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九章 决 策

1.什么是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如何理解管理层次与决策问题的类型的关系?

答:(1)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的定义。

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组织谋求与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主要涉及到组织长期的、全局性的问题。

管理决策

为了贯彻组织的战略决策,对组织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调动或改变其结构的决策,称为管理决策。

业务决策

业务决策是指组织在原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提高业务效率的一种决策。比如,库存控制、销售管理、生产进度等方面的一般日常决策。

(2)管理层次与决策问题的类型有如下的关系: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在实践中.这三类决策常分别属于组织的三个管理层: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最高管理层和中层管理层主要从事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基层管理层主要从事业务决策。这就是说,组织中的最高管理层通常关注的是非程序性决策,而基层管理层通常关注的是程序性决策,中层管理层则两者兼顾,但偏重于程序性决策。

2.决策者是个人或是群体,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决策者可以是个人或一个群体,前者称为个人决策,后者称为群体决策。

(1)个人决策

优点:责任心强和节省时间

缺点: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优柔寡断或专横独断。优柔寡断者过分考虑自己个人的得失,缺乏自信而随大流,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专横独断者则过分自信,刚愎自用而不听旁人意见,难免会行动鲁莽。

(2)群体决策

优点:决策过程中可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减少主观、片面性的影响。

缺点:花费时间较多、权威影响较大、分散难以集中或折衷倾向严重等。

3.为什么说决策目标极为重要?

答:决策目标就是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最终决策方案所要完成的目标,也是评价决策方案效果的标准。决策过程就是寻求达成决策目标的最佳方案,可见确定正确的决策目标的重要性。如果目标的确定有误,或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导致决策过程走向错误的方向。

4.什么是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对决策过程有何影响?

答:(1)所谓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将面临的实施决策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影响决策者对方案的选择,但不会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丽转移,如产品的市场需求、原材料的市面价格、气候的变化、利率的高低,等等。

(2)对决策过程会产生如下影响。决策面临的自然状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包括财政因素(主要指组织的筹资能力)、管理因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人事因素(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职工对实现组织或小集体目标的态度、人际关系等)、组织结构因素(组织内各部门的特点和职能、各部门在实现各自目标时的相互依赖关系、各部门的内部矛盾、执行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等),等等。外部环境通常包括顾客因素(市场需求)、供应因素(决策方案所需的设备、材料、零部件、服务等的供应)、竞争因素(包括供应中的竞争和销售中的竞争)、社会因素(政府法令、社会对产品的意见、工商关系和政治环境)和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等)。由此可见,决策者在选择行动方案时必须对实施决策时的各种内外环境有充分的估计,以对决策方案加以全面的、周密的考虑。

决策过程包括六个步骤:建立目标,明确问题;分析信息资料;制定备择方案;选择决策;执行和反馈控制。决策的每个步骤都是以决策的自然状态为依据的。

5.什么是决策方案?

答:决策问题至少包括两个达到目标的可行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又称决策方案或备择方案,是为满足决策目标要求而提出的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这些方案彼此独立而又可以互相替代的。

6.决策过程中,明确问题时最容易犯什么错误?如何避免或减少犯这类错误?

答:(1)在诊断问题时,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常把引人注意的问题特征即问题的某些表面现象与问题本身混淆起来。质量不高的决策往往是对问题的非关键方面的正确解答,之所以称之为质量不高,是因为该决策无助于达到既定的目标。

(2)避免和减少犯这类错误的方法: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列举各种可能原因并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样做总比去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解决那些被确定错了的问题要好得多。

7.为什么决策问题的备择方案不止一个?

答:一般讲,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止一个,但也并非所有的方案都可行。因为组织的环境是复杂的,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制定多个备择方案能将这些情况都综合进去,然后根据决策者的分析判断和经验等,从这些备择方案中选取最为合适的。由于在实施行动方案时会受到技术水平、人力因素、财力因素、政府法令、社会习惯、伦理道德等多种可能的限制,在制定备择方案时必须把这些限制之下不能实行的行动方案删去,只保留那些可行的行动方案以备选择。

8.如何判断决策方案的好坏呢?

