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一、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东南大学2018研;西安交大2016研;北师大2016研;兰州大学2014研;厦门大学2012研)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即它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即它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浙江理工大学2015研;北京工商大学2005、2003研)
答: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如果是活期存款,它还能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R/rd和D=R/(rd+re)(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re+rc),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D+Cu,同时,引入强力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2.请简述中央银行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对该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研)
答:(1)中央银行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手段,也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债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
(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时,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
3.增加货币供应是否必然导致利率下降?请从货币供应增加的效应方面加以分析。(清华大学2010研)
答:增加货币供应并不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其原因可以分析如下:
(1)一般情况下,当货币市场已经处于均衡时,如果货币需求和名义收入不变,中央银行决定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将通过货币乘数成倍增加,使货币供给曲线右移。此时,人们将多余的货币换成债券,由此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跌,直至债券收益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恢复,最终形成低于原均衡利率的新的均衡利率。
长期中,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也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其新的均衡利率水平是否低于原来的均衡利率水平并不确定。因此,利率在长期中并不必然下降。
(2)在经济衰退时,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就是说,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十分敏感。由于衰退时利率水平较低,人们的货币需求很大,这种情况接近流动性陷阱局面,因而货币供给增加不会带来利率下降。
4.简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
答:(1)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
银行可以把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等盈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就可以了。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原始存款假定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则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这1/rd称为货币创造乘数,用k表示的话,则k=1/rd,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2)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变动法定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节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单位货币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假定原来法定准备金率为20%,则100元存款必须留出20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元,这样,增加1万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到10%,则100元存款只需10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元,这样,增加1万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因此增加了一倍。可见,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可贷资金,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可贷资金。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
可见,其传导机制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贷款减少→进一步派生的存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5.结合IS-LM模型分析:
(1)如果来自商品市场的冲击导致均衡产出偏离潜在产出水平,则央行为了稳定产出,应该选择保持货币存量还是利率不变?
(2)如果来自货币需求的冲击导致均衡产出偏离潜在产出水平,则央行为了稳定产出,应该保持货币存量还是利率不变?(中山大学2008研)
答:货币当局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对货币管理当局而言,货币存量目标与利率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二者不可兼得。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不能同时完全控制利率和货币存量。它只能选择与货币需求函数相一致的利率和货币存量的组合。
(1)如果来自商品市场的冲击导致均衡产出偏离了潜在产出水平,即表示此时LM曲线是稳定的,而IS曲线发生了移动。如图17-1所示,当经济体的波动主要是由IS曲线造成时(预先不知道哪一条曲线是真正的IS曲线),货币管理当局为了使收入尽可能接近于目标水平Y*,应当选择货币存量目标。
图17-1 IS冲击:货币存量目标
也就是说,根据“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当经济的波动主要来自商品市场即IS曲线造成时,货币当局应当选择货币存量目标。
(2)如果是来自货币需求的冲击导致均衡产出偏离了潜在产出水平,即表示此时IS曲线是稳定的,而LM曲线发生了移动。如图17-2所示,如果货币需求函数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时(预先不知道哪一条曲线是真正的LM曲线),货币管理当局应该集中关注利率目标。
图17-2 LM冲击:利率目标
也就是说,当经济的波动主要来自货币市场即LM曲线造成时,货币当局应当选择利率目标。
三、计算题
1.下列等式描绘了一个经济体:
C=0.8(1-t)Y
t=0.25
I=900-50i
G=500
L=0.25Y-62.5i
CU=150
RE=100
cu=0.2
re=0.1
P=2
这里,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国民收入,t表示税率,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i表示利率,L表示真实货币需求,CU表示通货,RE表示准备金,cu表示通货存款比率,re表示准备率,P表示价格水平。
