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相信真理不言自明,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的出处是( )。[2013年真题]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者的种种罪恶后庄严宣称:“我们相信真理不言自明,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一宪法条文体现的宪法规范的特点是( )。[2012年真题]
A.内容的政治性
B.立法的原则性
C.效力的最高性
D.范围的广泛性
【答案】C
【解析】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因此C项正确。
3.下列思想家中,首次系统阐述主权学说的是( )。[2012年真题]
A.洛克
B.博丹
C.霍布斯
D.卢梭
【答案】D
【解析】卢梭继承了以前的人民主权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把博丹和霍布斯的“主权在君”演化为“主权在民”的思想,正如有学者这样评论道“卢梭保留了博丹赋予主权的特征即绝对性、不可分割性和永久性,但权力的所在地从诸如君主或议事机构这样具体的政治实体转移到了一个集体的抽象物,即“人民”。因此D项正确。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2011年真题]
A.主权在民原则
B.法治原则
C.基本人权原则
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D项,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不属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与权力制衡原则。
5.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宪法修正案是( )。[2011年真题]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首要特点是( )。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D.规范的纲领性
【答案】A
【解析】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等特点,但宪法的首要特点是内容的根本性。因此A项正确。
6.宪法从其本质上来讲仅是配置国家( )的一种手段,而其根本目的是借助这种手段达到限制国家权力,并最终为作为国家组成分子的每一个单个个人提供平等的保护,进而促进作为整体的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A.社会权力
B.公共权力
C.公民权利
D.行政权力
【答案】B
【解析】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其本质上讲是配置国家公共权利的一种手段,而其根本目的是借助这种手段达到限制国家权力。因此B项正确。
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一宪法条文体现的宪法规范的特点是( )。
A.内容的政治性
B.立法的原则性
C.效力的最高性
D.范围的广泛性
【答案】C
【解析】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因此C项正确。
8.下列思想家中,首次系统阐述主权学说的是( )。
A.洛克
B.博丹
C.霍布斯
D.卢梭
【答案】D
【解析】卢梭继承了以前的人民主权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把博丹和霍布斯的“主权在君”演化为“主权在民”的思想,正如有学者这样评论道“卢梭保留了博丹赋予主权的特征即绝对性、不可分割性和永久性,但权力的所在地从诸如君主或议事机构这样具体的政治实体转移到了一个集体的抽象物”,即“人民”。因此D项正确。
9.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
B.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宪法是系统全面的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
D.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与民主价值不存在冲突与矛盾
【答案】D
【解析】D项,宪法与民主价值也会出现冲突与矛盾,民主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需要通过宪法加以纠正和解决。
10.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成文法国家、不成文法国家都存在宪法性法律
B.宪法惯例存在于实际政治生活中,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C.因为判例并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所以如果最高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判决中认为,某项法律或行政命令违宪而拒绝适用,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类似案件时还是可以适用该法律或行政命令的
D.国际条约不是宪法的表现形式
【答案】A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成文法国家的宪法以文本的形式加以体现,不成文法国家的宪法则散见于不同的法律之中,即不管是成文法国家还是不成文法国家,都存在宪法性法律。因此B项正确。
11.关于宪法规范的特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宪法规范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具有根本的创造性,是国家各种具体制度的最终根据及渊源
B.宪法规范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C.宪法规范原则性强弱与适应性强弱成反比,与社会实际调整功能强弱成正比
D.宪法规范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C项,宪法规范原则性强弱与适应性强弱成正比,与社会实际调整功能强弱成反比。
12.英国宪政制度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法治主义
【答案】A
【解析】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最主要的原则,议会主权原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理。因此A项正确。
13.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
A.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集中体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答案】C
【解析】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国家公权力划定了一个界限,避免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侵害,也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其他各项也是宪法体现的价值,但不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因此C项正确。
14.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的宪法性文件是( )。
A.1679年英国《人身保护法》
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C.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D.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答案】C
【解析】《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中于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自己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被马克思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是宪政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对美国宪法的产生和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C项正确。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重大信条十九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答案】A
【解析】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因此A项正确。
16.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 )
A.1830年法国宪法
B.1777年美国《邦联条例》
C.1889年日本宪法
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答案】A
【解析】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国民或者与国民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根据外国宪法的历史知识,1830年法国宪法是由法国人民代表与君主协商制定的宪法,是协定宪法。因此A项正确。
17.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
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
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错误,英国没有宪法典,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D项正确,英国的宪法主要散见于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之中。
18.凡是宪法的法律效力及其修改程序同一般法律的效力及修改程序没有区别的叫做( )。
A.成文宪法
B.柔性宪法
C.原始宪法
D.刚性宪法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柔性宪法的创制形式与程序跟一般法律一致,因而其效力也与普通的法律一致。
19.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 )。
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
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
D.钦定与民定宪法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这一分类是英国学者J·普莱士1884年在牛津大学讲学时首次提出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宪法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宪法关系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B.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
C.宪法关系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形式
D.宪法关系是现代社会法律关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答案】ABCD
