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后习题详解
1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请同学们分别找一篇以新闻事实作为“由头”和新闻事实作为判断对象的评论,并对该新闻事实在评论逻辑结构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答:(1)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
《从哀悼张伯伦说到英国传统外交政策》(详见课本P55)中英国外相张伯伦之死或张伯伦本人,都不是评论要判断的对象。他们只是作者为了阐发一般性的认识的一个由头。是为了说明“英国的‘怕事’政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事件发生得愈多而愈益扩大;‘取巧’政策的结果,是‘弄巧成拙’。”这样的观点。
这个事实的逻辑地位是起到了由特殊到普遍的一种作用,评论由此事实开始扩展开来,进行更为广阔的比较和深入的判断。
(2)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
《马加罗甫死》(详见课本P56)中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海军前线统帅马加罗甫之死这个新闻事实在这篇评论中是作为判断对象出现的。
该事实在此新闻评论中起到的是主体和主要对象的作用,其评论就是要回答马加罗甫之死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3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答:(1)作为论据的事实是在论证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的事实材料。而以新闻事实作对象的新闻评论,则把思想始终集中在新闻事实本身,即使引述其他新闻事实也是为说明此新闻事实,最终得出一个关于此新闻事实的具体的判断。
(2)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答:(1)新闻评论追求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认识,从这一点而言,应该鼓励评论作者通过亲身调查,尽可能掌握某些第一手事实论据。但调查采访是一项需要专业能力和较大成本的工作,一般评论者难以做到。且评论作者亲身调查的事实可靠性如何,媒体和读者都难以直接判断。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
(2)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编辑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来源的事实材料。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此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
(3)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不需要在新闻评论中叙述事实:
①配评论
在配评论的结构中,不必单独叙事,因为所要评论的新闻事件,就在同版邻近位置,这一版就是它的“语境”,比如直接说“左边这篇报道说明了……”就可以。或者干脆就直接写出评论的话,这样就省了字数,使评论内容在篇幅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也使判断更为“提前”,而一般评论则免不了叙事内容,判断难免被“压后”。
②社论
一些针对抽象的重大政策、方向、制度、思想等方面的社论等,其评论对象多是形而上的抽象的东西,不需要在新闻评论中叙述事实。
③对广为大家熟悉,新近影响力颇大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论的情况
众所周知,新近一段时间里为大部分人重点关注的新闻事实,为媒体所频繁报道的事实,一旦对此做评论,几乎所有读者都对所评论事情是清楚的,而可以不要在新闻评论中过多叙述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