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7章 《宋书·恩幸传》序
沈约论九品中正制
解题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撰有《宋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设置中正一职,中正负责对士人的才德进行打分评等,共分九品,按品授官。由于中正官几乎被名门望族垄断,所以发展到后来,选拔人才只讲家世出身,不讲品行与才德,形成了“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局面。于是,寒门子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发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慨叹,从而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选文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成为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632]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633],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634]。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635],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636]有辨。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绝,陪奉朝夕,义隔卿士,阶闼[637]之任,宜有司存。
【出处】(南朝梁)沈约撰:《宋书》卷九十四《恩幸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