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管理环境
1什么是环境?如何理解管理环境?
答:(1)环境,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或状态,是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这些情况和条件按一定方式所形成的环境,具有自己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对环境定义的理解要注意:
①环境是针对特定事物或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②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意义上可作为某一特定事物的环境因素;
③环境是一个可以转化的概念,即一定的事物虽不能成为自身的环境,但它却是与之相关事物的环境因素。
(2)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管理发展变化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管理系统之外,并对管理系统的建立、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外界客观情况和条件。管理的内部环境则是存在于管理系统之内的、决定着管理系统存在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管理环境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具体性。
2管理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管理发展变化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管理环境的特征是:
(1)客观性。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管理组织中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客观地制约着人们的管理活动。
(2)整体性。管理环境是管理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表现出环境的整体性。
(3)复杂性。管理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所包含的因素极为广泛和复杂,从而体现出复杂性。具体说来,这种复杂性表现为三层含义:①构成环境的要素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二是这些要素之间构成纵横交错的复杂的关系并对管理产生复杂的影响;③由于不同组织管理的对象、范围等不同,以及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管理的方向与重点有异,管理环境的要素有时是管理的环境因素,有时则成为管理的内容。
(4)动态性。管理环境自身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就是管理环境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具体表现在:
①管理环境的内在矛盾推动环境系统自身的运动,往往形成管理环境整体结构的变化;
②管理环境与管理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双向交换,促成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
③管理环境与管理系统之间的边界由于认识和实践的需要而发生着扩张、收缩以至倒转等变化。
(5)具体性。管理环境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我们所说的环境,总是某一具体组织的环境;离开了具体的组织,就无所谓环境。这就是管理环境的具体性。
3试举例说明管理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答:任何管理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不仅是管理系统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也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组织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交换不断地改变组织,从而影响到管理行为。环境影响着管理,甚至决定着管理。具体地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环境是管理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任何管理系统的发展和管理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是动荡的,也就必然会要求管理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环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稳定性则是绝对的。管理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让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或可塑性,必须让自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环境是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管理要素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管理系统结构的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能够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管理系统的发展,加速管理目标的实现。环境为管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可能,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给管理系统带来威胁。
(3)环境制约着管理系统的活动方向和内容。环境是人们活动的现实条件,人的一切活动都不能脱离这个条件,人们从事任何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4)环境对管理过程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环境可以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加快管理过程;也可以阻碍管理活动的运行,延缓管理过程,甚至使管理活动完全中止。
4试举例分析管理者的环境意识。
答: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善于审时度势,在复杂环境的各种制约因素约束下游刃有余。要成为一个成功应对复杂环境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对环境作出积极的回应。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使组织的活动合乎整个社会规范的要求,一定的组织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利益的需要,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必须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内外环境。管理者在实践中要善于利用社会的压力改造内部环境,利用民族习惯、风土人情使组织的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从而使组织取得社会大系统中子系统的地位,得到社会的支持。
(3)管理者必须注意向民主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管理者推行民主化管理是改造组织内部环境的关键。
(4)管理者必须致力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现实环境有四大难题迫使管理者在实践中必须注意管理效率:
①管理者的时间很容易变成别人的时间,以至于管理活动随着别人转动,时间上不能自主;
②管理者常常迫于日常作业,陷入穷于应付的境地;
③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中,受组织上下左右的牵制,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他的管理活动才是有效的;
④管理者居于组织内部,不易看清外界情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力较小,难以控制,而组织的资源输入和技术输入、组织的资源输出和成果输出,都要依靠外部环境的配合。
5政治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答:管理的政治环境是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管理系统的诸种政治因素之总和,主要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公共政策、政府机构及其相关的政治规范,同时还包括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集团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政治动荡或安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环境可以归结为:
(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管理系统的国家根本制度、政党制度、社会分化以及政治局势等。
①国家根本制度包括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个层面上的制度规定了社会中各个阶级、阶层的政治地位,是任何管理系统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政治环境,它决定着管理系统的政治地位以及管理主体实施管理、发挥作用的方式。
②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成为政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管理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甚至有时直接影响管理系统的机构、人员配置、功能的稳定性和纠错机制等。
③社会分化。社会分化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是国家政治生活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因而也是一切管理系统的重要政治环境因素。
④政治局势。作为政治环境的政治局势是指管理系统内外各种政治势力或社会集团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政治秩序以及政治体系的运行状况,主要表现为政治稳定与政治动荡。
(2)政策因素
管理环境中的政策因素是指那些对管理系统发生影响作用的、与政策相关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对于国家宏观管理而言,政策是管理的手段和途径,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管理的内部环境而出现的。对于其他管理系统,尤其是企业、公司等微观组织来说,政策因素则是一种外部环境。
作为管理环境的政策因素,也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系统,它因不同制定主体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因不同目标团体及内容而具有不同的类型。
①主体因素。这里的主体主要是指政策的制定主体。政策主体是公共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主体不同,政策的效力程度、调整范围、执行方式等也有很大区别,对管理系统的影响也会不同。
②目标团体。政策因目标团体不同而不同,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不同,所要影响或调节、控制的社会成员及其行为的范围也不同,这会对管理系统及其人员的行为方式和范围产生深刻影响。
③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领域界定,影响到管理系统目标任务的确立、功能定位以及行为选择等。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将其所面对的问题通过合法程序转化为政策问题,进而为自我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3)法律因素
在管理的政治环境中,法律因素是管理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政治环境因素。法律制度对管理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定并保障管理系统及其人员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并保证管理系统的协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法制环境既包括静态的法律规则与制度体系,也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的全过程。
①立法环境。管理系统对立法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应有一套健全规范的、全面体现法治精神的法律条文与规则,保证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②执法环境。严格而富有人性的执法环境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执法工作直接作用于管理系统,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管理系统对执法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a.程序的合法性要求执法主体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既定的程序原则,尊重管理主体的相关权利;
