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入性囊肿
由于手术或外伤等原因,继发于皮肤、结膜或呼吸道上皮移位进入眼眶所形成的囊肿成为植入性上皮性囊肿,在眼科临床中较为常见。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右眼部肿物生长5年入院。患者曾于20年前因“右眼爆炸伤”,行“右眼内容物摘除术”,术中未植入义眼台,直接佩戴“义眼片”。5年前发现右眼部肿物,肿物逐渐增大,未经治疗,目前影响义眼片的佩戴。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右眼无眼球,结膜无充血,结膜下可见囊性肿物,肿物较大,约3cm×2.5cm,表面光滑,边界不清,结膜囊变浅,义眼片无法佩戴;左眼眼前节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右眼眶内占位病变,边界基本清楚,其内密度均匀,右眼球缺如。临床诊断:右眼结膜下囊肿,右眼球摘除术后。入院后第3天,于局麻下行右侧眼眶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为上皮性囊肿,结合病史,病理诊断:眶内植入性上皮性囊肿;术后随访2年,肿物无复发(图2-5-1)。
图2-5-1 眼眶植入性囊肿
A.眼眶CT可见巨大右眶内囊性病变;B.组织病理学检查:HE×40
【图片点评】
该病例有明确的手术史,术后出现逐渐增大的囊性占位,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这是临床诊断植入性囊肿的重要依据。
【临床诊断提要】
1.有眼部外伤或手术史。
2.男性较为常见,多发生于眼眶上方。
3.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囊性病变。超声显示肿物内呈无回声暗区或液性平段。CT扫描显示为边界较为清楚的低密度占位病变,肿物内部CT值与玻璃体相似。
【临床与治疗分析】
眼眶植入性上皮性囊肿常常是由于眼部手术或外伤等损伤,导致结膜上皮细胞、皮肤上皮细胞或呼吸道上皮细胞经由伤口进入眼眶内,形成上皮细胞衬里的囊肿,以皮肤上皮与结膜上皮植入较为常见,鼻源性的呼吸道上皮植入较为少见。因此,常见的病因为眼部外伤与各种眼科手术。
植入性囊肿的发生主要为外伤或手术等创伤时,上皮性结构随伤口进入并定植于眼眶,随着较长时间的发育而产生。多数植入性囊肿是可以避免的,外伤时仔细检查创伤情况、彻底清创,尤为重要,避免残留上皮组织,绝大多数不易形成植入性囊肿;但较小、较深的伤口,特别是树枝、锐气等刺伤,以及异物伤等,如清创不彻底,囊肿形成较为常见;手术导致的眶内植入性囊肿,多与手术缝合结膜时手法欠妥造成,导致结膜上皮细胞或上皮残留于眶内,形成囊肿。
植入性上皮性囊肿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既往多有眼部外伤或手术病史,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囊性病变,超声显示肿物内呈无回声暗区或液性平段,CT扫描显示为边界较为清楚的,与玻璃体密度相似低的病变。但应于眼部其他囊中相鉴别,主要包括黏液囊肿、寄生虫囊肿、血囊肿、单纯性囊肿等。虽然这些囊肿均可囊变为囊性病变,影像学极为相似,但均有各自特点,黏液囊肿多发生于鼻窦,寄生虫囊肿多发生于眼外肌内,且超声可见囊肿内有一斑点状回声,血囊肿根据血液发生的时间可有不同的MRI表现,单纯性囊肿又称为潴留囊肿,由结膜上皮衬里,多见于结膜,尤其是上下穹隆和内外眦部结膜。
植入性上皮性囊肿较小时可采取临床观察,待出现眼部症状时则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植入性上皮性囊肿多与外伤或手术有关,囊肿多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故完全切除较为困难,术后较易复发,但该病无恶变倾向。
该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因眼球损伤较为严重,行眼内容物摘除,因此,产生囊肿的病因应该与外伤和(或)手术有关;此外,笔者在通过临床工作中发现,囊肿的生长部位常常发生于手术缝线附近,故手术时缝合手法欠妥,可能为其原因之一;在手术过程中,注重操作细节,规范手术步骤,增强防范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思考】
植入性上皮性囊肿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常见,一般认为与外伤和(或)手术有关,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上皮性囊肿特点,相关影像检查结合病史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较难完全切除,易复发;此外,规范操作步骤,可以避免部分囊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