答:选择决策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择方案中作出一个抉择的过程。作出正确的抉择并不容易,因为只有一个正确抉择而其他抉择都不正确的情况是罕见的。由于组织的内外环境一直在变,作出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由自然状态带来的风险因素造成的。决策的好坏可以通过回答下述三个问题来作出判断:

(1)决策是否有助于达到既定的目标

提出这一问题的意思是纳入备选的行动方案都必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如果回答问题有些勉强或是否定的话,这一方案就必须被删除掉。

(2)决策是否体现了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选定的决策应在众多可行方案中显示出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能取得其他任何方案都达不到的最大经济效果。

(3)决策是否易于实现

决策的制定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考虑决策的实现所涉及的所有问题,最好有一个清晰的能使决策生效的计划。

9.什么是博弈现象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答:(1)各种博弈现象都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局中人、策略和赢得。

(2)它们的含义是:

局中人。有权决定自己行动的竞争参加者,称为局中人。在研究博弈问题时,一般把那些利益一致的参加者们看成一个局中人。博弈现象可以按局中人的数目分为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并且,可以根据局中人之间是否结盟、合作而分为结盟博弈(局中人的行动目的是得到最大的结盟团体赢得)和不结盟博弈(局中人的行动目的是得到尽可能大的个人赢得)、合作博弈(容许局中人互通信息、协调对策)和非合作博弈(局中人不得互通信息和协调对策)等。

策略。局中人能够采取的对付竞争对手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一方策略。一个局中人能够采取的策略的总和称为策略集合。决策问题至少存在两个可以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自然每个局中人就有不少于两个不同的策略。如果局中人任意地从全部策略集合中选取一个策略进行博弈,称为纯策略;而局中人根据一定的概率值从全部策略中选取的策略,称为混合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各局中人都只有有限个策略,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赢得。赢得就是一局博弈的得失,也称支付。赢得可以是物质、金钱的收入和支出,或者为了对某种博弈结果作出记录而规定的一种记法。如一场足球赛规定赢者得三分,平局各得一分,输者得零分。这样规定的记分就是赢得。每一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赢得,与全体局中人所选择的策略组成的策略组有关。这样的策略组称为局势,则赢得是局势的函数,所以称为赢得函数、支付函数或得失函数。在博弈中,如果在任一局势中全体局中人的赢得的代数和总等于零,称此博弈为零和博弈。如赢得的代数和为某个常数,则称为常数和博弈。否则称为非零和博弈。

10.两人零和博弈与两人非零和博弈有何区别?

答:两人博弈中,如果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则称为两人零和博弈;如果两个局中人在任何局势下的赢得值的代数和不等于零,也不等于某个常数,则称为两人非零和博弈。

区别:在两人零和博弈中,双方利益直接冲突,没有合作的可能。而在非零和博弈中,通过对赢得矩阵的分析,如果博弈双方都感到商谈合作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作解。如果博弈双方中一方占有优势,就有可能威胁对方接受某种安排,得到一个博弈解,叫做威胁解。由于受到威胁的一方得益较少,不安于现状,所以威胁解往往是一种不稳定解。

11.什么是多人博弈?多人零和博弈与两人零和博弈有何不同?

答:(1)当博弈中,局中人是两个以上时,称为多人博弈。

(2)多人零和博弈与两人零和博弈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两人博弈利害是对立的,而多人博弈单纯利益对立已不是问题的核心。在一个多人零和博弈里,一个局中人的行动方案可能只对他自己有利,也可能对一些局中人有利,从而对另一部分局中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多人博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盟的情况。

12.某决策矩阵如表9-1所示,试采用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选出最优方案。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各市场销售状况出现的概率。

表9-1  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问题  单位:元

答:(1)计算损益值:

110箱时:500×0.2+500×0.4+500×0.3+500×0.1=500;

110箱时:470×0.2+550×0.4+550×0.3+550×0.1=534;

120箱时:440×0.2+520×0.4+600×0.3+600×0.1=536;

130箱时:410×0.2+490×0.4+570×0.3+650×0.1=544。

(2)比较各计划方案损益值大小:>>>

(3)确定方案。由计算可知,计划方案的130箱是最优方案。

13.为生产某种产品而设计了两个基本建设方案,一个是建大工厂,一个是建小工厂。大工厂需要投资300万元,小工厂需要投资l60万元,两者的使用期都是10年。预测这10年内产品销路好的可能性是0.7,销路差的可能性是0.3,两个方案投产后的年度损益值如表9-2所示。试用决策树方法选出最优方案。

表9-2  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问题   单位:元

答:根据题意画出决策树,如图9-1所示。

图9-1  决策树

(1)建设大工厂:100×0.7+(-20)×0.3=64;

(2)建设小工厂:40×0.7+10×0.3=31;

