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概况
1历史发展脉络及主要事件(了解)
(1)鄂尔多斯的萨拉乌苏文化和呼和浩特市的“大窑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赤峰的“红山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2)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对鬼方的记载,春秋时期内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有林胡、楼烦和东胡;
(3)赵武灵王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三郡,是内蒙古地区建立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城镇之一;
(4)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控制广阔游牧军事政权;
(5)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6)蒙古族形成于7世纪的额尔古纳河,祖先是蒙兀室书,称呼最早见于唐朝;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尊称成吉思汗;
(7)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直保留到今天;
(8)明政府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他将黄教引入内蒙古地区;
(9)清朝根据对统治蒙古地区的需要,将蒙古地区分为内藩蒙古和外藩蒙古。
2首府的变迁(熟悉)
(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首府是乌兰浩特;
(2)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地为王爷庙。
(3)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
(4)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
(5)1955年7月30日,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被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
(6)1969年7月5日,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3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掌握)
(1)1947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乌兰浩特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博彦满都为临时参谋长,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大会”。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成立。
(2)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①自治政府的成立结束了蒙古族300多年来被分割统治的历史,四分五裂的内蒙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的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是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里程碑,为蒙古族经济全面系统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内蒙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②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全新的地方自治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开启了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航程,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为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外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