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

1.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新闻传播事业网的结构与特点。

答:(1)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新闻传播事业网的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迅即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新闻事业进行调整与充实,并充分利用被没收的反动新闻机构的机器、设备等资财,建立起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新闻事业网,即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人民广播电台网。

(2)全国新闻传播事业网的特点

建国后,《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很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报,并向国外发行。作为公营报刊系统主体的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级、地(市)级乃至个别县级的党委机关报也相继创建。

195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将新华通讯社建设成为一个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在首都北京设立总社,并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行政区设立6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各地总分社、分社的人事编制和财务管理与地方脱钩,工作人员由总社调动和任免,财务纳入新华社的财政系统。

在广播事业建设方面,l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1950年起开始创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业务,1954年后开办对台湾广播业务,至1956年每天播出5套节目,播音时间累计为38个小时。

根据中国国情,有线广播收音网也在全国各地,主要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至1954年年底,全国共有县广播站l01座,中小城镇广播站705座,有线广播喇叭49854个。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答:(1)建国之初,党和政府根据公私兼顾的政策,在经济上积极扶助私营新闻机构,在宣传报道上实行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对私营报纸的新闻、言论不实行事前检查的办法,而是采取团结教育的方式,帮助它们改进宣传报道内容。

(2)至于私营广播电台,其播出节目则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须按规定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对于私营新闻机构出现的错误或失实报道,则由有关方面函请更正,必要时予以适当的批评。对于反对或者损害人民的利益、无视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反动宣传报道的私营新闻机构,则坚决予以制裁。

(3)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私营新闻机构自身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经济上难以为继,自行停办者越来越多。根据这一新情况,党和政府开始采取合并改组等新措施,并通过公私合营这一形式对私营新闻机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在经济上除保留私股外,由政府给予适当的投资或贷款作为公股,以扶持私营报纸发展。

(4)《大公报》是第一家走上公私合营道路的私营报纸,1950年7月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社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接着,《文汇报》、《新民晚报》也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至l953年,私营报纸除停办者外,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此后,人民政府又逐渐退还私股,进一步将公私合营报纸改造成公营报纸。

(5)私营广播电台的经历与私营报纸基本相同,至l953年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当地的国营广播电台。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新闻法制?

答:(1)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实行新闻法制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新闻事业既有公营的也有私营的,甚至还有外国商人经营的,因而继续沿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管理体制与方式显然已不可行。因此,党和国家决定由人民政府通过法律手段领导与管理全国新闻事业,实行新闻法制,以适合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实际情况。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新闻法制的具体措施

1949年l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新闻总署,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及其业务活动的行政管理机构。与之相应,各大区设立新闻出版局,各省、市设立新闻出版处,管理当地的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新闻总署成立后,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如《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关于严格遵照统一发布新闻的通知》、《关于报纸采用新华社电讯的规定》、《关于邮电局发行报纸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关于统一新华通讯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关于各报应保守国家秘密的指示》等,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l2月,新闻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采取与贯彻企业化的方针,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机制。l950年,新闻总署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对于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紧接着,各大区的新闻出版局、各省(市)的新闻出版处也随之撤销。之后,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的宣传部门重新取代政府部门直接主管新闻事业与新闻工作

4.怎样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工作“学苏联”的功过得失?

答:(1)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体制基本确立,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但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还存在着对苏联经验的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严重问题。

(2)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批评了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5月28日、6月19日,刘少奇同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等负责同志谈话,明确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和“党八股”问题。毛泽东、刘少奇的几次谈话,为即将到来的新闻工作大改进(后来被称为第一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5.评述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答:(1)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和重点

进入l956年后,人民日报社开始酝酿新闻工作改革事宜。4月,《人民日报》编辑部召开新闻工作改革动员大会,掀起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6月20日,人民日报社制订了报纸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共中央。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公开承认《人民日报》的工作仍然存在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等缺点,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并将改版的重点归纳为3条: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和改进文风。

为了推广《人民日报》的改版措施与经验,促进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共中央于1956年8月1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呈送的关于《人民日报》改版的报告。接着,中央和各地的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也都先后投入新闻工作改革的热潮。

新华通讯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改进国内通讯社工作、加强国外分社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l956年七八月间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后,广播工作改革全面展开。

《新民报》等非党报也积极参与这场新闻工作改革,提出了不少新观念,推出了不少新举措。《新民报》总编辑赵超构提出了改进报纸工作的三个口号:“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

复旦大学新闻系等新闻教育与研究机构还对报纸的性质与任务、读者观念、指导性与趣味性等新闻理论问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于1956年间精心撰写了《新闻学原理大纲》,对报纸的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作了新的阐释,认为报纸的性能是“为人民服务”,提出报纸具有工具性和商品性两重性的观点。

(2)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

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冲破了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6.《人民日报》改革社论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答:(1)l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公开承认《人民日报》的工作仍然存在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等缺点,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并将改版的重点归纳为3条: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和改进文风。

(2)《人民日报》改版后,一是新闻报道的数量大增,新闻报道的题材更为广泛,出现了社会新闻和探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报道,二是言论明显改进,出现了一些从实际中提出问题进行批评分析的好文章,表现了独立思考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三是副刊与读者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