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展望
(一)研究重点
本研究需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基本内涵的界定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这方面的专著尚不多见,目前只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之中,而且这些论文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仍存在一定分歧,没有达成共识。因而,在本书的研究中,需要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进而确定其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利于后续研究的展开。
2.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困境与挑战的分析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与社会利益分化的现实境遇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既提出了挑战,使其陷入一定的困境。然而,这些现实境遇在何种程度上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出了挑战,困境是如何造成,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3.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的对策与路径
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是本书最终的研究目的,但实现这一目的的难度可想而知。在研究和论述中,如何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研究难点
就实质而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取得和掌握,努力提升其话语表达、传播的方式和技巧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是,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整个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能否应国际国内的客观发展趋势而不断与时俱进,能否推动国家与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能否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期待与需求,能否得到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真学真信真践行,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甚至是不惜做出牺牲,才是最为根本和关键的。也就是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取得和掌握,从形式上看来自于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传播领域,而追溯根源实际上还是基于事实领域之上的。因而,在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建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时,应当以此为基调进行重点论证。
(三)研究创新点
本书尝试提出了某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例如,在国内外文献鲜有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做出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本书认为,所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指为了使一个国家中具有阶级属性、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体系在网络中处于不受威胁和不存在危险的状态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总和。再如,本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进行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是指导我们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伟大认识工具”。又如,本书注意运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精辟论述,把它们作为立论的依据和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
1.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的研究
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进行界定,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没有达成共识。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将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概念,而意识形态和话语权是学术界两个最具有争议或难以界定的概念,无疑,准确界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有较大困难。有学者认为可以从“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个部分”的角度来界定。在界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时,我们既可以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或形成机理等方面去界定和揭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与特征,同时在界定其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主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合法性等概念。
2.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的研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研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挖掘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应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术界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很薄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特别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形成的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是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深入挖掘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揭示其当代意义,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3.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法和路径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研究大多是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的单一维度或面临时代挑战的某一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途径和对策,本书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话语效果四个维度,深化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和方法研究,综合应用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同时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进行实际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努力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结合,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的实效性,以促进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不断深化,为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指导地位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导权提供更多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
(四)研究展望
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可供参考的文献不多,目前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加上笔者学术视野有限,本研究成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特点与规律缺少深入的探讨。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不丰富的领域,本书关于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成果也相对匮乏,加之笔者研究水平和精力的局限,因而对该问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拓展和深化。
二是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标准的研究相对肤浅和粗略,主要集中探讨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意义、原则、目标、对策等规范层面的问题,而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
三是对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研究不够系统。笔者受英语水平和外文文献检索渠道的局限,所收集到的西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做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限于为数不多的中文文献。这些文献对该方面的介绍略显陈旧,导致本书难以对西方的做法展开系统研究。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本书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