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驱动力,而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资源不仅包括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知识技术创新的承载者与推动者,不仅是高质量科技供给的关键因素,更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科技人力资源有着极强的创造性、稀缺性和流动性等特质,故在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日益凸显出其不均衡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在数量,更在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科技部、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8705万人,比上年增长4.9%。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数为621.4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为403.4万人年;同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为52.0人年,研发人力规模仍居全球首位;此外,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屡创新高,按地区来看,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占13.3%)、江苏(占12.8%)、山东(占10%)、北京(占9%)、浙江(占7.2%)和上海(占6.8%);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和山东。
站在区域科学技术进步角度,促进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价值效能最大化,优势互补,共享互赢,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区域创新资源。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中,长三角地区也是重要的起点和交汇点。长三角地区不仅集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资源,而且集聚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大型企业、各高科技园区的丰富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中,各类创新主体如何发挥科技人才资源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流动、设备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