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妆品的起源与历史
化妆品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是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理皮肤、美容和修饰人体的日常用品,也是所有爱美之人喜爱、追逐的产品之一。特别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今日,人们崇尚自我,推崇个人形象,各类化妆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化妆品已经成为与男女老少各年龄层次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但是面对快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产品、新技术和产品的“专业术语”,化妆品是否能安全使用、效果是否真实可靠一直是很多人希望了解的内容。
美容化妆品技术是以研究化妆品原料性能、配方组成与原理、基本制作技术、产品性能评价、安全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技术,是跨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皮肤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性应用技术。
一、美容化妆品的起源
人类最早使用美容化妆品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存在是同步的。原始社会在部落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把动物油脂涂抹在皮肤上,使自己的肤色健康而有光泽,这应该是最早的护肤行为。据出土文物及古籍记载, 东、西方使用化妆品都已有几千年历史, 但限于当时对物质的认识处于原始阶段,对美容化妆品的认知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又局限于简陋的原始加工技术,古代化妆品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或只经过简单地粗加工,是不能与现代化妆品相提并论的。
西方学者研究认为古代化妆品的出现源于宗教习俗,如古埃及人4000多年前就已在宗教仪式上点燃芳香植物熏香,供奉神灵;在皇族、贵族的护肤和美容物品中使用了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妇女用孔雀石、铜绿研磨成粉化妆眼部,用锑、煤灰粉加强眼圈的描画,用散沫花提取的红色装饰指甲、手心等部位,这些化妆品也就是今天眼影、眼线、指甲油等彩妆产品的前身。古代人也在澡盆中盛放香料、芳香油、动物油进行沐浴。到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药之父”希伯克拉底发明了以碳酸钙粉末为原料制作的牙粉,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植物的气(香)味疗效应用于化妆和美容,阿拉伯科学家阿维森纳从玫瑰花中蒸馏提取出玫瑰精油,伊本·杰米从柑橘、柠檬中提取了柑橘油、柠檬油,科学的发展对化妆品工艺的进步给予了很深的影响。
我国使用美容化妆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化妆品了。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就有“禹造粉”的纪录,粉就是铅白粉,即用铅制造的化妆傅粉(用铅白粉搽粉),殷商时期发明了“胭脂”,《中华古今注》里有“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于女面,产于燕地,故古燕脂”。这些都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傅粉、胭脂、眉墨等化妆品了。
二、美容化妆品的发展阶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化自身的化妆品,从来都有着不断地追求,美容化妆品的发展也是一部自然科学发展史,大约可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然油脂化妆品阶段,即直接使用未经过处理的各类天然动、植物油脂对皮肤进行简单的防护阶段。
第二阶段是油水乳化化妆品阶段,即表面活性剂的引入,攻克了油、水乳化关键技术的化妆品阶段。18世纪、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药学的空前发展,使很多新原料、新设备和新技术被应用于化妆品生产, 更有之后的表面化学、胶体化学、流变学和乳化理论等原理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与正确选择解决了化妆品生产的关键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不断实践使得化妆品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化妆品生产从原始、初级、小型家庭生产逐渐成为一门新的、专业性的科学技术,美容化妆品行业开始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第三阶段是添加了萃取的天然物质的功效化妆品阶段,即化妆品生产应用了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化妆品中添加了对皮肤有修复、护理作用的天然物质精华,提高了化妆品的功能性。特别是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大大提高了一些有效物质的萃取率与纯度。如,从丹参、薰衣草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丹参酮、精油,从鲨鱼油脂、鸡冠等动物皮、器官中提取的角鲨烯、透明质酸,这些原料加入到化妆品中提高了其美白、祛痘、去斑、抗皱等效果,这类功能性化品(functional cosmetics)又称为疗效性化妆品,有专家认为其介于化妆品和药物之间。
第四阶段是仿生化妆品阶段。即伴随对人体皮肤的深入了解,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质,并复配到化妆品中,提升化妆品的安全与功效。有生物发酵技术、遗传变异技术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等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开发。如,借细胞融合技术优化脂肪酸组成,培育含有大量皂角苷的朝鲜人参;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透明质酸替代从鸡冠中提取的传统方法,改变了提取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的缺点;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表皮生长因子用于化妆品,提升了化妆品抗衰老、修复受损皮肤等功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为化妆品开发提供高效、安全和质优的原材料或添加剂代表了21世纪化妆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中国化妆品发展历程
我国化妆品的发展始于三四千年前的“禹造粉”、“古燕脂”等美容类彩妆,到《楚辞·大招》对当时美女的描写用了“易中立新,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随着配药技术的发展,秦汉时期化妆品的类型和制作技术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芷“可以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可见当时人们就已经有了开发面霜的原料。唐、宋时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再次促进了化妆品的发展,在“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中专门有“面药”章记载了113个化妆品的配方,包含唇脂、乌发、生发、熏衣方等多方面,公元82年的《太平圣惠方》则收录了300个配方,其中包含洁齿的配方。明、清时期化妆品配方更加充实与提高,如明代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升,书中不仅记录了具有美容、化妆功效性的药物,而且收录了大量的化妆品配方,为今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化妆品配方提供了参考。
鸦片战争后期,我国美容化妆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原料逐渐由化学制剂取代,出现手工作坊式的化妆品厂,1830年由谢宏远先生创办的扬州谢馥春日化厂,至今已有188年历史,1915年该厂生产的宫粉、香佩和香囊等曾在巴拿马展出, 荣获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质奖。1898年在上海创办的名为“广生行”的化妆品厂是现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广生行”生产制作的“双妹牌雪花膏”是当时国内享有盛名的化妆品。与中国近代史民主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非常缓慢,生产企业是手工作坊,没有专业生产设备,品种单调、产品数量有限,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多集中在上海、青岛和天津等大城市,属于上等阶层的生活用品,是普通百姓不敢奢望的产品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国内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化妆品企业由1953年的240家分散的手工作坊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调整为谢馥春化妆品厂、孔风春化妆品厂、上海家用化妆品厂等26个化妆品企业。国内化妆品工业开始走上正轨,生产花露水、发蜡、香粉、蛤喇油、雪花膏等产品,才有了近代中国化妆品工业的起步。60年代中期化妆品成了传播封、资、修和资产阶级香风臭气的魔品,刚刚起步的化妆品行业受到摧残,没有赶上国际上化妆品发展的高峰。
1978年党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化妆品工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诞生了大批不同所有制的化妆品企业。国际著名外资化妆品公司的进入促使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1979年全国化妆品工业生产总值是2.18亿元,到1995年就达到190亿元,化妆品行业从百年低迷的发展状态中崛起,年增长速度在30%~50%,进入飞跃发展阶段。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国内化妆品行业从原来的手工作坊变成具有现代化装备、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企业。据统计,2006年开始,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到了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即使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持续平稳增长。2010年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到1530亿元人民币,是1980年的400多倍。化妆品行业逐渐融入世界范围的大市场,“中国制造”的化妆品已经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年销售额达2000多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8.8%,仅次于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
国内化妆品行业按市场销售方式可分为:日化专业线和美容专业线,简称日化线和专业线。日化线产品主要定位是流通领域,少部分进入美容院;专业线的销售定位主要为美容院配套,大多数产品在美容院直接为消费者使用,少部分由美容院销售给顾客和进入流通领域。美容院可根据产品特性和顾客的需求,采取一对一、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服务,更能发挥功能性化妆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近550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35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全国美容从业人员总数约4000万人,成为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近十几年来作为化妆品行业的新生力量,美容专业线产品已成为中国化妆品发展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