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66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科目代码:666
科目名称:管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2简述管理五职能之间的关系。
二、解答题
1请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扁平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2请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要抓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三、论述题
1请结合管理学知识,如何解决“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困境,请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者措施(提出的方案必须要有所创新,并且要将其适当提炼总结)。
2国家制定了“质量强国”战略,请结合事实分析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答:彼得·德鲁克是令人敬仰的管理大师之一,是现代管理之父,也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的一个定义、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目标管理及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管理的定义,彼得·德鲁克提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并指出管理者的两项要务:①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的团队;②管理者必须权衡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2)德鲁克指出了管理的三项任务:①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和使命。德鲁克强调企业成就,企业是为了取得经济成就才存在的,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他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与权威性。②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德鲁克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提高经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因此,管理员工工作是管理层的一项基本职能。③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独立生存并以己身之存在为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对社会有益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3)德鲁克还指出管理者的五项工作:①要制定目标。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显然要求具备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管理者决定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目标要做些什么,再把目标和任务按层级分配下去。②从事组织工作。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所从事的就是组织工作,需要分析所需的各项活动、决策和关系,再对工作进行分类为各项可以管理的活动,及细分为可管理的各项作业。组织工作要求最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遵循公正的原则,要求管理者有正直的品格。③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作为管理者,必须明晰下属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来鼓舞和指导员工取得好绩效。④建立绩效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不但要专注于组织的绩效,而且还要专注于个人的工作并把他做好。⑤培养他人(包括自己)。对于管理者,指的是是否按正确的方向培养下属、帮助下属成长等;对于员工,应该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并对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持宽容态度。
(4)德鲁克指出应当设立企业目标的八大领域:市场营销、物力资源、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源、社会责任、财力资源、利润需求。
2简述管理五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即探讨“管理者做什么”的问题。管理者只有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要求之后,才能运用适宜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及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理解管理职能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达成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
(1)管理五职能的含义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①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途径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说明了如何才能实现目标。计划指明了组织发展的前进方向,不仅为管理者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也为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提供了考评标准。
②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就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应该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这些活动构成了管理组织职能的内容。简言之,组织工作是一个“搭台子、组班子、定规矩”的连续动态过程,是落实组织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确保其有效执行的必要环节。
③领导。领导活动是指影响组织或群体成员,使其为确立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中,仅仅有了目标和方案,仅仅规定了任务和方案,尚不足以使目标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不仅需要管理者掌握丰富的沟通技巧,与下属进行充分的交流,掌握其思想和工作动态,充分挖掘新的激励点,还要求管理者发展独特的组织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组织内部的良性竞争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条件。
④控制。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预见、发现并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控制活动有助于组织从整体上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是组织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的必要保障。
⑤创新。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性的管理活动或过程,它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就是应对变化,而组织应对变化甚至维持生存的唯一措施就是保持创新。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是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2)管理五职能之间的关系
①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很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②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每项管理工作一般都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图1 管理五职能的关系
二、解答题
1请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扁平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答:(1)扁平化的含义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使团体组织紧凑而富有弹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2)对“扁平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的理解
①传统的组织结构不适应时代背景。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比如直线型结构、职能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事业部结构,由于主要依靠高层主管的权威和由上向下的垂直指挥链来运作,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决策迟缓,内部官僚作风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很难适应灵活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压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以及信息容量的不断扩张、增长,组织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严密的等级层次会阻碍信息的流通与反馈。在这种背景下,大型企业普遍认识到:要改变被动局面,必须精简机构,减少结构的中间层次,从根本上改变金字塔的框架结构,即企业结构的扁平化。
②扁平化结构带来的优势。
a.由于管理层次较少,同高层结构比较起来,它的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b.便于高层领导了解基层情况;c.管理费用少;d.主管人员与下属能够结成较大的集体,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e.主管人员领导较多的下属,工作负担重,因而更乐于让下级享有更充分的职权,各自独当一面,这不仅能激发下级的干劲,还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提高管理能力,从而为培养干部创造良好条件。
③实现组织扁平化的前提。
a.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管理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大量繁杂信息进行快速而及时地处理、传递。这是缩减原有从事日常信息处理和传递工作的中间管理层的关键的第一步。
b.组织成员的素质需要达到较高水平。扁平化的组织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授权的行为要求组织工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并能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上级管理者要特别注意放权的艺术,既要敢于放权、善于放权,又要保持必要的权威性。
