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务造船
黄埔船坞为洋务建设所用始于刘坤一督粤。光绪元年十二月(1876年1月),刘坤一调任两广总督。在广东洋务、西学的熏陶下,刘坤一逐渐改变早期在洋务问题上的消极态度,开始尝试兴办近代工业。为了制造和修理轮船,刘坤一以八万元购得黄埔的柯拜、录顺、于仁等3座船坞及附属设施,归属广州机器局,用来修造船舶。英人出售时曾“订约二十五后始准修造舰艇”,致使买下的船坞和厂房长期搁置,但仍为广东造船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刘坤一的继任者张树声继续以黄埔船坞修造轮船,他聘温子绍为机器局总办,于光绪七年(1881)仿造蚊子船获得成功。光绪八年(1882),张树声向德国订购双管鱼雷艇3艘及水雷一批,在录顺船坞后创设水雷局(图4)。虽然成效并不显著,在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和刘坤一、张树声的先后经营下,黄埔船坞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造船工匠,为张之洞黄埔船局的开办积累了技术力量。
图4 录顺船坞及鱼雷艇
作者考辨:图中近景为位于长洲岛一侧的录顺船坞,为水雷局所用,船坞内停放雷艇,可见船闸;画面远景为黄埔新洲,右上角隐约可见琶洲塔。照片拍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
(来源:摄影者佚名,自藏历史照片)
张之洞对黄埔船坞的利用源于他对广东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思考。光绪十年(1884年),为应对中法战事,张之洞被派任两广总督。张在军务之余大兴洋务,从而完成了有关国家改革发展的早期思考。光绪十一年五月,张之洞呈奏《筹议海防要策折》,以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感受提出海防三策:张以“储人才”、培养训练有素的军事及技术人员为首要,计划以张树声所办博学馆为基础开设水陆学堂,招募西洋教习讲授西方军事技术与现代科学等;其次为“制器械”,建议开设军事工厂制造船舰、枪炮及弹药;张同时建议“开地利”,选择合适矿场开设煤矿、铁矿,为炼铁提供原料。当年九月,张之洞又以《筹议大治水师事宜折》献议朝廷发展海军。张从分地、购船、计费、筹款、定银、养船、修船、练将、船厂、炮台、枪械十一个方面论述了广东海军发展的战略。其中,“练将”一节,张之洞明确了在广东创办水、陆学堂的计划;“枪械”一节,张之洞计划将机器、军火两局合并为制造局,并为了方便水运和督察,统一在城西增埗设厂制造枪弹、火药。修理鱼雷、试造浅水兵轮等则归属黄埔雷局。并计划一旦筹有经费,即成立船局;等等。与此同时,张之洞还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计划:“期以一年半而铸枪炮成,两年而炮台备,三年而水师立,五年而水师大备。”从后来实施情况来看,《筹议海防要策折》和《筹议大治水师折》既是张之洞有关国家军事发展的总体构想,也是其洋务建设的行动纲领,而利用黄埔船坞修造舰船、生产水雷、鱼雷及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等是张之洞拟定策略的核心内容。
较之前任,张之洞对黄埔船坞的利用更为专业化。他将黄埔船坞从广州机器局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船局。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张于闱姓捐款内提洋银26万元,交署水师提督方耀等人督办建厂。在技术上,张之洞开革原机器局总办温子绍,“选募华工,采取香港华洋船厂图式”,建造浅水兵轮。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黄埔船局先后建造广元、广亨、广利、广贞、广戊、广已、广玉、广金炮舰八艘。光绪十年(1884),张之洞再购8艘德国单管鱼雷艇,并在柯拜船坞西南侧临江处创办鱼雷局,局内设机器厂,遗址即今黄埔造船厂科技大楼西侧。
除了在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黄埔洋务军事工业在厂房建筑和材料技术等方面也适应了近代工业的生产需要。从同时期有关长洲的图像记录可以推测,黄埔船局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座,设于柯拜船坞南侧。前座为二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临江而立,相信为船局官员及技术人员办公、居住使用。后座为高大的厂房,和前座一样采用西式四坡屋顶(图5)。从另一个角度望去,除了能看见黄埔船局12开间券廊的前座及后座屋顶,鱼雷局的空间布局也清晰可辨(图6)。它由外围较为低矮的单层西式建筑和纵深内部两处有着高大屋顶的厂房建筑所组成。外侧的起重架和平台为鱼雷艇保养所用,因为船底钢壳较薄,鱼雷艇每次执勤回来均用起重架吊起置于支船台上,以防止生锈。另外,从屋顶形态来看,黄埔船局及鱼雷局厂房相信都采用了西式三角形屋架以谋求更大的使用空间。另外,西式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已被证实在该时期洋务建筑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5 平岗墟及黄埔船局
作者考辨:画面前景为长洲岛一侧,近景为平岗墟民房及民船碇泊港,后为黄埔船局厂房及起重架,河对岸为黄埔新洲。
(来源:摄影者佚名,自藏历史照片)
图6 黄埔船局(左)与鱼雷局(右)
(来源: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ion,Dec.17th,1898:297.)
需要说明的是,张之洞任内,广东洋务建设已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建筑设计。为培养军事及技术人才,张之洞改变了广东早期洋务建设不用西人的做法,通过各种途径聘用了7名德国技术人员担任教习,在武器使用、地图测绘、炮台建造、挖掘战壕、电线架设、武器修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同一时期,张之洞还招募了一批包括辜鸿铭和詹天佑在内的中国幕僚或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中西技术人员大多经过制图、测量及力学运算等工程技术的训练,以此为基础,一个具有一定建筑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团队得以形成。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相应官衔的出现。光绪十年夏,张之洞甫上任,正值前任张树声奏请修建的番禺上下横档岛炮台建成,其中东台炮巷门额题为“广东巡抚部院倪 两广总督部堂张 署广东水师提督方 建”。至光绪十一年夏,张之洞主持修建狮山、蟹山、鱼珠新式炮台,炮巷题额有“钦命两广总督部堂张 钦命广东巡抚部院倪 记名总兵署广州协锐勇巴图鲁邓安邦督造 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的字样。其中陈棨熙拥有“绘图监造同知”官职,说明该时期广东官府已具备一定的设计力量,并需要进行设计团队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名列地方军政大员之后,技术官员的身份和地位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