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统一、历史和现实相比较的多重维度,兼用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刻剖析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努力探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本书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
(一)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是一种传统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鉴别、分类、整理、归纳和分析,最终形成对客观事实的科学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的文献资料十分广泛。本研究通过互联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等,收集、整理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本书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对这些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断章取义,并把这些论述置于当时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为开展国内外、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没有实践做支撑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研究没有实证做基础就会变得空洞失真。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话题,实际上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与具体领域的相关问题和事件联系紧密,因此更具实践性。本研究将主要通过对收集的典型案例,即从著作、新闻、媒体和网络等途径得来的间接案例和笔者亲历的直接案例等来分析和研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建构的路径和对策。在对典型案例和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的有效结合,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现实说服力。
(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立体式、多视角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时就不能不涉及语言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每种学科研究的方法、范式和角度都各有侧重,必须对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关注和研究。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多角度透视,既可以了解不同学者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程度,又有利于对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全面、立体和丰富的了解和把握。本书通过运用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期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方法论指导。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还是一个实践性问题,面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遭遇的时代挑战与问题,本书展开理论梳理,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理论基础,从而实现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的结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本书紧密联系我国网络实际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和细致解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努力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规律和运行机制。
(五)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就是以历史考察为逻辑起点,把具体的现象和实践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和研究,从而评估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和经验教训,为当下的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研究方法。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必须回归历史,尤其是研究改革开放前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革和话语转换,主要在话语方式、话语体系和话语主题等方面的演化,总结出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更好地分析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状、问题及建构路径等。在回顾历史、把握现实的过程中,本研究力图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回归到个别,在动态的研究中抽象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的历史规律。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界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本质、功能,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设的原则、路径等,从系统的角度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