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呼叫中心与客户中心
袁道唯博士曾经撰文写道:
所谓呼叫中心,其发展路径应当是呼叫、接触、互动(Call Center→Contact Center→Interaction Center)。呼叫中心是单一的语音服务渠道;接触中心则为多介质的复合服务渠道体;互动中心则是将服务、营销、销售整合贯穿在一起的机制架构。
当今时代,运营机构和客户的交互正在不断演进。首先,这种交互更多地增加了时间纬度。如同engagement中的“订婚”含义,客户从与运营机构互不相识到越走越近,直到成为长期付费客户或者“忠实粉丝”,这是一个过程,需要双方投入精力、情感和财力。其次,这种交互质量并不一定通过每次交易的频度和交易额直接体现出来。“促销”“二次营销”的概念会越来越被淡化。互联网思维的“免费法则”和“游戏化”趋势要求运营机构所关注的交互质量评价指标在财务直接收益之外更加广泛、多元。最后,交互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加,由此产生或关联的数据更加接近“大数据”。完整的体验设计和触点协同对于运营机构运营的要求不断提升。
这种转变也许首先会从呼叫中心反映出来。随着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呼入式的营销和服务将越来越少,只要在手机终端上点击几下就能够完成大量的购买活动。现在订机票、车票、船票,订酒店、饭店,订麦当劳、肯德基以至查账单、看积分,用APP操作远比电话呼入便利、顺畅。而客户触点的增加和有效互动的频繁,使得侵扰性的冷呼出电话也日益被鄙视。许多运营机构基于单纯“呼叫”的座席数量大规模减少。即便是拥有多媒体渠道的接触中心,如果不学习如何有效分析日益增多的客户相关数据,设计体验式的客户互动,而陷于简单的预测性营销推送和弹框式的知识库粘贴,其未来发展也必然不乐观。
我们需要关于“客户互动”的新概念和新术语,来表达运营机构及其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员工之间基于数据和理解之上的大量的有效沟通、表达,基于吸引力的往来交互,基于兴趣的多维交流和游戏化互动,基于相互认可承诺的追踪接续和关系不断深化。其度量可以被测定——所谓degree of engagement;其功能可以被固化,比如设立Engagement Center,Chief Engagement Officer(CEO)。
尽管符合原始定义的呼叫中心依然大量存在甚至不断出现,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接触中心”“互动中心”的时代,而客户互动的形态更需要engagement这样的概念来概括。在这样的“中心”,智能机器服务和人工深度服务协同,多种电子渠道贯穿,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整合,客户策略的执行与设计并行。既然多种“中心”并存,那么使用“客户中心”这一通用术语就能够较好地把处在不同阶段的运营主体整合起来,准确表达其含义。
由此,客户中心通常处在客户的远程端,是具有使用语音或屏幕界面执行售后服务、技术与内容支撑、销售传播和接触互动等功能的运营机构功能架构的总称。它和运营机构的实体营业厅、客户现场业务递送构成一般运营机构面向客户(Customer Facing)的三大功能架构。希望“客户中心”术语的正式启用成为一个产业转变的标志并开启一段新征程。
呼叫中心行业正在从单一的语音服务渠道发展成为多介质的复合服务渠道体,并最终发展为整合服务、营销、销售为一体的互动中心的机制架构。作为企业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的接入平台和整合载体,客户中心正在成为传统呼叫中心的升级版,将会快速地、大规模地在我国得到新的应用和发展。
本书后续章节全部使用“客户中心”来代替原有广义的“呼叫中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