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后习题详解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其对文学活动而言,具有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的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受事物。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
(2)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①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虽然从根本上受物质实践活动的支配,但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物质实践活动。
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简述文学活动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依据,以及评析各自有可能具有的局限性。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活动涉及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的观点,这与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基本吻合。
(1)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
世界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
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强调世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不能认为它就是文学的全部,应对文学还应进行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2)从作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而,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表现活动;作者,同样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文学思想产生较晚。其真正产生归因于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
(3)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
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贯穿20世纪的形式主义文论对传统文学理论重内容轻形式、重作品描写的世界的倾向是一次革新。但结构主义思潮将文学结构提高到绝对自主的地位,强调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几乎彻底取代了作者的重要性,作品本体论达到了偏激的程度。作品作为文学的一个组成要素,被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从读者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个基本要素。
总之,文学活动所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只具有相对的可分性,在实际的文学活动过程中,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中,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3简要评述文学起源问题上的“劳动说”,作为生产活动的劳动的重要性和文艺有何关系?
答:在文学理论史上,关于文学起源的说法主要有“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和“劳动说”四种。其中“劳动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起源的重要命题。即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而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2)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击壤歌》中写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它写出了早期农耕生活中人们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历史情况;
(3)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而诗在当时是必须吟唱的,而且它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传达。因此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答: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
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
(2)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
文学发展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
(3)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变化发展非一一对应的同时,应看到经济的影响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
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使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阶段。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硕,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
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