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近代美术馆与民艺馆

本文是柳宗悦为《民艺》第六十四号(1958年4月1日发行)撰写的一篇文章。本文以发表在《民艺》上的版面文章为底稿。

东京近代美术馆[2]前段时间预先告知我们说,他们那边有二十位左右的馆员想于某日某时来民艺馆参观学习,这样的事可不常见。事不凑巧,那时我卧病在床,没能参与馆员们的参观之旅,于是也就没能为他们作介绍,实在太过失礼。

我与冈部馆长、今泉副馆长都是旧识,这次他们的馆员特地到访,我却未能亲自接待,这实在非我初衷。我期待着美术馆之间多展开这样的交流,但我们没有收到过其他美术馆的交流邀请。而民艺馆本身,还有我本人原本就十分懒散,不善社交,也就从没主动发出过交流请求。我以个人身份参观遍了几乎所有的美术馆,但与此同时,博物馆协会的事宜则久疏打理了,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我在《民艺》杂志上已经写过好几篇有关民艺馆特质的文章了,《民艺》杂志的读者看到这篇文章,或许会觉得都是已经看过的内容,但此次因近代美术馆的馆员到访,我无意间有了把两个艺术馆的特性放到一起对比的想法。我想,这样的对比文章也能使大家更进一步理解民艺馆的特性,于是在百无聊赖的卧病生活中执笔写下这篇文章。

首先,近代美术馆是国立性质,而民艺馆则是私立性质,两者间存在“公”与“私”的差别。国立的好处就是可以从国家那里获得一定的预算,维持稳定的经济运行情况,私立性质的民艺馆则没有这样的稳定基础。实际上,民艺馆自身也没有建立预算制度,同为私立,它没办法和有钱人创办的艺术馆相比,民艺馆总是到了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才会想办法解决眼下的事态。不过,国立性质的情况下,馆员会有为工资而工作的倾向,而私立性质下,工作人员往往是因为喜好而工作。所以在国立艺术馆上班的公务员期待的是无事一身轻,而私立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会为做喜欢的事情而感到幸福。民艺馆规模很小,馆员不过两三人,人再多就负担不起了,馆员的工资也低得离奇。我当了二十年的馆长,没拿过一次工资。要是拿了馆长级别的工资,民艺馆就办不起来了,这当然也是我不拿工资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不拿工资,工作却给予我最好的幸福感,这才是更为难得的。能从事这份工作就是最好的报酬,这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略一思考,有人或许会认为我这样的行为太愚蠢,但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再没有比它更棒的事情了,这是没有报酬带来的丰富报酬。不只不拿工资,我每个月还会给民艺馆月费。有人说我属于“有钱才能满不在乎”,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是对工作的热切与爱意令我忘记了贫困。

民艺馆总会频繁变更藏品的展示安排,这时就会有一大群人聚集到民艺馆来。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朋友,来的时候还要自带便当。尽管如此,每个人依然干得十分起劲。这样的义务劳动仿佛成了民艺协会的传统。馆员也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他们的工作时间视情况而定,有时候要从早上一直工作到半夜。他们在工作时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并没有把它当作自己必须完成的义务,所以民艺馆也从没发生过劳动纠纷。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做着手头的事情。民艺馆完全就是靠这种忘我的通力合作支撑起来的。

细想来,像我们这样的团体应该是很少见的,哪里都寻不着这么一大帮值得尊敬的朋友,应该也不会再有哪个协会像民艺协会一般,拥有众多可向世界宣扬的优秀创作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民艺的发展,所以即便贫困,即便受到社会的孤立,也不会感到寂寥,只会越发燃起心中的信念,砥砺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一切唯民艺是瞻也是要不得的,我们会彻底地自省,怀着信念前行。

回到对比的话题上,民艺馆与近代美术馆一个很大的差异在于,近代美术馆恐怕对美国等地的近现代美术馆有所借鉴,而民艺馆则完全是独创的,在西方也找不着这种性质的艺术馆。民艺这个词是我们造出来的,“Folk-craft”也是我们自造的英语词,牛津英语词典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个词。欧美不乏民俗美术馆一类的设施,但找不到像民艺馆这样以美学价值为取舍标准的艺术馆。

近代美术馆标榜的是“现代化审美”,而民艺馆想要发扬的则是“日式审美”。我始终坚信,日式审美最该得到我们的正视。近代美术馆标榜的现代化审美,说到底就是西式审美,这样的审美观大概很快就会流失而去,变成“过去的审美”,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民艺馆倡导的日式审美会参与进未来的审美中去。我相信,日式审美与未来的审美密切相关。我们认为,日本的美术馆不该效仿西式审美,而应立足于日式审美,只有这样,日本修建美术馆才有意义。

看近代美术馆一直以来主推的藏品,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美术”,与“工艺”亲缘浅淡。民艺馆则主要着眼于工艺品。工艺品是实用物,所以它体现的是生活的美,但美术的价值主要在其观赏性。美国的纽约现代美术馆除了美术品外,同时也十分重视工艺品,每年都会积极举办新工艺品展览。也许有一天,日本的近代美术馆也会效仿,重视起工艺品来,但就目前来看,这一天还很遥远。

