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失业率(南京大学2012研;厦门大学2009、2013研;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中山大学2019研)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如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它是衡量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水平。经济在长期中将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短期内,一旦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货膨胀就会加速。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货币乘数(深圳大学2012研;厦门大学2013研;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山东大学2018研)
答: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变动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也称“货币扩张(收缩)系数”,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在狭义的货币定义下(即M1=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货币供应量由两个因素所决定:①基础货币(用B表示),即高能货币,由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构成;②货币乘数(也即倍数,用m表示)。货币供应量用Ms表示,那么有:Ms=mB。所以,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由该式可知,货币乘数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由商业银行系统及公众的行为所决定:C/D为通货-存款比,该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R/D为准备-存款比,该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可以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原因,主要表现在货币当局无法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地和完全地控制。也正因为如此,当代货币供给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在于注重对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在基础货币既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也越少。
3基础货币(西安交通大学2016研;东南大学2018研)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数,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的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也称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4货币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东华大学2018研)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5公开市场业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5研;东南大学2015研)
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以期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6GDP平减指数(厦门大学2006研;南京大学2018研)
答:GDP平减指数是指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它采用双缩法编制。第一步,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的现价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数据及其相应的物价指数,来推算各产业的不变价的实际值。这是第一道减缩。第二步,用总产出的实际值减去中间投入的实际值,得出各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值。这是第二道减缩。各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数据。利用现价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以上是按生产法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缩所求得的平减指数。另外还可以通过按支出法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缩,来编制平减指数。
7结构性失业(深圳大学2012研;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研)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结构性失业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和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由于它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随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在增加。
8周期性失业(四川大学2018研)
答: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周期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大量失业。
凯恩斯认为,周期性失业是可以避免的。周期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能解决这类失业。一般情况下,政府采用扩大购买的积极财政政策,就能刺激有效需求,扩大就业,消除周期性失业。
9商业周期(厦门大学2007研)
答:商业周期又称为经济周期,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人数、物价水平等综合性经济指标表现出来。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Mitchell)和A.伯恩斯(A.Burns)给商业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商业周期是以商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包括同一时间内许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扩张,继之以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以及引起转入下一个周期扩张阶段的复苏;这种变化的顺序重复出现但没有周期性;商业周期的时间从1年多到10年或12年不等;这些周期不能再分为与它们本身的特点相似的、更短的周期。
根据这一定义,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经济活动高涨的扩张或繁荣阶段,经济活动低落的收缩或萧条阶段,由繁荣过渡到萧条的衰退阶段,由萧条过渡到繁荣的复苏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10货币中性(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研;深圳大学2007、2011研;武汉大学2009、2013研;厦门大学2008、2015研;复旦大学2016研)
答: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变动的一种经济效应。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11菲利普斯曲线(厦门大学2012、2018研;四川大学2018研)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通货膨胀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1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东华大学2018研)
答: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πe-ε(u-un),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un)。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13购买力平价(厦门大学2013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研;深圳大学2015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4、2018研;中山大学2016、2019研)
答:购买力平价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2美元和1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2美元兑换1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①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②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③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④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①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差额。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14费雪效应(厦门大学2006研;武汉大学2013研;深圳大学2014研)
答:费雪效应是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长期中同比例变化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利息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这一关系。这一关系假定,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反之,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最终则会导致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下降。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费雪效应体现了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将导致该种货币的贬值;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这最终将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上升。这一关系还可以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的结合来说明。相对购买力平价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利率平价表明,两国货币汇率预期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两国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之差,即两国货币存款未来的利率之差。在长期中,两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即为两国货币汇率的预期变动。这样,两国货币存款未来利率之差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用公式表示:Ra-Rb=πa-πb,Ra和Rb分别代表两国货币存款的利率,πa和πb分别代表两国的通货膨胀率。该公式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最终将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同比例上升。
15股权溢价(厦门大学2011研)
答:股权溢价是指股票收益率大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现象。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市场上大量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会要求以高收益来补偿持有股票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权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大量针对不同时期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溢价程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经济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16托宾q值(厦门大学2013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四川大学2018研)
答:托宾的q理论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投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资产相对于其再生产成本更有价值时,投资将会增加。
托宾q值指现有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其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在当前生产或重新购置的成本,即企业追加资本的成本。q值是企业追加单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所预期的、未来边际收益的贴现值。托宾的q值用于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和衡量企业投资效果,若q值大于1,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则追加资本的成本将小于资本收益现值的市场评价,因而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而增加投资;反之若q值小于1,则会导致投资的减少。
托宾的q作为对投资激励的一种衡量指标,优点在于它既反映了资本的现期获利性,也反映了预期的未来获利性,而且这种指标方便易得。托宾通过q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17适应性预期(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适应性预期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在经济学中,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在通货膨胀理论中,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短期的冲击造成的。但是,一系列的冲击会引导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持久性的特征,特别在冲击较大的时候。这样,他们就会基于将来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修正他们的经济行为。譬如,他们会开始寻求更大的工资提升,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推高价格,如果企业自身也有类似的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将会激起另一轮的支付提升。因此,“物价与工资螺旋”一起作用直接制造了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适应性预期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18理性预期(武汉大学2017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研)
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①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②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准确地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19实际汇率(厦门大学2014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的对称,指由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所决定的汇率。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即两国货币所含纯金量的比值。除铸币平价外,实际汇率还受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并围绕铸币平价波动。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法定代表进入流通,此时两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金平价即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流通制下,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纸币贬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故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与其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常出现差距,于是导致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汇率不应由金平价来决定,而应以纸币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为依据。
20贸易余额(厦门大学2007研)
答:贸易余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21浮动汇率(山东大学2018研)
答:浮动汇率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即在没有央行直接干预下,由外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的政策。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它是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的。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于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①汇率形式多样化;②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22自动稳定器(厦门大学2008研;南京大学2011研)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23泰勒规则(厦门大学2011研)
答:泰勒规则为考虑货币政策提供了一种很有用的方法:选择目标通胀率,然后,既重视目前的通胀情况,又重视当前的失业情况,并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表述如下:it=i*+a(πt-π*)-b(ut-un)。其中,πt表示通胀率,π*表示目标通胀率,it表示名义利率,i*表示目标名义利率——从中期来看与目标通胀率π*相一致的名义利率,ut表示失业率,un表示自然失业率。a和b表示正的系数,都反映出与重视通胀相比,中央银行更重视失业的程度。a越高,中央银行应该针对通胀越多地增加利率,经济下降的幅度越大,失业率增加得越多,通胀回落到目标的速度越快;b越大,中央银行愿意偏离目标通胀的程度越大,以使失业保持在接近自然率的水平。泰勒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a都应该大于1。
但是,泰勒同时指出不应该盲目地依照规则行事:许多其他的事件没有包括在这一规则中,如汇率危机,或者需要改变支出构成因而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这些都会引起名义利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