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尿液生化检查
尿液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糖、氨基酸和酮体等,这里主要讨论蛋白质。
(一)蛋白质
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电荷和机械屏障,阻挡了血液中高分子量蛋白质通过,因此原尿中只有少量白蛋白和球蛋白片段,而且流经近端肾小管过程中又几乎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虽然正常肾小管和尿路也分泌少量蛋白,但多数健康成人尿蛋白排泄总量低于150mg/d,白蛋白上限为30mg/d。
生理情况下,尿中少量蛋白来源于血浆和肾小管分泌的。血浆中分子量低于50 000~60 000Da的蛋白质可以从肾小球滤过,再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占正常尿液总蛋白的1/3。
1.尿蛋白检测方法
(1)尿蛋白定性检查:
有试纸法、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等。
由于尿蛋白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较多,如尿量多少、患者活动状态等,因此,尿蛋白定性试验应连续检测3次,均阳性者需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2)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受尿量收集准确与否、被检对象活动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近年以检测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意一次尿液中蛋白或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而且尽量采用晨尿以减少活动对尿蛋白的影响。若得不到晨尿,也可用任意一次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白蛋白排泄率达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量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5~25mg/mmol(男)和3.5~35mg/mmol(女)。近年多个前瞻性试验发现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若有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即使在一般人群调查也发现尿白蛋白排出轻微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增加;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或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剂(ARB)治疗能减少尿白蛋白和心、肾的危险因素。研究还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尿白蛋白不仅作为终末器官损伤的标志物,而且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
(3)特殊蛋白检测
1)β 2-微球蛋白:分子量为11 800Da,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成分之一,存在于细胞膜表面。血清内浓度相对恒定,可直接从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尿内浓度极不稳定,偏酸环境中容易降解,故留取标本时应碱化尿液。比浊法测定正常值<0.3mg/L。尿中浓度升高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恶性肿瘤时因为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滤过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亦可升高。
2)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是维生素A的运载蛋白,分子量21 200,可直接从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正常尿液中RBP含量极微,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正常值<0.5mg/L。尿RBP水平上升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可作为近端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但同时有肾小球疾病者,尿RBP水平不一定与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平行。
3)α 1-微球蛋白:分子量31 000Da,在尿中比较稳定,用免疫化学技术可以测定。作为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标志,用于评估近端肾小管损伤,排泄率随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恢复而下降。
4)转铁蛋白:分子量、直径大小与白蛋白相似,所带负电荷较白蛋白少,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损伤时更易漏出,在酸性尿中易降解。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分子量分别为150kDa和900kDa,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有研究显示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检测尿IgG和IgM较测蛋白总量,对预测其临床缓解、肾功能和肾组织损伤程度更有意义,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6)α 2-巨球蛋白:分子量820kDa,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检测有助于对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的了解。正常情况下尿液α 2-巨球蛋白<2.87mg/L。
7)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存在于细胞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有同工酶。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含量丰富,分子量约为140kDa。正常尿中含量极微,用比色法检测以U/g·Cr表示,正常参考值为<16.7U/g·Cr。尿NAG是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其水平上升见于接触毒物或药物致肾毒性损伤和各种肾小球疾病。在原发肾小球疾病(微小病变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研究中发现,尿NAG水平上升先于肾小管细胞形态损伤,其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尿蛋白量有关,而且与尿蛋白成分(IgG)相关。尿NAG增加主要是由于近端肾小管摄取大量蛋白,导致溶酶体活化损伤;尿NAG水平上升也间接反映肾小球损伤。
8)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重链和轻链,经克隆B细胞合成后重组,两条相同的重链和轻链结合成完整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分子量90kDa,不能从肾小球滤过。轻链分为κ和λ两种,分子量为23kDa,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用免疫浊度法、ELISA法检测。最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电泳。尿标本要新鲜、清亮,检查时须设对照管,血清和尿标本同时检测。尿常规定性检查通常为阴性,加热醋酸法和尿蛋白定量检测有大量蛋白。参考值:κ<35mg/L,λ<50mg/L。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往往血中IgM同时升高)、肾淀粉样变性、淋巴瘤等。
9)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尿外观呈红色、浓茶色或酱油色,不混浊。试纸法隐血试验阳性,联苯胺试验强阳性,镜检无红细胞。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对可疑病例应及时进一步检查确认。血红蛋白尿检测尿含铁血黄素阳性,尿硫酸胺试验有异常色素沉淀物。肌红蛋白尿硫酸胺试验阴性,蛋白电泳能区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2.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选择指数(selectivity index,SI)是用于描述肾小球对高分子量蛋白通透性的变化,通常用高分子量蛋白如IgG、IgM、或α 2-巨球蛋白与低、中分子量蛋白如白蛋白或转铁蛋白的清除比率来表示。选择指数(SI)=(尿高分子量蛋白/血浆高分子量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白蛋白)。选择性蛋白尿是指SI<0.10,非选择性蛋白尿是指SI>0.50。选择性蛋白尿见于微小病变肾病患者,但蛋白尿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不能作为肾小球疾病病因诊断依据,至于SI的高低能否指导治疗没有定论。
(二)糖
尿液中排出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糖阴性。尿糖阳性见于:①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阈值;②近端肾小管损伤影响了对糖的重吸收,虽然血糖正常但尿糖呈阳性,即所谓 “肾性糖尿”。临床上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尿糖。
(三)氨基酸
正常人每天从肾小球滤过的游离氨基酸99%由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对氨基酸的重吸收是依赖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载体的主动转运,需要特殊的转运蛋白。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遗传性疾病存在氨基酸转运蛋白缺陷,引起尿氨基酸含量增加。常见的疾病有Alport综合征、Hartnup病、Fanconi综合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毒、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雷尼替丁中毒、重金属中毒、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沉积病等。此外,还可见于长期酗酒、严重创伤、人工心脏瓣膜安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