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实操十一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定薪

定薪就是要解决薪酬预算的问题,既包括人工成本总预算,又包括各岗位薪酬预算。

2.5.1 人工成本总预算

作为全面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每年都要测算可能发生的人工总开支并进行资金筹划。一些企业发不出工资表面上是现金流出了问题,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没有做薪酬预算,对于发工资“心里没谱”。

薪酬预算有两种做法:一是根据下一年的营收计划,框死工资总额,然后在每个职系乃至每个岗位间分配,这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二是根据各岗位编制及其工资区间,汇总出一个薪酬总额,这是自下而上的方法。我们一般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敲定薪酬总额,再汇总各部门的岗位编制及工资预算,最后调平,这与一般的预算编制流程没什么区别。

2.5.2 各岗位薪酬预算

企业人工成本总预算由各部门工资预算加总而来,而部门工资预算又由各岗位薪酬预算加总得来,所以做工资预算必须深入岗位层面。各岗位薪酬预算要分两类岗位来做:

一是实行标准工资制的岗位,比如行政、人事、财务、采购、客服、信息中心等后线部门。岗位工资预算=岗位人数×人均工资预算。岗位人数通过定编解决了,人均工资则是一个中位值的概念。即便是同样的岗位,由于绩效不同,各人的实得工资也不一样,但在同一薪级中工资高的有个上限,工资低的也有个下限,它们规定了任职者的最大工资差距。工资预算不能考虑最好和最差这两种极端情况,而应考虑一般情况,这对应的就是工资结构中的中位值。所以,岗位工资预算就是用该岗位的人数乘以岗位工资的中位值来计算。

二是实行提成(计件)工资制的岗位,比如销售、生产,甚至是工效挂钩突出的研发部门,这些岗位的工资一般包括底薪与提成(计件)部分,底薪按编制人数与底薪中位值之乘积来计算,提成(计件)部分则与销售收入或生产量挂钩,将二者加总,可得岗位薪酬总额。

2.5.3 各岗位的工资区间

在标准工资制下,一个岗位的工资水平不是一个死数字,而是一个浮动区间,有下限也有上限。薪酬预算要求我们勾勒出这个区间,这要结合内外平衡来做:对内,工资取决于岗位价值,价值越大,工资也应该越高;对外,要结合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查来做,不能距离市场工资水平太远。画出这个区间后,我们对各个岗位能开多少工资就大致有数了。

2-8:招聘工资不能跟着感觉走

有的企业由于没有工资预算,对各个岗位最高可以开多少工资,最低应该开多少工资,心里没数,招聘时谈工资跟着感觉走。比如要招一个出纳,来了一个应聘者,各方面条件甚合老板心意,与老板相谈甚欢,应聘者张口就要8000元工资,老板也一口应承,问题是会计的工资只有6000元,给出纳开8000元工资就会导致工资倒挂。我们知道,会计岗位的价值要大于出纳,在工资结构中位置比出纳高,正常情况下,出纳的工资要低于会计,除非能证明出纳业绩特别优秀,或会计业绩特别差。而对新聘员工来说,尚无法证明其业绩就如此乱开工资,这会导致工资关系混乱无序,“没大没小”。这根本上还是因为没有工资结构概念。

当然,对一些确实优秀的应聘者可以脱离工资结构限制,但要走工资特区。正常情况下是不应突破工资结构限制的。

思考2-5:应该录用哪位?

某企业招聘行政总监,有两位候选人,其中一个女同志更优秀,但工资要求也比较高,达到15000元/月,另一位男同志较差,但工资要求也低,为8000元/月。按现有工资结构,行政总监的工资区间为6000~10000元,那位女同志的工资要求已经突破这个区间很多,男同志恰在其间。您认为应该录用哪位?

答疑参见封底微信号。

2.5.4 薪酬的战略导向性

薪酬预算是资源分配的重要交汇点,它要有导向性,并向重要的岗位倾斜,把优秀人才引向这些岗位。

岗位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战略。同一个岗位在不同竞争战略下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企业选择低成本战略,那么那些对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的岗位,比如采购员,就应该得到更高的薪酬。相反,如果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那么研发人员就应得到更高的薪酬。

这种导向性反映在岗位编制和岗位工资两个维度上,对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岗位,人员编制要给足,人均工资也要给到位,相应地,它在薪酬预算中的占比也会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某企业强调差异化战略,那么首先要保证研发类岗位在编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比如不低于60%(如果今年给100个招聘名额,那么要先拿出60个给技术类,其他职系分得余下名额)。其次,在同等条件下研发岗工资要比其他职系高,比如,比平均水平至少要高出30%。将二者综合起来可以估算出,在总薪酬预算中研发岗的占比不低于78%!也就是说,企业要把超过3/4的人工开支投向研发岗。

如果某企业的竞争战略是通过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来占领市场,那么就要在售后服务人员的工资上有所体现,比如,比平均工资水平高出50%。唯有开出更高的工资才能把优秀人才导向售后服务岗,售后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2-9:某企业薪酬预算的导向性

某物联网教育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为高职、中职院校提供精良的教学仪器,并通过培训来提高高职、中职院校的物联网教学能力,提高客户黏稠度。在这一战略下,岗位编制要全面向培训岗倾斜,同时,这些岗位的工资也要普遍高于其他岗位,培训岗的工资中位值比平均水平要高出40%。那些吃苦耐劳、愿意多出差多培训的人员,工资甚至超过销售人员。按一般理解,营销岗是最重要的,业务员工资的中位值也应该最高,但在该企业的培训战略下,培训岗的重要性不亚于营销岗,所以薪酬的指挥棒指向了前者。在它的牵引下优秀员工更愿意“走出去”搞培训。让最优秀的人做最重要的事,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法则。

反过来说,如果薪酬预算没有战略导向性,或薪酬导向与企业战略背道而驰,就会产生人才的逆向流动。试想,如果拿的工资比后勤人员多不了多少,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地跑去搞研发、做销售呢?人才会纷纷后撤,导致“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