(1)>(2)所以建设大工厂是最优方案。

l4.某商场销售一时令商品,每销出一件可得到10元,如当月不能售出,每积压一件损失4元。预测每个月该商品的销售量及其概率如表9-3。如果该商场对该商品的最大进货量为40000件,试分析并确定该商品的最佳进货量是多少,才能使商场在该商品销售中盈利最大。

表9-3  确定最佳进货量的问题

答:不同进货量可以带来的收益如下:

(1)进货量为10000时,收益P1=10000×10×15%-10000×4×85%=-19000;

(2)进货量为20000时,收益P2=20000×10×30%-20000×4×70%=4000;

(3)进货量为30000时,收益P3=30000×10×35%-30000×4×65%=27000;

(4)进货量为40000时,收益P4=40000×10×20%-40000×4×80%=-28000。

比较可得P3>P2>P1>P4

所以可以确定该商品的最佳进货量是30000件

15.某企业准备投产一种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新产品,由于缺乏资料只得依据表9-4给出的决策收益矩阵进行分析和决策。试采用拉普拉斯准则、“小中取大”准则、“大中取小”准则和“大中取大”准则进行判别。

表9-4  决策收益矩阵

答:(1)根据拉普拉斯决策准则,四个方案的每个状态发生的概率都是均等的,即1/3。由此可以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

第一方案:P1=70×1/3+30×1/3+50×1/3=50;

第二方案:P2=20×1/3+80×1/3+90×1/3=190/3;

第三方案:P3=50×1/3+20×1/3+40×1/3=110/3;

第四方案:P4=40×1/3+100×1/3+20×1/3=160/3;

比较可得:P2>P4>P1>P3

所以根据拉普拉斯决策准则,第二方案为最优方案。

(2)“小中取大”准则

根据“小中取大”准则,首先确定每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值

表9-5

由上表可以看出方案1的最小收益值最大,所以根据“小中取大”准则,方案一为最优选择。

(3)“大中取小”准则

表9-6

由上表可以看出,方案2的最大后悔值是最小的,所以根据“大中取小”准则,方案2是最优方案。

(4)“大中取大”准则

表9-7

由上表可以看出,方案4的最大收益值是最大的,所以根据“大中取大”准则,方案4是最优方案。

16.如果乐观系数α=0.7,则依据折衷准则对上题进行判别结果将会如何呢?

答:根据折衷准则和乐观系数α=0.7,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折衷收益值

COV1 =0.7×70+0.3×30=58;

COV2 =0.7×90+0.3×20=69;

COV3 =0.7×50+0.3×20=41;

COV4 =0.7×100+0.3×20=76。

表9-8

由计算可知,方案4的折衷收益值是最大的,所以根据折衷准则,方案4是最优方案。

17.个人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影响决策过程的呢?请举例展开讨论。

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在人的每一种可测特性中实际上存在着个人差异。决策过程中也毫无例外。这些差异将体现在不同个人的确定问题方式、按搜集和分析所有关数据资料的广度、制定备择方案的数量和种类等方面。同时,个人之间的差异将决定最后选择方案的特征,并将影响实行决策时的魄力和果断性程度。虽然有许多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人行为特征,但下述三个特征最为重要:第一,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第二,在查找和分析资料时,处理信息(这是制定备择方案的先决条件)的能力和意愿;第三,决策者的个人价值系统,它是确定最后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1)对问题的感知

把相同的客观资料拿给经历不同的人,他们常有可能会感知出不同的问题,而这仅是影响决策过程的第一步。第二步就会使一个人认为问题的某一方面比其他方面更重要,第三步会让一个人认为某一方案比其他方案更为理想。在制定备择方案时,如果过早地产生某一方案比其他方案更理想的想法,则其他备择方案就很可能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会严重影响对问题的最后解答的质量。

(2)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这包括处理和储存信息资料的能力、接受新信息和乐于发掘备择方案的意愿以及擅长分析或擅长综合信息等决策者个人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方案的最终选择—决策。

(3)个人的价值系统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指他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以及重要性的评价。个人的价值观不仅是从几个备择方案中作出最后抉择时的决定因素,也是阐明问题时的决定因素。可以观察一下简单的决策过程:问题通常是由提问“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而产生的,这一目标往往是以组织形式出现的个人目标。从本质上讲,个人目标就是一种能说明个人认为什么事情最为重要的反映。个人对于成就、成长、出人头地或独创性的欲望,仅仅是对持有这些价值观的人才是有意义的。组织的最高领导、部门主管等都有机会通过组织来实现个人目标,而基层的职工很少有这种机会。因而,组织出现的问题和对此作出的决策,都体现着其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观和个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