(1)求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计算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3)现在政府要改变需求的构成,减少消费100、增加投资100,从而保持当前的收入水平不变。请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用IS-LM曲线模型表示你的建议,并计算出需要调整的政策变量变化量是多少。
(4)假设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4000,政府准备采用扩张性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请问:如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支出?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政府购买支出和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量分别是多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解:(1)由Y=C+I+G,C=0.8(1-t)Y,t=0.25,I=900-50i,G=500可得
IS曲线方程为:Y=3500-125i①
货币供给乘数为:mm=(1+cu)/(re+cu)=(1+0.2)/(0.1+0.2)=4。
因此,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mm(CU+RE)=4×(150+100)=1000,实际货币供给量M/P=1000/2=500。
由M/P=L,M/P=500,L=0.25Y-62.5i可得
LM曲线方程为:Y=2000+250i②
由①、②两式联立可得:均衡收入为Y=3000,均衡利率水平为i=4。
(2)财政政策乘数为:
其中,β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本题中为0.8;t为税率,在本题中为0.25;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在本题中为50;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本题中为0.25;h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在本题中为62.5。
由此可得:
财政政策乘数为
货币政策乘数为
(3)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加,最终使总收入保持不变。如图17-3所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使IS曲线从IS0左移到IS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LM曲线从LM0右移到LM1,从而使利率从i0下降到i1,收入水平保持在Y0不变。
图17-3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
假设政府的税收政策为增加一次总量税,而不是改变边际税率,征税总额为∆T;政府增加货币实际供给量为∆m。
由(1)可得原来的消费水平为:C=0.8(1-t)Y=1800;原来的投资水平为:I=900-50i=700。要使投资水平增加100,则利率水平必须下降为:i′=2;要使消费减少100而总收入保持不变,则C=0.8[(1-t)Y-∆T]=1700,解得∆T=125。
由M/P=L,M/P=500+∆m,L=0.25Y-62.5i可得
新的LM曲线方程为:Y=2000+250i+4(∆m)③
此时在原收入Y=3000和新的利率水平i′=2下,可得:∆m=125。
综上所述,为了使消费减少100,投资增加100,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政府税收应增加125,实际货币供给应增加125(即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50)。
(4)a.如果政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假设政府支出增加∆G,则由Y=C+I+(G+∆G),C=0.8(1-t)Y,t=0.25,I=900-50i,G=500可得
新的IS曲线方程为:Y=3500-125i+2.5(∆G)④
而此时LM曲线保持不变,因此由:Y=3500-125i+2.5(∆G),Y=2000+250i,Y=4000可得政府支出增加额为:∆G=600。
b.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不变,即收入增加为Y=4000,而利率水平仍然为i=4。由④可得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额为∆G=400;由③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为∆m=250,即名义货币供给增加∆M=P∆m=500。
2.设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为r。商业银行只能向公众发放贷款,公众对所获贷款的现金持有率为c,把所获贷款的其余部分存入下一级银行(例如,当c=50%时,如果公众获得了100元贷款,他持有50元现金(所获贷款100的50%),把另外50元存入下一级银行)。在这样的银行体系和制度安排下,如果中央银行向第一级商业银行注入1元现金。回答下列问题:
(1)商业银行系统总共能创造出多少存款?
(2)商业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会增加多少?
(3)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会增加多少?(中山大学2008研)
解:(1)考虑银行法定准备金率(r)和现金漏损率(c)的存款乘数为:K=1/(r+c),所以当中央银行向第一级银行注入1元现金(实际上是基础货币)时,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为Dd=K=1/(r+c)。
(2)商业银行系统增加的准备金为∆Rd=rDd=r/(r+c)。
(3)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C=cDd=c/(r+c)。
3.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1,通货存款比率为0.2。
(1)假定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收入100亿元,而且完全通过央行进行赤字融资,那么高能货币,货币供给和银行准备金率各增加多少?
(2)如果初始货币供给是5000亿元,产出恰好处于潜在水平。如果潜在产出的增长率每年为3%。价格水平预计增长2%,货币流通速度(V=PY/M)保持不变,那么政府要将产出维持在潜在水平,应该有多大赤字?(中山大学2002研)
解:(1)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收入100亿元,而且完全通过央行进行赤字融资,从而导致高能货币增加了100亿元。
货币乘数为:mm=(1+cu)/(re+cu)=(1+0.2)/(0.1+0.2)=4,整个货币供给量为100×4=400亿元。
银行准备金增加量:100×re+100×(1-re-cu)re+100×(1-re-cu)2re+…=100×re/(re+cu)=100×0.1/(0.1+0.2)≈33.3亿元。
(2)根据V=PY/M可得:
此时,根据初始货币供给为5000亿,增加的货币供给应该为250亿,对应的基础货币为250/4=62.5亿元。
4.若银行的存款准备率为0.1,流通现金—存款比率为0.2。
(1)计算货币乘数。
(2)当高能货币等于3000时,货币存量是多少?(中山大学2001研)
解:(1)由已知条件可得,通货—存款比率cu=0.2,准备金比率re=0.1,代入货币乘数计算公式mm=(1+cu)/(re+cu),可得货币乘数mm=(1+0.2)/(0.1+0.2)=4。
(2)根据题意可知:H=3000,所以货币存量M=mm×H=4×3000=12000。
5.假设今年的货币供给是5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而实际GDP是5万亿美元。请计算:
(1)物价水平是多少?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2)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而每年经济的物品和劳务产量增加5%。如果美联储想保持货币供给不变,明年的名义GDP和物价水平是多少?