2请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要抓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答:国家好比一个大型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与往来,管理学理论启示我们要保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的变革取得国家和民族的长足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必须保持开放
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环境进行交换。组织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要从外部的环境获取各项资源,包括从原材料市场获取原料,从劳动力市场获取员工,从资金市场获取资本等等。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这些市场,组织便无法开展经营活动。同时,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也要向外部环境销售,组织的产品或者劳务只有在外部环境销售出去,组织才能收回资金,补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并重新开始新一轮生产过程。
②对应于国家层面,没有一个国家能保证在竞争激烈、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21世纪里,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绝对的优势和完全的领先。作为一个想要谋求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也不充分,因此,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世界,与其他国家保持良性互动,不断吸取国外优秀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吸纳人才,补足自身短板、弱项,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家竞争中,保持较为优势的地位。而经济发展的成果部分就表现为国际贸易下的进出口,中国可以与其他各国互通有无,出口优势商品,进口本国欠缺商品,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国家开放必不可少。
(2)变革帮助组织适应环境变化
①变革是指组织内自发对组织的原有状态进行改变。每当组织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就需要通过进行变革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每次组织变革都应以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环境适应力、改善工作氛围为重要目标。
②对应于国家层面,每次国家的重大改革都以解放生产力为根本目标,将原有制度、体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予以改善或改良,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改革,才能激发全体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释放潜在经济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启示我们,必须自觉把组织决策部署不断升华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信念力量,细化为工作遵循和行为准则,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坚持务实重行,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喊空口号,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形式主义,不标新立异,努力提高能力和水平,做到声调步调完全合拍、言行表里完全如一,在推动实践中不折不扣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奋力开创新气象新局面。
三、论述题
1请结合管理学知识,如何解决“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困境,请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者措施(提出的方案必须要有所创新,并且要将其适当提炼总结)。
答:(1)困境的原因
①劳动分工不明确。这几个和尚在面对挑水的任务时,都没有进行分工的过程,两个和尚挑水实际上降低了效率,三个和尚甚至没有水喝,因为没有细分出哪个和尚去挑或者从事哪一环节的工作,造成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②缺乏领导结构。当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承担所有的工作;当两个和尚的时候,可以合理的分工,这两个和尚更注重相对公平,也能有水喝,只是效率反而降低了;当三个和尚的时候就形成一个小型的组织,需要有领导者的出现,公平地组织、协调每人的工作,形成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而非三人胡乱行事,造成均没水喝的情况。
③缺乏整体意识。三个和尚作为组织的一员,均以个人利益为重,没有考虑整体利益最大化。
(2)解决方案
①合作分工。三个和尚以随机的方式(比如抓阄)确定工作内容:两个负责挑水、第三个从旁协助,比如拿取挑水工具、将水倒入桶中、将挑回的水倒入指定地方。
②轮流制。一个和尚挑一天,轮流换。
③集体“挑水”。寻找一个更大的工具两个和尚或者三个和尚一起运水,可以提高运水的速度,并且没有人偷懒,集体工作,更有利于团队的和谐。
④制定奖惩制度。当出现有和尚不遵守规定的情况时,需要实施一些奖励和惩罚性的措施,以保持制度的权威性。例如:罚第二天承担所有的挑水工作等。
2国家制定了“质量强国”战略,请结合事实分析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答:(1)“质量强国”战略的含义
①质量强国战略即“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
②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企业提升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不强,原创性产品和技术不多,生产和使用中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约质量创新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在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上,质量管理在大国崛起中扮演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
(2)公共服务的困境
①公共服务是有国家行为介入的一种服务活动,它可以使公民的某些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如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机构作为公共职能的履行者,在社会运转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忽视了自身的职责与担当,不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面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在现实生活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屡见不鲜。
②公共服务窗口的冷漠会对社会带来恶劣影响。办事群众的一次次“添堵”体验可能会带来公共服务机构的一片“拥堵”乱象,办事群众的想办的事情办不完、办不好,长此以往,矛盾产生,必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3)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途径
①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要求政府树立公共服务管理新理念,不再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而应在公共服务中做好“安排者”和“提供者”的角色。
②完善监管体制,以人民满意为先
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应该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做作为公共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并纳入考核范畴,使公共服务部门把人民的意见、诉求放在心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③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公共服务行业活力
政府应根据公共服务行业的特点,恰当地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吸引优秀的新企业,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倒逼服务意识落后、服务质量低下的公共服务机构主动转型。
④坚持民生优先,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a.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充分发挥民间办学力量;加强各大高校建设。
b.整合多方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工作。
第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
第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第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
c.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第一,尝试建立“社区首诊制”;
第二,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乡镇一级医院建设;
第三,调动民资民力,搭理发展民办医院;
第四,努力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d.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一,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第二,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法规建设;
第四,逐步扩大“全民医保”和“新农保”的覆盖范围。
e.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一,加快城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第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
f.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一,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作为目标;
第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g.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服务价值及质量。
第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在发展中抓环保;
第二,努力提高各城市空气质量;
第三,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范和治理;
第四,充分依靠各方力量形成环保合力。
h.改善城市交通条件,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第一,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策略,打造立体交通体系;
第二,改革现行公共交通投融资模式;
第三,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中,引入科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