根降火益胃以止呕,苎根安胎补阴而祛热。

蔷薇根漱牙痛口疮,芭蕉根治热狂烦渴。

龙胆草除湿热而益肝胆,胡黄连治惊疳而退蒸热。

苦参燥湿能治疮疡,青黛泻肝兼解热毒。

大青解时病发斑,板蓝根之用同;甘遂行水气肿满,紫大戟之效捷。

藜芦吐风痫之痰涎,芫花疗五水之饮癖。

通草、灯心清上焦热,能利小肠;桂枝、官桂和营卫气,温通经脉。

萹蓄治黄疸热淋,青蒿退骨蒸劳热。

天仙藤治妊娠水肿,疏风活血之功;海金沙治五淋茎痛,除湿泻热之力。

草乌头治痹风顽痰,草豆蔻治寒疟秽疫。

蛇床子补肾命而除风湿,蒲公英消乳痈而解热毒。

紫地丁泻热,治斑疹疔疽;金银花解毒,治疮疡外发。

忍冬藤治疮毒,能清痘疹之热;怀牛膝治牙疼,又通咽喉之痹。

锁阳强筋有润燥之功,鹤虱杀虫止腹痛之剂。

山柰辟恶温中,漏芦解毒入胃。

山慈菇散结消肿,蓖麻子拔毒祛滞。

白头翁泻热止血痢,冬葵子利窍通营卫。

王不留行通血脉下乳催生,冬虫夏草发痘疮去除劳瘵。

土瓜根利水行血,治热病发斑;白鲜皮消风祛湿,疗闭结不利。

萆薢祛风湿而治浊淋,白蔹泻热毒而散结气。

青葙子、决明子祛风热明日,木鳖子、急性子拔痈毒通经。

马勃清肺而止咽痛,蓼实温中而下水气。

土茯苓解毒祛湿热,兼治痰疮;预知子泻热补劳伤,又杀虫蛊。

马鞭草经脉能通,枸杞子肝肾能补。

女贞子强肾阴而定肝风,柏子仁养心气而悦脾土。

茯神木治筋骨拘挛,油松节治风湿痛苦。

松香生肌敛湿疮之痛,槐角凉血通大肠之腑。

楮实助阳而壮筋骨,槐花凉血而止崩吐。

秦皮性涩,平肝而止下痢,兼疗目疾;榆皮性滑,利窍而下有形,又医妒乳。

蔓荆子清上焦,宜凉血祛风;辛夷花通九窍,治鼻渊鼻塞。

海桐皮祛风热而行经络,密蒙花润肝燥因能明目。

蕤仁治目疾而补肝虚,芙蓉治肺痈而消肿毒。

杉木治肺气肿满兼疗胀痛,茶叶清头目烦热又和阴阳。

苦丁茶治上炎邪热,川楝皮涂作痒癣疮。

肥皂角敷无名肿毒,山茶花治吐衄血伤。

败棕灰能泄热,止血止痢;乌桕木解砒毒,利水通肠。

苏木祛瘀,治产后血晕;降香降气,和血滞打伤。

痘疹不起,用西河柳;通窍辟恶,用苏合香。

冰片能通窍散郁,荆沥治痰热癫狂。

芦荟消热杀虫,治疳痫最速;芜荑杀虫燥湿,疗积痛尤良。

胡桐泪涂齿结核,大枫子治疥癞癣疮。

祛风明目清少阳,有霜桑叶;降火除痰定惊痫,有天竺黄。

樟脑燥湿杀虫治外感,雷丸杀虫消积治内伤。

桑椹补肾水,生津明目;柿干清心肺,除热涩肠。

柿蒂降气,呃逆可止;桑枝祛风,筋骨能强。

青果清咽治鱼骨鲠,雪梨润肺利大小肠。

胡桃涩精固肾,荷叶通气升阳。

龙眼养心脾而保血,榴皮止泄痢与脱肛。

润肺杀虫有榧实,清热养胃有蔗浆。

莲蕊须涩精最妙,荔枝核治疝为良。

白果敛哮喘,带浊可止;枳椇解酒毒,烦渴能忘。

西瓜翠衣清暑祛热,大豆黄卷消满通中。

大蒜能通窍辟恶,黑姜去陈寒固冷。

白芥子开肺气而豁痰,马齿苋散热毒而消肿。

丝瓜瓤清肺热哮喘之痰,西瓜子滑大肠通乳之引。

金银镇肝制水为良,铅铁坠痰定惊最捷。

芒硝元明粉,均能润下软坚;太阴元精石,大都救阴泻热。

浮石降火化痰,硼砂软坚散结。

磁石补纳肾气,耳目能通;礞石能入肝脏,顽痰可去。

代赭石内镇肝逆之不平,炉甘石外治疮疡之烂湿。

雄黄辟暑湿恶邪,矾石吐风痰痧毒。

胆矾、皂矾,制肝木风痰喉痹;青盐、食盐,引肾经燥润滑痰。

急流水宜二便风痹之剂,逆流水宜宣吐风痰之药。

甘澜水宜伤寒劳伤,阴阳水治霍乱吐痢。

