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鹅大肠杆菌病(鹅蛋子瘟)
禽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家禽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国内各地的禽群普遍存在感染并常有发病。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临床上常见的病型有大肠杆菌性胚胎病与脐炎、败血症、母禽生殖器官病等,症状特征各有不同,剖检病禽常可见到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腹膜炎及眼炎、脑炎、关节炎、肠炎、脐炎、生殖器官炎症和肉芽肿等病理变化。
【病原】病原是某些致病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常见的有QK89、QK1、O7K1、O141K85、Q39等血清型。本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在污染的土壤、垫草、禽舍内等处均可发现此病原菌,从病鹅的变性卵子和腹腔渗出物中以及发病鹅群的公鹅外生殖器官病灶中都可以分离出该病原菌。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可以杀灭本菌。
【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
【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7~45日龄的鹅较易感。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怕冷,常挤成一堆,不断尖叫,体温升高,比正常鹅高1~2℃。粪便稀薄而恶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肛周沾满粪便,食欲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最后衰竭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2.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母鹅在产蛋后不久,部分产蛋母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粘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其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病鹅眼球下陷,喙、蹼干燥,消瘦,呈现脱水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即使有少数鹅能自然康复,也不能恢复产蛋。
3.公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公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主要表现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的,阴茎表面布满绿豆粒大小的坏死灶,剥去痂块即露出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病理变化】败血型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成年母鹅的特征性病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浑浊的液体,常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小出血点。公鹅的病变仅局限于外生殖器,阴茎红肿,上有坏死灶和结痂。
【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鉴定或玻板凝集或试管凝集试验。
【鉴别诊断】
1.鹅大肠杆菌病与小鹅瘟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小鹅瘟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嗜睡、腹泻、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排淡黄绿色、灰白色稀便,混有气泡、恶臭;肠道形成纤维素坏死性肠炎和脱落形成特殊的栓子。而鹅大肠杆菌病粪便稀薄而恶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明显。细菌学检查小鹅瘟看不到病原体,大肠杆菌病可以检查出细菌。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有治疗效果,对小鹅瘟无效。
2.鹅大肠杆菌病与鹅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鹅巴氏杆菌病均有传染,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和腹泻等临床症状以及肠浆膜出血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鹅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巴氏杆菌,3~4月龄最易感,表现为剧烈腹泻,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鹅巴氏杆菌病的特征性病变发生在肝脏,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质地稍变硬,表面散布着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肺出血;心冠脂肪组织上面有明显的出血点。另外,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十二指肠也常有出血点。鹅大肠杆菌病粪便稀薄而恶臭,死鹅主要病变在心包膜、心外膜、肝和气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淡黄绿色,凝乳样或网状,厚度不等。肝肿大,质脆,表面有针头大小、边缘不整齐的灰白色坏死灶,比巴氏杆菌病的肝脏坏死灶稍大。
3.鹅大肠杆菌病与鹅禽流感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鹅禽流感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仅饮水,呼吸困难,腹泻等临床表现以及卵巢病变。
[不同点]鹅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多种家禽和野禽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综合征,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蛋鹅发生鹅流感时在数天内能引起大批鹅发病死亡,同时整个鹅群停止产蛋。这些与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在流行病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鹅禽流感对卵巢破坏很严重,大卵泡破裂、变形,卵泡膜有出血斑块,病程较长的呈紫葡萄样。而鹅的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大卵泡破裂、变形,卵泡膜充血,但一般无出血斑块,无紫葡萄样卵泡膜,内脏器官也不出血,而以腹膜炎为特征;如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鹅流感为阴性,但接种鸡胚能引起死亡,绒尿液具有血凝性,并能被特异抗血清所抑制。
4.鹅大肠杆菌病与鹅链球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鹅链球菌病均有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减食或废食,下痢、粪便稀薄,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并有心包、腹腔有纤维素,肝肿大等剖检病变。
[不同点]鹅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病鹅表现缩颈怕冷(体温升高),濒死鸭出现痉挛或角弓反张等症状;皮下及全身浆膜、肌肉水肿出血;心包及腹腔内有浆液性出血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有出血,肝肿大、淡黄色,脂肪变性,并见有坏死灶;肠壁肥厚,时而见有出血性肠炎;输卵管发炎;病料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阳性的单个或短链球菌;大肠杆菌病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腹膜炎、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腹腔肠道和脏器间。
5.鹅大肠杆菌病与鹅结核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鹅结核病均有精神委顿,羽毛松乱,不愿活动,减食或废食,腹泻,产蛋下降,有关节炎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肝、脾有结节块(肉芽肿)等剖检病变。
[不同点]鹅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表现为病鹅渐进性消瘦,胸骨突出如刀,翅下垂。剖检可见肝、脾、肠道、气囊、肠系膜等均有结核结节(粟粒大、豆大、鸽蛋大),切开干酪样物,涂片后用萋-尼氏染色法染色,镜检显红色结核分技杆菌;大肠杆菌病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腹膜炎、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腹腔肠道和脏器间。
6.鹅大肠杆菌病与绦虫病的鉴别
[相似点]鹅大肠杆菌病与绦虫(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巨头膜壳绦虫)病均有传染性,精神沉郁,食减或废绝,粪便稀薄恶臭(时有血便),有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以及肠道出血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绦虫病的病原为绦虫;肠内有绦虫,一般10几条,最多的可达30多条,长3~4厘米;粪检有虫卵或孕节片卵袋;剖检可在小肠见虫体;大肠杆菌病病原是大肠杆菌,肠道内检测不到虫体。
【防制】
1.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注意控制温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种鸭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2)药物预防 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磺胺类等药物都敏感,但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药物预防对雏禽具有一定意义,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03%~0.04%庆大霉素等。可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天进行预防性投药。
(3)免疫接种 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可采用鹅蛋子瘟氢氧化铝灭活菌苗预防接种,在开产前1个月,每只成年公鹅和母鹅每次胸肌注射1毫升,每年1次。
2.发病后措施
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鹅,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但在大肠杆菌病发病后期,若出现了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时,使用抗生素疗效往往不显著甚至没有效果。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处方1:
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按0.2克/升饮水或按5~10毫克/千克拌料内服,每日1次,连用3天。
处方2:
丁胺卡那霉素(或氟苯尼考),每100千克水8~10克,混饮4~5天。
处方3:
强力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1次,连用3~5天。
处方4:
复方新诺明,30~5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2次,连用3~5天。
处方5:
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3~5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处方6: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2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或磺胺嘧啶(SD)0.2%拌饲(0.1%~0.2%饮水),连用3天。
处方7:
甲砜霉素按0.01%~0.02%拌饲(或红霉素50~100克/吨拌饲,或泰乐菌素0.2%~0.5%拌饲,或泰妙菌素125~250克/吨饲料),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