(3)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联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设定为多少?
(4)如果美联储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10%,美联储应该把货币供给设定为多少?(武汉大学2010研)
解:(1)根据计算公式: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得物价水平为10/5=2。根据交易方程:PY=MV,将P=2、Y=5以及M=0.5代入交易方程,可得货币流通速度为:V=PY/M=2×5/0.5=20。
(2)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不变,根据交易方程式可知名义GDP不变。若每年经济的物品和劳务产量增加5%,即实际GDP=5×(1+0.05)=5.25,根据计算公式: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得物价水平为10/5.25≈1.9。
(3)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即物价水平为2,则根据交易方程有:M=PY/V=2×5.25/20=0.525。
即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联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设定为5250亿美元。
(4)若通货膨胀控制在10%,则物价水平为2×(1+0.1)=2.2,则根据交易方程有:M=PY/V=2.2×5.25/20=0.5775。
即如果美联储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10%,美联储应该把货币供给设定为5775亿美元。
四、论述题
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时所能采取的工具有哪些?根据总供求模型分析:当工资随时间缓慢调整时,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实际产出和实际货币供给量的短期影响及长期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研)
答:(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时所能采取的工具
①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②公开市场操作。这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若买进债券,则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反之,中央银行若卖出债券,则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③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是银行从储户手中得到但不能借贷的存款。中央银行规定的为了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称为法定准备金率。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同时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进而刺激总需求。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
(2)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实际产出和实际货币供给量的短期影响及长期影响:
当工资随时间缓慢调整时,可视为短期内工资具有“刚性”,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供给曲线,如图17-4所示。根据AD-AS模型,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时,总需求增加,AD曲线由AD0右移至AD1,使得短期内实际产出增加,价格不变,仍为P0,实际货币供给量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价格,所以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图17-4 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的短期影响
但是在长期内,工资不存在刚性,而是会得到充分调整,总供给曲线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Yf的垂直线,如图17-5所示。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时,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0右移至AD1,价格由P0上升P1,实际产出不变,仍为Yf,实际货币供给量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价格,所以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减不确定。
图17-5 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的长期影响
2.请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在短期内,为什么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不能同时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确定在其可选择的既定目标水平上?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在什么情况下,又应选择控制利率的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博)
答:(1)中央银行不能在它想选择的任何既定目标水平上,同时确定货币存量和利率。
图17-6 实际货币存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如图17-6所示,中央银行只能沿着货币需求曲线LL来确定利率和货币供给的组合点。在利率i*,它只能有货币供给M0/P(-),在目标货币供给M*/P(-)处,只能有利率i0。但是,中央银行不能既控制M*/P(-),又控制i*。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不能同时完全控制利率和货币存量,它只能选择与货币需求函数相一致的利率和货币存量的组合。
(2)如图17-7(a)所示,当经济体的波动主要是由IS曲线造成时(预先不知道哪一条曲线是真正的IS曲线),货币管理当局为了使收入尽可能接近于目标水平Y*,应当选择货币存量目标。如图17-7(b)所示,如果货币需求函数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时(预先不知道哪一条曲线是真正的LM曲线),货币管理当局应该集中关注利率目标。
图17-7 货币存量目标与利率目标
结合分析可以看出,货币管理当局是选择货币存量目标还是利率目标因条件而异。只不过从现实看,随着对货币存量的不可预测性的逐步增加,货币管理当局越来越重视利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