腊雪水清热痰,秋露水治暑痹。

地浆解毒而治水,井泉补阴而止渴。

孩儿茶收湿定痛治诸疮,百草霜补火定血治诸积。

陈墨汁治崩衄、下胞胎;伏龙肝止呕吐、消溺血。

鸡冠血治恶忤并发痘浆,鸡肫皮消水谷且除烦热。

乌骨鸡治干血虚劳,白毛鸭为滋阴圣药。

猪尾血治痘疮倒黡,猪胆汁能润燥通肠。

猪脬能转脬之引,猪蹄为通乳之汤。

羊肉补形益气血,牛肉补脾行倒仓。

补虚润燥有牛乳,清心解热有牛黄。

黄明胶补阴能养血,望月砂明目治痘疮。

獭肝治传尸鬼疰,猬皮治肠风痔疡。

夜明砂治目盲障翳,豭鼠粪治阴易复伤。

熊胆平肝明目,鳝血活血祛风。

鲤鱼胆点喉痹,青鱼胆治目疮。

蛇蜕祛风辟恶,蚬肉下乳壮阳。

山甲通经络而散痈肿,蟹黄续筋骨而涂漆疮。

瓦楞子平胃柔肝消血积,蛤蜊粉清热利湿治咳伤。

田螺利二便水肿,珍珠定心肝热惊。

蜂蜜和百药不宜中满,蜂房治咳伤解毒为能。

海螵蛸通经脉治血枯,五味子敛肺气收脱肛。

蝉蜕除风热,退翳发疹;僵蚕祛风热,散结行经。

白蜡生肌而止尿血,斑蝥攻毒以下有形。

蜈蚣祛风治惊痫与顽癣,干蟾制木治疳痞与阳明。

白蚯蚓泻大肠,亦治经脉之痛;五谷虫治疳积,又治大便之不行。

外清热毒有蛥蝓,内治痰厥有胆星。

蜣螂、蝼蝈,攻积通便;虻虫、水蛭,逐血行经。

千年健、寻骨风,祛湿追风足用;人中黄、人中白,泻热解毒为灵。

血余和诸血,补阴治劳复;秋石补肾水,清火退骨蒸。

人乳补虚而润,人牙发痘而温。

河车为固胎可用,难言补益;红铅为败阳之物,岂曰养阴。

散瘀降火,己溺不如童便;泻热解毒,金汁即是粪清。

车轴木利水湿,其痛作滞;盘龙草治癃闭,小便不行。

补阴固气有燕窝、线鳔,滋阴退热有淡菜、海参。

酸梅草内敛肝气之用,急性子外通经络之能。

绛砂通瘀,纬屑活血。

桑虫发痘浆,虫疗折伤。

青布藉青黛以平肝,红布藉红花以活血。

死人枕治尸痨鬼疰,炊单布治熏蒸热毒。

柴灰渗溺死水湿,黄土治夏日中暍。

黄精填补,必须常服;郁金舒郁,顺气有功。

三七消瘀,治跌打吐血;砂仁理气,治饱胀腹膨。

罂粟壳能收涩胃,使君子能杀虫积。

糯米填中而补胃,粳米养胃而和中。

荸荠消铜钱积,亦治噎膈;柿干清肺热,亦治痢红。

浮小麦虚汗能止,大麦芽乳胀能通。

黑料豆肾气能补,荞麦面食积能攻。

秫秫叶、苡仁叶俱清暑病,脾胃可醒;紫豆藤、莱菔叶均治痧证,气血立通。

绿豆清热解毒,刀豆止呃温中。

洋米发痘疮虚证,红面治滞下多红。

甜瓜蒂涌吐痰涎,胡荽酒起发痘浆。

薤白利气消痰,茄根散结消肿。

[1]人参: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红参类人参和白参类人参。

[2]原本:当指《本草从新》。

[3]温:红参类人参“甘、微苦,温”;白参类人参“甘、微苦,平”。

[4]《明医杂著》:原为《明医杂录》,疑误而改。

[5]味苦、甘,平:此处疑有误。《神农本草经》:独活味辛、苦,性温。

[6]若血虚头痛:原文作“若血头痛”,据文意及医理疑脱“虚”字,现补上。

[7]《本草逢原》:查无此书,疑为《本经逢原》。

[8]与:疑为“勿”之误。

[9]流于心则为伏饮:《金匮要略》作:“夫心下有留饮……膈上病痰,满喘咳叶……必有伏饮。”

[10]精固者:此处疑有误。

[11]勋伐:功劳,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