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6年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接纳(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2.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社会工作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价值观来源于社会的价值观,在一般情况下是与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专业实践的规范和功效的保障。

3.个别化(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个别化原则(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4.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5.自决

答: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做出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它对社会工作的功能何在?(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的含义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是指一整套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的社会科学,其实践包含特定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成为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原则和指南,最终形成专业的应用伦理。

(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对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对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专业人员要努力将诸如平等、正义、尊严、个人自我实现等终极价值和追求好的生活等中介价值,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价值或工具价值。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对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成为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指南针或行为准则,规范该专业人员的言行;

它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凭借其专业伦理维护专业的原则、权威;

它作为一种标准,能借以评判该专业的实施效果。

2.简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

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有了敬业精神,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价值就会由此衍生出来。

(2)接纳

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3)自决

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4)个别化

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处理体现在: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

(5)尊敬人

“尊敬人”有时被当作社会的高级价值,有时被当作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社会工作的三种价值,即个别化、自决和接纳都是和尊敬人有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从尊敬人这个基本价值推导出来的。

3.怎样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自决”原则?(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

答: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指导助人过程,而不是指导案主”是对这一原则的经常性诠释。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探索可能的决定及意义,而不是描述其最终的选择。

(1)案主自决原则

案主有自由作出他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与需要。

这种自由的权利受到案主的能力、法律和权威、成文的社区条例及机构功能等的限制。

个案工作者有责任在理论和实务上尊重这种权利,防止任何直接与间接地与其冲突,并积极地帮助案主实现这种权利。

(2)案主自决的前提条件

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3)社会工作者的做法

社会工作者应当秉持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每个人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即便社会脆弱群体的人员也不例外。即使案主有逃避、放弃或推卸“自我决定”的趋向(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社会工作者亦应以容忍的态度鼓励他产生自决的能力,引导案主参与对问题的剖析以致改善的整个过程,工作者只是从旁提示、劝导与协助。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培养案主的独立性,不致养成案主的依赖心理。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案主学习自我指引、自我决定的技巧。案主受专业助人者的帮助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改变也会消退,除非他为一直保持这种改变作好了准备。从可能性上来讲,案主可以作好准备,成功地处理将来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困难,投身到自我指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而无需回到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那里寻求其他的帮助。

从理想的状态来说,案主在同社会工作者互动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及将来的其他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案主同社会工作者的互动可以为其将来作好准备。而这种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案主去辨认和利用其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非正式资源和自然的助人者。这些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单位、联谊组织等。

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在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也要考虑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以及本土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具体的国情、社情和民情。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时应着重以下几方面。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着想和谦和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及时地回应他们,并通过专业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2)接纳和尊重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服务过程中,都应该首先从内心真诚地对待所有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3)个别化和非评判

由于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的是与人有关的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手段。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要将和谐与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价值观。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社会工作的实践建立在专业的工作关系基础上,它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相互理解与合作,形成有效的工作关系,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6)权利与责任并重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要将助人、满足困难人群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放在第一位,在服务过程中实践专业承诺。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社会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帮助有困难或需要的个体和群体解决现实生活和发展中的困难,还要致力于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平等和公正。

5.简述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比斯台克1967年在《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9个方面:

(1)人的潜能。人的潜能是不同的。

(2)人的责任。人有责任发挥其潜能,实现社会功能,以完成其自我实现。

(3)人的权利。人有选择的权利以完成其自我实现。

(4)人的需要。所有的人都有其基本的人性需要。

(5)人的社会功能。人的社会功能对于个人的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6)社会的责任。社会有责任建立和维持公正、和平和秩序,并且创造与自我实现有关的条件和资源。

(7)社会的权利。社会有权利要求每一个人各尽其力,社会工作将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8)个人对社会的职责。每个人有义务对社会公益有所贡献。

(9)人的自我抉择权。人有自我抉择的权利,这是培养责任、促进成长和实现自我的必要途径。

6.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答:泰彻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

(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

(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

(6)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三、论述题

1.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解决原则。(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1)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又称理论困境,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问题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因此,需要作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从而避免出现任何伦理错误和失误。

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入困境。

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实践,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可信的证据来实施服务计划。因此,社会工作者还应强调方法与资料等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个人主观上的判断。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的公民,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然而,由于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社会工作者有时很难兼顾工作与个人的利益。

自我决定问题

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社会工作者却要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他们可能没有能力作决定,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清晰的判断,需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

