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 中国大数据发展素描

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12年12月27日,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马建堂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对“大数据时代”进行解读,并就政府统计部门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是我国官方首次直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201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呼吁,中国应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白春礼提出,中国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制定支持政策,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嫁接。

2013年1月19日,为响应白春礼院士的呼吁,由成思危教授(已故)、李国杰院士发起,在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和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40余位学者和有着大数据应用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积极讨论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与会者一致呼吁将大数据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会议组织者石勇教授认为,大数据的应用在于分析和创造价值。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挖掘结果,用科学方法制定政策;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使利润最大化;学者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寻找科学规律,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及这一“热词”。对于国家治理,大数据起到的作用是战略性的。部分地方政府敏锐地觉察到大数据的机遇来临,上海、广东、贵州、陕西等省市提出了发展大数据的规划,以打造大数据在地方的相关产业。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肯定了大数据应用的战略意义,在全国上下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开始发现互联网、大数据真正的潜力:它可以用在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包括国家安全、政府统计、经济预测、舆情监测,也可以用于金融投资、社会研究,而更多的则可用在政府管理决策上,例如事前决策辅助 、事中履职监督、事后效果评估。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大数据建设的新篇章,大数据在我国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标志着大数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各地、各部门相继推出与大数据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大数据被迅速推广。

目前,我国大数据正在步入发展期,大数据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有力的支撑,并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带动万亿元市场规模的IT服务业转型。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实以及地方政府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进程加快,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将会逐步深化,成为提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力支撑政府行政服务效能的提升和社会治理手段的优化。政务大数据将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