正如馆名所标榜的那样,近代美术馆的主要着眼点是现代,而民艺馆展出的藏品不会特意标榜现代。提起民艺,一般人或许会联想到过去,但实际上民艺馆的藏品新旧各半,我们必定会留出一间陈列室,全部展出现代创作的新品。几乎所有工艺领域的作品都是有新有旧,民艺馆收藏的现代化作品恐怕比近代美术馆还要多得多。我们不关注工艺品的时代新旧,我们尊重的是不受时间摆布,恒久如新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古时候的工艺品未必就陈旧,它们反而能为现代注入新的活力。我对这样的旧时工艺品怀着敬意,所以总是十分珍视传统的工艺品。我们希望立足在固有的传统上开辟崭新的现代工艺。如今崇尚西方的风气太盛,这种时候就更应该宣扬传统工艺的价值。

总而言之,近代美术馆着眼于现代,民艺馆则着眼于超越时间范畴的艺术世界。

近代美术馆怀着极大的敬意引入西方美术,民艺馆则尽力以东方艺术为主。民艺馆内也陈设有西方的工艺品,但都是符合日式审美的作品。我们不会因为作品名气大就摆上西方的作品,更不会把符合流行趋势作为陈设作品的理由。

其次,近代美术馆的陈列品几乎都是世界范围内鼎鼎有名的作品,而民艺馆的藏品几乎都是从不受重视的无名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这是两个艺术馆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近代美术馆的藏品已有固定评价,民艺馆的藏品还都未有定论,可见民艺馆从事的工作有很强的开拓性。或许是因私立,民艺馆才能有这样的自由。民艺馆没有收藏一件国宝或是重要文物,花不了高价买入也是原因之一,但更大的原因是,那些已经获得普遍认可的作品自有别的美术馆去收藏。所以,民艺馆的藏品中极少有名品或是有作者印记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没有市场,因此连价格都没定038039过的无名作品,这也体现了民艺品固有的性质。但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民艺馆将来大概会成为拥有众多国宝的美术馆,只是现在,这些藏品尚未得到文物鉴定委员的青眼而已。所以目前,民艺品还是冷门,甚至还有人觉得民艺品没什么价值。但另一方面,正因为秉持着这种观念的人很多,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人才能无所顾忌地迈步在这片处女地上。时间会公平公正地判定孰对孰错。我们只不过是先人一步踏入了未知领域而已。

民艺馆与其他美术馆大相径庭的一点,大概就是民艺馆在选择藏品时靠的不是“知识”,而主要依赖“观察”。

近代美术馆或许也会宣称他们靠观察选藏品,但事实并非如此,背后起到重要作用的往往是“这是名人的作品”“这是对现代有启发意义的新作品”之类的想法。事实上,近代美术馆里没有一件藏品是出自无名人氏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把直观作为标准。

民艺的世界是一片未知领域,既无可供查阅的权威文献,也无概念定义,完全是一片无人踏足的处女地,这是一件幸事,我们因此能够用纯粹的观察能力对民艺品加以取舍,日式审美会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日式审美不是单纯的独断审美,也不是主观审美,悠久的传统与日本人的美学素养会掌控好审美眼光。日式审美的素质与使命应该得到大力弘扬。

还有一个外在差异也不能遗漏。近代美术馆靠公费运转,又因成立年月尚浅,馆内的藏品目前还极为有限,所以每个月办展览的时候,大部分展品会从别馆借入。而民艺馆则完全相反,民艺馆展出的藏品基本上都是馆内所藏,没怎么找其他艺术馆借藏品,这大概也是民艺馆引以为豪的一个地方。民艺馆内平时陈列的藏品仅占总数的一成而已。民艺馆规模很小,所以也没法展出全部藏品,而借入展品需要付酬金,搬运、保险也要花钱,这对民艺馆来说会是很重的负担。

最后,近代美术馆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藏品的展示场所,而民艺馆有自己的使命,所以它不是单纯的展示场所,它要成为美的世界里的寺院,供人参观学习。我们在做一切事情的时候,心里都怀着一股期盼,希望把民艺馆发展为美的殿堂。我们希望人们能在民艺馆品味出真正的美,所以,人们也可以把民艺馆看作是能够给人以启示,让人明白什么是美的标准的美术馆。我们不会把种类繁多的艺术品混到一起展示,我们想要的,是把整个民艺馆打造成众人眼中的一个作品。总而言之,民艺馆凭借一股信040041念做事,而在近代美术馆身上看不到这样的信念。不,或许应该说身为官方机构,它很难凭信念做事吧。近代美术馆是西方现代化审美的代言人,与日本固有的传统艺术相去甚远,说难听点,就是有步西方后尘之嫌。民艺馆走在时代前列,做的是西方没做过的事情,哪怕收效低微,我们也会坚持下去。身为东方人,一股不愿模仿西方的念头强烈地驱使着我们。这样的想法或许不太识趣,但我想,现在的日本崇洋风气横行无阻,它需要的正是我们这样的思想。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倡导的工艺美反而受到西方人的追捧。

但是,我们的思想倘若得不到日本民众的进一步理解,就无法在西方面前自圆其说。想要得到理解,我们能做的也只剩等待了。

近代美术馆的馆员特意来访,我却因卧病在床无法亲自接待,为他们导览介绍。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写下这篇文章,向他们介绍民艺馆的特性。我想听听来参观的馆员对民艺馆印象如何,若是能借此发现更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那就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