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职业的含义和特点

1.职业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对职业的理解就是工作,现在所做的工作即是职业。其实讲的更具体一些,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广义的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的过程。所以,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按照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对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行业+职能,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对职业的解释。

拓展阅读

我国职业的分类

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细类作为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①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②专业技术人员;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④商业、服务人员;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⑦军人;⑧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

2.职业的特点

(1)职业的社会属性 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其实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无疑是社会性的,两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等价关系,这反映了职业活动和劳动成果的社会属性。

(2)职业的规范性 职业的规范性应该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① 职业内部的规范性操作要求。

② 职业道德的规范性。

不同的职业在其劳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这是保证职业活动的专业性要求。当不同职业在对外展现其服务时,还存在一个伦理范畴的规范性,即职业道德。这两种规范性构成了职业规范的内涵与外延。

(3)职业的功利性 职业的功利性也叫职业的经济性,是指职业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职业活动应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结合起来,职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

(4)职业的技术性和时代性 职业的技术性指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每一种职业往往都表现出一定的技术要求。职业的时代性指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变化及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职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拓展阅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也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上便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鲜鱼行、宫粉行、成衣行、药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旧行、陶土行、仵作行、鼓乐行、杂耍行、皮革行,等等。

由三十六行如何发展为“三百六十行”呢?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其实自古之来,行业的工种决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数,民间所流传的“三百六十行”是个统称,多年来习惯成自然,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所以一直到现在,说起行业还是笼统地称“三百六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