【解析】宪法关系,是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宪法关系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中最为基本的关系。宪法不是单纯地对社会中某一特定的关系予以调整,宪法自身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即宪法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从限制国家权力以防止其滥用从而实现公民权利保障这一着眼点入手的。所以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而且是一种民主的关系。因此ABCD四项正确。
2.在我国,立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合宪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法制统一原则
【答案】ABCD
【解析】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立法基本原则,有:①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②民主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因此ABCD四项正确。
3.当代宪法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 )
A.行政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扩大
C.议会主权
D.地方自治
【答案】AB
【解析】当代宪法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①行政权力扩大和中央权力扩大;②宪法内容更加丰富完备;③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④重视宪法保障;⑤宪法发展国际化趋势加强;⑥形式上逐步发展。其中,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就是行政权力扩大和中央权力扩大。因此AB两项正确。
4.根据宪法的形式分类标准,美国宪法属于( )。
A.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
C.协定宪法
D.柔性宪法
【答案】AB
【解析】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它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宪法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以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的分类标准来考察世界各国宪法,美国属于典型的刚性宪法,而英国的宪法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因此AB两项正确。
5.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项?( )
A.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B.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C.宪法指导思想
D.宪法实施及其保证
【答案】AB
【解析】从政治角度而言,宪法本身就是权利制约权力的结果;同时,虽然宪法的内容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基本可分为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两部分。因此AB两项正确。
6.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B.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D.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答案】ABCD
【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权利的维护,限制政府权力,近代宪法和宪政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近现代的“宪政”也称“民主宪政”,宪政与宪法紧密相连,宪政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或状态。判断宪政的基本标准就是宪法是否得到认真实施,所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因此ABCD四项正确。
7.关于宪法规范的分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主要是在调整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为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提供依据
B.宪法对具体程序所作的规定属于程序性规范,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障程序方面的内容
C.在宪法运行中,权利性规范与保障性规范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D.宣言性规范、调整性规范、组织性规范都属于确认性规范
【答案】CD
【解析】C项正确,在宪法运行中,权利性规范与保障性规范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特定宪法规范既是对权利的保障,同时也是对特定国家行为的一种限制。D项正确,确认性规范包含宣言性规范、调整性规范、组织性规范。
8.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项?( )
A.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B.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C.宪法指导思想
D.宪法实施及其保证
【答案】AB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内容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两部分。因此AB两项正确。
三、论述题
1.试述宪法和宪政的关系。
答:宪政是指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法和宪政联系密切——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指导宪政实践,宪政实践完善宪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
(1)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起点。没有宪法便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
(2)从内容上看,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宪政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都必须服从于使纸上的宪法成为现实的宪法的目的。
(3)从价值取向上看,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根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4)从现实层面看,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宪政得以实现,有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支持。
①宪政实现的前提是宪法本身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这要求:
a.宪法必须体现公认的宪法观念和宪法精神,即尊重人格,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平等自由,限制国家权力,充分表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要求宪法是人民主权的产物。
b.宪法的正当性还包括程序正当。
②宪法必须能够实现。宪法的贯彻实施要求宪法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宪法的强制力得以保障,宪法的权威得以维持。如果欠缺这些条件,就会造成“有宪法而无宪政”的情况。
(5)宪政实践的反作用
①矫正宪法内容的偏差。
②根据客观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变迁,对宪法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可知,宪法依赖宪政实践得以实施、维护和发展。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寓于宪政之中。
2.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以人民主权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而遍及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宪法是近代民主的最高层次法律体现,因而也遵守人民主权原则,并且具体表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在宪法原则体系中,人民主权原则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他宪法原则都源于人民主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
(2)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是近代民主宪法的又一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此种基本人权既不能被剥夺,亦不能被转让。基本人权原则与人民主权原则紧密联系,是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和表现。人民既为主权的享有者,自然应该享有基本的权利,因而,保障人权应该是人民主权理论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也体现着尊重人权的精神,但它更强调公民的权利义务一致。
(3)法治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治原则是宪法的根本要求,宪法本身就意味着法治。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具体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核心是依法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权力制衡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是“主权在民”和人权保障要求的引申和具体化,是宪法民主价值和功能在国家权力配置方面的要求和体现。权力制衡原则的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
②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权力制衡原则的核心在于,通过权力分立、权力制约、权力平衡达到限制专制与独裁的目的,以实现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衡原则体现为权力行使民主化原则,即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