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
1.为什么说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是“大跃进”的结果?
答:1957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大跃进期间,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步子日益加快,并出现了超前发展的态势。
(1)电视事业的早产与初步发展,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超前发展的一大标志。
(2)l958年后,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
(3)接着,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天津电视台也先后试播并获得成功。l959年至l961年间,又有l9座省市级电视台先后建成。
(4)1959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闻》,每次5分钟,后来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沈力是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5)在早期的电视节目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是电视台长期的新闻节目来源,新闻片和纪录片则是电视台早期最多的报道方式,因此有人称这一时期为“新闻纪录片时代”。
(6)新闻纪录片作为记录时代的重要载体,在“大跃进”中获得了发展。1958年有关部门在全国建立了31个电影制片厂生产新闻纪录片。l958年和l959年两年,新闻纪录片的产量相当于前8年的总和。
2.毛泽东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政治家办报”观点的?
答:毛泽东是在反右运动前夕提出“政治家办报”观点的。
(1)在新闻界内部,1957年4月发生的“左叶事件”被重新认定为“右派进攻全国新闻界所使用的武器之一”。6月24日,第二次新闻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5月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被作为批判对象,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被认定为“有纲领、有计划篡改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会上还追查《文汇报》、《光明日报》同“右派系统”的关系。
(2)在反右派运动前夕,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主张,发展了“全党办报”思想。1957年6月7日,毛泽东在同胡乔木、吴冷西谈话时指出: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称为政治家办报。6月13日,毛泽东又对吴冷西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办报,就得担风险。
(3)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运动的兴起。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毛泽东撰写的《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等社论,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与组织作用。
3.简述60年代初杂文繁荣的局面。
答:60年代初,《人民日报》在1960年年底实行部分改版,增强报纸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1960年起开办介绍与讲解中外古今文学名篇的《阅读与欣赏》节目,自1961年5月28日起开播周末舞会和节日舞会。一批著名老报人还在报刊上开办杂文专栏,如《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长短录》等。
(1)《燕山夜话》是《北京晚报》1961年3月19日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由著名报人邓拓执笔,每星期二、四刊登两次,署名马南郊。到1962年9月2日结束时,共发表杂文l52篇。这个专栏题材十分广泛,作者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得引人人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不久结集成书出版,当时共计印行30万册之多,广为流传。
(2)《三家村札记》是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半月刊从l961年第l9期起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到l964年第l3期止,共发表杂文67篇。这个专栏由邓拓发起,由他和吴晗、廖沫沙三人负责执笔,故名“三家村”,他们起了一个共用的笔名“吴南星”,三人轮流执笔,每篇千字左右,文责自负,内容也互不干涉,自由选题。执笔人若因故写不出时也可请他人代笔,所以其中有5篇是由其他作者代劳的。
(3)《长短录》是《人民日报》l962年5月4日在副刊上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到同年12月8日止,共发表杂文37篇,主要作者是夏衍、吴晗、孟超、廖沫沙和唐搜五位杂文作家。专栏主持人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陈笑雨。以上三个报刊的杂文专栏在当时都十分有影响,办得有声有色,针砭时弊不遗余力,谈古论今包罗万象,深受读者的喜爱。
4.简述“文革”初期新闻机构遭摧残的情况。
答:“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遭到空前浩劫。
(1)l966年5月31日,以陈伯达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除掌管《人民日报》版面外,还指导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报道工作。8月后,《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河北日报》、《浙江日报》等报纸被迫停刊或被查封。
(2)进入l967年后,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率先发起“夺权”活动。至1968年年底;全国报纸总数仅42种,全国性报纸只剩下3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光明日报》)。1967年年初,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由当地人民解放军实行军事管制,l3家电视台有ll家被迫停播。
5.“四人帮”是怎样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篡党夺权活动的?
答:(1)1973年后,在“四人帮”指使下,“批林批孔”运动变调,《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突出批“宰相”、批“折中主义”以影射周恩来总理,吹捧吕后和武则天以为江青日后上台大造舆论。与此同时,“四人帮”还制造了一批典型事件,推出了“白卷英雄”张铁生、小学生黄帅等典型人物,在新闻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2)1975年2月后,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迅速见效,但“四人帮”不仅不让新闻媒体重点予以报道,还指使新闻媒体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甚至提出“反经验主义”来反对与干扰整顿工作,至11月后又推出大批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报道与文章。
(3)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四人帮”继续指使各新闻媒体大量发表“批邓”的文章和报道,还在北京、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多篇影射周总理的文章。4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后,《人民日报》于4月8日发表颠倒黑白的报道《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