b.时间的高效性要求执法主体必须及时地、高效地依法履行,积极应对管理系统对执法活动提出的新要求;
c.手段的多样性要求执法主体必须根据管理系统环境的复杂性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执法手段,以保证执法效果。
③司法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离不开司法保障,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是确保管理环境稳定安全的必要条件,而司法环境能否做到公正、高效,又取决于司法制度与司法活动两个方面。
④法律意识与法制文化。由法律意识与法制文化构成的社会法制环境是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但管理系统及其组成人员又不可避免地受外在法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系统内部的法制文化建设本身也是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一部分。
6试分析法律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答:在管理的政治环境中,法律因素是管理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政治环境因素。法律制度对管理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定并保障管理系统及其人员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并保证管理系统的协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法制环境既包括静态的法律规则与制度体系,也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的全过程。
(1)立法环境。管理系统对立法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应有一套健全规范的、全面体现法治精神的法律条文与规则,保证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执法环境。严格而富有人性的执法环境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执法工作直接作用于管理系统,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管理系统对执法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①程序的合法性要求执法主体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既定的程序原则,尊重管理主体的相关权利;
②时间的高效性要求执法主体必须及时地、高效地依法履行,积极应对管理系统对执法活动提出的新要求;
③手段的多样性要求执法主体必须根据管理系统环境的复杂性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执法手段,以保证执法效果。
(3)司法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离不开司法保障,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是确保管理环境稳定安全的必要条件,而司法环境能否做到公正、高效,又取决于司法制度与司法活动两个方面。
(4)法律意识与法制文化。由法律意识与法制文化构成的社会法制环境是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但管理系统及其组成人员又不可避免地受外在法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系统内部的法制文化建设本身也是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一部分。
7请谈谈经济环境的构成要素。
答: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和制约管理系统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制度,它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的经济结构。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和制约管理系统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制度,它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的经济结构。生产力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形成的,反映的是生产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它反映了社会的总体生产能力和社会占有物质财富的水平。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管理的范围;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管理的能力;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管理系统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形式,对于管理系统而言,这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环境因素,而且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管理系统中的主体本身也是市场主体的重要构成因素。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包括:①独立的企业制度;②有效的市场竞争;③规范的政府职能;④良好的社会信用;⑤健全的法治基础。
(3)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物质资料和劳务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生产要素对管理活动的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①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及其构成状况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②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生产要素的所有制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或地区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变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系统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环境因素。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一历史进程的客观趋势,尤其是那些其活动跨越国界、地区的组织,如跨国公司、各种类型的进出口公司、各种形式的国际联合会、开展跨国界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等,更应重视应对这一环境。
8试举例分析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或地区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之中。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将世界各国置于一个共同的经济背景之下,为各民族国家提供了同一发展空间,同时也向各国提出了一些共同要求:
(1)必须遵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共同规则与标准,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规则;
(2)要融人世界统一市场,必须建立一套符合世界经济运行国际规则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必须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此,许多国家制定了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4)必须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9如何理解管理的文化环境?
答:管理的文化环境主要是指由教育水平、科技状况以及伦理、信念、心理习惯、价值观与道德水准等影响组织系统的各种文化条件构成的总体。
(1)组织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一个基本组成单位。主要表现在:①它具有整个社会文化的内容和特征,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②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质和内在矛盾,因而具有反映这些性质和内在矛盾的独特文化,即组织文化。
(2)文化环境是决定组织行为方式的重要环境之一,是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它对组织的影响相对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比较间接,但影响时间却更持久,主要表现在:①影响组织及其人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解释;②决定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及目标选择;③规定着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等。
10怎样理解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答: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作为社会现象,文化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在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之间必定会相互作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具有一种内在必然性。
(1)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其实质在于人类不同特性的冲突。从空间方面看,存在地域文化、职业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家庭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从时间方面看,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对于组织而言,文化冲突存在于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更大的社会系统之间。组织内部的文化冲突主要是主文化与亚文化以及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2)文化融合,是指在人类交往过程中,不同类型文化之间彼此借鉴与吸收和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过程。不仅表现为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传播、传承、渗透、整合等各种一般形式,而且表现为不同文化主体对各种类型文化的吸收、借鉴、协调等具体形式。
文化本身的发展就是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同一进程的不同方面,文化冲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源泉,是文化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文化冲突过程中伴随着文化融合,而且,文化融合在一定历史阶段能够表现为特定的文化类型,是文化冲突的必然产物。
11谈谈你对跨文化管理的认识。
答:跨文化管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即在不同形态的文化环境中,设计出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从而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跨文化管理实质上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指能够适应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管理。实行跨文化管理,管理者要做到:
(1)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即认识到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进而尊重并接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寻找文化融合的现实基础。
(2)管理者必须认清文化冲突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价值观及人格取向、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决策思维、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3)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培训,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性,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4)构建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组织系统,并在继承、沟通、融合的基础上再造组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