(2)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的处理原则

保护生命原则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保护生命原则高于其他所有伦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保护受助者的生命,也包括保护其他人的生命。

差别平等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既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又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在助人过程中充分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

自由自主原则

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自由自主原则”主要体现为社会工作者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在服务参与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和决定。

最小伤害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作伦理决定和提供服务中要尽力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不受侵害,要最大可能地减少甚至预防伦理决定和服务可能对服务对象的伤害,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生命质量原则

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社会工作者要尽量通过服务来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提高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指数,全方位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生命质量。

隐私保密原则

这一伦理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服务对象在专业过程中透露和提供的个人信息,不向任何其他人士和公众透露或泄露,以确保服务对象的利益不受侵犯。

真诚原则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真诚原则”体现为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适当交心,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向服务对象适当袒露心声,通过真诚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来源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的来源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它主要有三大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2)如何看待

借鉴与创新

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受任何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共享的部分,这部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承认社会工作中某些核心价值的普遍性,是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前提。资本主义在其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资产阶级对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因此,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批判与继承

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是建立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丰富源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真谛。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处不蕴藏着“爱人”和“助人”的思想。“爱人”和“助人”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它们是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工作价值的普遍性。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我们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

综合与发展

要对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综合和发展,首先必须知道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三大构件组成了中国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三部分文化中都包含着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内容,我们要把它们的共性提炼出来,进行综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3.你认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武大2010年研)

答: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包括: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人的知识、关于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的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以上专业知识。以处理专业性问题,而且要具备更多的基础知识,以增强其适应性,处理各种新的复杂问题。客观地说,由于社会工作所要处理的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它对各种科学知识的需求也是无止境的。

政策知识

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体的,其目的是通过向困难群体提供优惠以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政府的政策有关,社会工作基本上是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开展活动的。于是,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就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

技术知识

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到助人目的,就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知识。重要的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调查研究的技术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社会工作者要在多种情况下对服务对象的处境和状况进行评估,就需要掌握调查研究技术,只有正确地进行评估,才能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法,有效地开展工作。社会工作中充满了社会互动和沟通,其中口语和文字沟通都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工作者应该有良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促进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利用现代资讯工具不但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而且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效果。

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掌握多种知识,这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弄清楚服务对象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和选择何种方法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方面,与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信仰等相关的知识相当重要。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有目的的相互影响的方式,也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活动方式。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同他人交往,这是由人们需要的社会性决定的。社会工作是同人工作的事业,是使人们从痛苦与困境中得以解脱的活动。这些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一般的交往能力。这是由社会工作者的交往对象的多样性和交往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组织能力

a.小组工作的实质是一个组织过程,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将有共同需要的工作对象组织联系起来的活动,小组工作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是明显的。实际上,可以说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的集中展示。

b.社区工作则以更复杂的情境、更艰巨的任务向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提出挑战。

c.社会行政对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的要求。

决断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复杂多样的,其工作情境也变化多样,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是像科层组织中成员的刻板行为,而是面对现实,针对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回应。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原则,也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个别化原则不是倡导标新立异,而是要在社会工作基本模式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的采取有差别性的处理方法。恰当的、有差别性的处理方法向社会工作者的决断能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或受助者大多是社会上资源匮乏的脆弱者,任何不慎的决策都将是对他们的新的打击。所以避免错误决策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信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社会工作者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有知识、有经验、细致、敏感,敢于决断。

技术能力

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技术不但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社会工作者要同服务对象进行复杂的沟通、互动与协作,应该具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处于变动之中的情境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必须及时地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必须以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为基础。技能不只是技巧,也包括从理论向方法的转换。它不只是单个技巧和方法,也包括对各种要素的整合,整合能力、应变能力是重要的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由于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这些群体因为长期处于困难和弱势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会工作要有较强的文化能力,或者说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比如,如何正确地对待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群体、少数族群,都涉及对他们的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者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但是就他可能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来说,这些原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现实世界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十分复杂,而相对于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社会工作原来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一些经验。这样,社会工作者就要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之需要,这就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对于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这是因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事业,而受助者多是社会上的脆弱群体、弱势群体。其次道德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指导力量。

社会工作者道德素养要求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工作,这一实质决定了社会工作者所遵行的既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利已主义,也不是合理利己的互惠模式,而是以奉献为中心的利他主义。这种利他主义起码由奉献意识、忍辱负重、敬业精神等要素组成。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较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一个人能正确地理解外部刺激,并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处变不惊、充满信心,才能有效地与服务对象合作,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