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以下对此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B.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C.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D.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更高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
【答案】D
【解析】高中语文的教学,应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而不是更高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小学阶段学生会累计认识以及会写的字数分别为( )。
A.累计识字2500,会写2000
B.累计识字3500,会写3000
C.累计识字3500,会写2500
D.累计识字3000,会写2500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累计识字3000个,会写2500个常用字。
3.下列四项属于课程目标强调的一项是( )。
A.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
B.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
C.三个维度的整合
D.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及综合性的整合
【答案】C
【解析】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没有作出要求
【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规定,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简答题
1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方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知识发展目标;
b.能力发展目标;
c.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概述语文课程目标,谈一谈它有哪些创新之处?
答:(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总目标的描述如下:
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⑤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⑥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⑧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⑨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⑩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制订了如下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①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②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③思者·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④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扣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⑤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3)语文课程目标的创新之处
①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按“三个维度”来设计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将过去在知识、技能中潜藏的、往往被掩盖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出来,从而引导教师直面正对。事实上,也只有树立了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才能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长足的进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才事得其所。
②关注“过程和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语文能力往往体现为掌握听、说、读、写的合宜方法。“过程和方法”,本来就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侧面。“三个维度”的设计,强有力地引导语文教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这尤其体现在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③落实“知识和能力”
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和方法”,并不等于轻视乃至放弃“知识和能力”。相反,对前两者的凸显、关注,落脚点在“知识和能力”。也只有具体地落实为“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才有切实的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