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数据治理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正在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以互联网流量为例,2001年,全世界一年的互联网流量是1EB(1EB=1018B),足以刻满1.68亿张DVD; 2004年,用掉这些流量仅需要1个月;2007年,只需要一周便可以达到1EB; 2012年,全世界互联网一天的流量就达1EB。截至2016年,全球数据体量增长到16.1ZB(1ZB=1000EB),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时代2025》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扩展至163ZB,相当于2016年的10倍。
与此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推动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加工能力的持续升级。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把近乎无限多的供给和需求、无限多的生产要素和无限广阔的市场适时结合与对接,从而催生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石的新的经济形态已经从技术变革层面拓展到企业运行、产业融合、社会生活、人类交往等各个维度,正在释放它推动产业融合、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
从企业角度而言,新的经济环境以及全球化分工和跨地域竞争格局的产生,促使企业在管理与运作方面不断推出和适应新的模式与理念。企业战略逐步向全球化、精益化、服务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趋势发展;企业市场竞争的内容已经由传统的规模、效率、质量的竞争转向了个性化及差异化的竞争、速度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
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精细化的运营能力以及全球化的战略管控能力,大大依赖于企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数据和信息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成为一项重要的企业资产。正如经济学家汤姆·彼得斯所指出的:“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认识到管理数据和信息如同管理有形资产一样极其重要,那么它在新经济时代将无法生存。”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为加速企业增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吸引并留存客户、更有效地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优秀企业的管理者对诸如商业智能、移动技术、协同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演进进行积极的关注,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可见,面对新经济大潮的冲击,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依靠先进的IT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占领信息化的制高点,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才能保持在新的局面下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信息化与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相互融合,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是企业面对新环境挑战的必要对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对企业的集成化、系统化、规范化、创新性管理思想的体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企业必须针对商业模式演变、技术创新等机遇和挑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出新的、全面的要求。
信息化的实质是通过先进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业务流程和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第一阶段,以业务自动化作为关注的重点,专注于人工流程到自动流程的转变(如手工账变为电子账),各个业务部门以其职能为中心构建应用系统,数据只是应用的副产品。而当信息化进程进入第二阶段,其重心将由自动化转向持续优化,从以职能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以产品或应用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数据不再仅仅是应用的副产品,而是驱动新业务、催生新应用的核心动力。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实现更高的业务目标,信息必须成为战略资产。
因此,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关注的重点将由应用系统的构建转变为更优质信息资源的获得,以及如何从信息资源中挖掘更大的商业价值。国际标准ISO/IEC 1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是一种资产,像其他重要的业务资产一样,对组织具有价值,因此需要妥善保护。”而数据作为信息资源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投资能更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业务价值。所以,体现业务价值的企业信息化蓝图,必然需要以企业数据为核心。
另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导致企业数据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企业面临的数据环境日趋复杂;同时,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对跨部门、跨职能领域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统之间互通、互联、互操作的复杂性持续增加。海量的数据、复杂的数据环境、潜在的数据质量缺陷阻碍了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和信息深度利用,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庞大的企业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企业必须加强数据资产的管理和综合利用,通过数据治理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因此,数据的治理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工作,其目标是保证企业数据的高质量、有效性、可访问性、一致性、可审计性和安全性。