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之花开满地
——“等量关系”京西送课感悟
李英惠
2016年5月底的一次京西送课使我尤为体会到:课堂四声在附小推广以来,各校区的老师们都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孩子们的课堂生成也变得越来越有深度、有想法,孩子们可以在一个融洽的氛围内互相交流、质疑、鼓励。
我上的“等量关系”一课是四下的内容,其中这个环节是全课的重点:用不同形式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之间的数量关系。
给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独立思考:现在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画画图、写写式子来表示姚明与妹妹身高之间的关系和笑笑与妹妹身高之间的关系,可以吗?”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交流讨论。
在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
一、孩子们的课堂是安全的、放松的
在寻找姚明的身高和妹妹的身高的关系时,黑板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1.妹妹的身高×2=姚明的身高
2.1个姚明的身高=1个妹妹的身高
结合情景图,孩子们对第二种有问题的解法提出了质疑和建议:
生1:我明白了你的想法,但是你看,图中说姚明的身高是妹妹的2倍,而且姚明身高226厘米,妹妹不可能和他一样高啊。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有问题。
生2:我同意生1的看法,改成2个妹妹的身高就好了。
在这个小环节中,做出第二种解释的孩子被同学们讲明白了,欣然接受建议。我想也许她平时对数学并不是很“灵”,但是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她也和大家一样,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这个氛围,不是仅仅在我这一次课中她体会到的,而是她的老师们在平时就给她创造出来的。
二、孩子们的课堂生成是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的
在孩子们充分交流前几类方法后,有个男孩受到启发,列出了下面两个等式:
1.2个笑笑的身高-40厘米=姚明的身高
2.姚明=笑笑×2-40厘米
这两个等式在附小本校上课的时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照片中的小男孩面对大家的疑惑,一点一点地给大家讲解。
生1:我质疑你的做法,你怎么找到笑笑和姚明身高之间的关系的呢?
小男孩:我认为都和妹妹的身高有联系啊。
生2:我看明白了,我来补充:1个笑笑-20厘米=一个妹妹的身高,那么都乘2就是2个笑笑-40厘米=2个妹妹的身高了。2个妹妹的身高就正好是姚明的身高了。
生3:你说得我越来越糊涂了……
小男孩:那你们看图。
说着他就利用同学们刚才找别的等式时画的图讲解起来。看着他在图上指指点点,有些孩子恍然大悟,帮忙补充。
生4:哦,我也明白了一些,我来替你补充,妹妹的身高就是它们之间的桥梁。可是妹妹的身高并没有出现在这个等式里。
…………
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孩子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开始了新的一轮积极思考,并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
三、我们要放慢脚步,等孩子
这节课,我拖堂了,不是内容多没讲完,而是我发现我们京西校区的孩子们是那么可爱。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但是我看到他们在课堂上都在认真思考,积极投入,不忍心打断他们,就慢慢等一个、两个,直到大多数孩子充分写出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再补充。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时间就没有控制好。不过,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是通过四声的落地,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